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你知道嘛?自1970年代初以來,全球傳統奶粉品種的嬰兒配方奶粉的零售價似乎上漲了近十倍。當然,這個數據包含了根據通貨膨脹以及包裝的數量差異后所進行的調整的得出的。但因原材料和包裝材料成本、進口關稅、勞動力等生產成本增加,加上地方稅收、運輸和
你知道嘛?
自1970 年代初以來,全球傳統奶粉品種的嬰兒配方奶粉的零售價似乎上漲了近十倍。
當然,這個數據包含了根據通貨膨脹以及包裝的數量差異后所進行的調整的得出的。
但因原材料和包裝材料成本、進口關稅、勞動力等生產成本增加,
加上地方稅收、運輸和運輸、當地注冊成本、倉儲和分銷,以及制造商貿易伙伴的預期利潤率。
全球不同國家的奶制品價格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如果說,美國最貴的嬰兒品牌配方奶粉,比最便宜的奶粉貴 1.8 倍。
那中國和外國的奶粉價格的差距卻已經相當之大,
據全球領先市場研究咨詢公司英敏特全球新產品數據庫(GNPD)的調研報告顯示,
一罐800-900ml的嬰幼兒奶粉,國外售價50-150元左右,而在中國大陸,價格至少要250元以上。
以至于德國喜寶董事長Stefan Hipp此前還曾對媒體表示:
中國的確已經成為全球奶粉價格最高的國家。
此外據Changing Markets Foundation 2017年的一份報告顯示,
在中國,最昂貴的奶粉品牌比最便宜的產品至少貴2.5—5倍。如果說,歐美國家喂養一個嬰兒的成本大約要占收入的1%-3%,在中國,這個比例卻能占到收入的40%。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市場的奶粉價格為何如此之高?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在國內鬧得沸沸揚揚。
而在此之前,中國的奶粉也不過一罐100元出頭,基本屬于在國際價格的正常區間內。
然而自事件發生后,國人們的消費心態就變了,開始已經不信任中國的奶粉供應鏈,
他們把目光轉向進口昂貴的奶粉,認為直接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會更好。
甚至不少人覺得,價格越高,就代表著產品越安全。
這種消費觀念的轉變對國內奶制品行業的打擊非常大,
也給了外國品牌提價的動力。
根據歐睿國際的數據,中國排名前四的嬰兒配方奶粉企業均位于美國和歐洲,占據了40%的市場份額,而且從那時起,外國品牌在國內的售價,開始比國產奶粉價格貴兩倍。
2013年,中國以反競爭行為和價格壟斷為由,
對包括美國雅培實驗室和美贊臣營養在內的六家外國嬰幼兒奶粉生產商處以超過1億美元的罰款,
自此以后,價格才開始穩定下來。
中國牛奶市場規模逐步擴大,營銷成本拉高奶粉價格
盡管中國消費者對牛奶不斷變化的認知促進了外國奶公司進口和消費的增長,
但在最近這幾年,中國本土奶公司開始慢慢主導著中國牛奶市場。
據MarketLine的數據顯示,
從整體表現來看,2015年至2019年,中國奶制品市場已經逐漸回歸國產品牌,且開始穩步增長。
2019 年,進口牛奶占中國國內牛奶需求的 7.5%,低于 2014 年的 10.1%。
不過由于巨大的利潤催生了利益鏈,這些年,中國市場國產奶粉的競爭非常激烈,
據悉一罐奶粉,可能門店就要抽100元,銷售員再抽50元。
為了獲得利潤空間,不少廠家開始通過概念、包裝、營銷推廣等手段變相提高奶粉價格,
仔細想想你有沒有發現,每個知名奶粉品牌標配一個明星大腕來站臺背書,
再通過全網媒體覆蓋來燒錢培養消費認知,收割消費者。
可以說,背后的高成本轉嫁,一定程度上導致國內奶粉的價格一路上揚。
此前國內某奶粉頭部企業發布其2021年中期業績,其今年上半年銷售115.4億元,毛利高達84.6億元,毛利率高達73.3%;凈利潤率也是高達34%,與此同時,該品牌上半年的銷售及經銷開支超過33.35億元,同比增長51.8%,占總營收比重為28.89%。
中國乳業專家王丁棉曾說過,
嬰幼兒奶粉,原本就無等級之分,后來是由奶粉企業和商家們為了迎合不同的消費群體之購買力,而將其分設為中高低和超高這4個等級。
然而事實是,價格貴的和價格便宜的奶粉,成分基本一致,營養價值沒有特別大的差異,產品的直接原料成本差別也不大。
所以,中國奶粉的“天價”時代,是不是也該變一變了。
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