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他是“科班出身”的機長,曾為鄧大姐出訪保駕護航;他是“驚險大片”的原型,曾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他是“書寫歷史”的英雄,曾創造民航首次成功迫降。然而,他卻平靜地說自己只是一名飛行員,他就是“英雄機長”——倪介祥。1998年9月10日,19時
他是“科班出身”的機長,曾為鄧大姐出訪保駕護航;
他是“驚險大片”的原型,曾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他是“書寫歷史”的英雄,曾創造民航首次成功迫降。
然而,他卻平靜地說自己只是一名飛行員,
他就是“英雄機長”——倪介祥。
1998年9月10日,19時左右,暮色中的上海虹橋機場,一架麥道MD-11型客機正緩緩駛出停機坪。
這架編號B-2173、航班號MU586的客機,搭載了17名機組人員和120名旅客。該航班將從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起飛,中間經停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然后再飛往洛杉磯國際機場。
備受爭議的飛機和不容置疑的機長
麥道MD-11飛機源于著名的道格拉斯DC-10飛機,是一款由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生產,配置有3發引擎的寬體客機,設計特點在于尾翼有一發引擎。
至少在20多年前,航空界曾經有過一個說法:世界上發生空難次數最多,最臭名昭著的客機,當數麥道公司的DC-10型。
其實,這種說法太過于絕對,不少蘇系噴氣客機的安全記錄還要更差一些。但如果說DC-10 是噴氣客機史上最具爭議的機型,倒一點也不為過。
因為,它既推動過遠程寬機客機的發展,又憑借著糟糕的安全記錄而飽受世人指責。這說明MD-11的“出身并不好”。
1993年4月6日,我國一架編號為B-2171的MD-11型客機,在從北京飛往洛杉磯的過程中,前緣縫翼突然伸出,飛機急速翻滾、跌落和上升數次,造成156名人員受傷和兩名乘客死亡。飛機最終迫降在美軍在阿留申群島上的軍事基地。
1997年7月,美國聯邦快遞一架MD-11型貨機,在新澤西州紐瓦克機場硬著陸時,飛機一側機翼折斷,滑出跑道變成火球,所幸5名機組人員及時安全脫險。
1998年9月2日,瑞士一架MD-11客機因電線短路引起火災,在大西洋上空粉碎性解體,全機229人無一生還。這一事件機發生在本次MU586航班起飛前8天,這無疑給機組人員心頭蒙上一絲陰影。
不過,與備受爭議的飛機相比,此次執飛的機長卻是不容置疑的“老司機”。
時年54歲的機長倪介祥,是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
1945年2月25日,倪介祥出生于江蘇省南通市的郁家村,在兄妹七人中排行老大。
1961年,16歲的他成為了長春空軍第一預校學生,從此便開始了長達44年的飛行生涯。倪介祥先后在上海第五飛行大隊、北京第一飛行大隊、上海5703廠試飛站擔任過飛行員。
他陸續駕駛過蘇聯的伊爾14、伊爾18、英國的BAE-146和美國的波音707等機型,已有上萬小時的飛行經驗。
除此之外,倪介祥過硬的能力素質還受到了國家的認可。在1978年,他曾擔任過“鄧大姐”訪問伊朗的專機組成員。
無法放出的前輪和孤注一擲的選擇
1998年9月10日,19時38分,飛機在機長倪介祥、副機長嚴寶弟的密切配合下順利起飛了。
在飛機離地后,按照程序要求,機組人員要做的第一個動作是收起落架。然而,倪機長完成這個程序后,卻發現前起落架的紅色警告燈沒有熄滅。
“難道是前起落架沒有收起?”倪介祥心中有一絲不安。
當飛機爬升到900米時,機長倪介祥按照客機的檢查程序,又做了一次動作,紅色信號燈依然閃亮不滅。
倪介祥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這架飛機已經無法執飛本次航班了。
他馬上通過無線電呼叫虹橋機場空管塔臺:“MAYDAY,MAYDAY,MAYDAY”(這是國際通用的無線電通話遇難求救訊號,是指遇上了威脅生命的實時危險情況)
并報告:“飛機前起落架發生嚴重故障,需要立即返航!”
塔臺回復:“同意!請保持通訊暢通,聽候進一步指令。”
倪機長隨后通知乘務長,要求乘務組做好返航迫降準備,并維持客艙秩序、安撫旅客情緒。
由于不知道起落架到底是處于收起還是放下的狀態,心思縝密的倪機長與塔臺聯系后,請求先進行一次通場,想讓地面人員通過眼睛確認前起落架的具體情況。
(通場指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從機場跑道上空飛過或是從觀禮臺前方上空飛過。)
之后,以往忙碌的上海虹橋機場上空,只剩下倪介祥機組的這一架飛機仍在空中盤旋。因為,需要為這架出現故障的飛機讓出空域,其他航班都已備降其他機場了。
客機調整好狀態后開始通場,第一次是300米高度,地面人員沒有看清;第二次是30米超低空,這次看清了:前起落架處于收起狀態!
根據這種情況,地面指揮室迅速擬定了兩項應急措施:第一,“甩放”——在飛機做45度大幅度盤旋時,借力把前起落架甩出來;第二,“蹾放”——在飛機靠后起落架接地時,借力把前起落架蹾出來。
在收到塔臺的應急方案后,倪機長開始了一套急升、側滑、大角度盤旋動作,但離心力作用并未能把前輪“甩放”下來。
接著,在地面人員的精心指揮下,倪機長又駕駛飛機轉了兩個大圈子,接著連續著陸“蹾”了兩次,還是沒有奏效。
在經過這幾次較大動作的飛行后,乘客們的心被“甩”得左右搖晃,被“蹾”得起起伏伏。特別是在“蹾”機時,人們以為要著陸了,結果又起飛了,剛想松口氣,又提起了心,而且還來了兩次!
這種情況下,機艙內出現了一定的騷動。好在乘務人員及時安撫乘客的情緒,很好地控制了局面。
這時,有20多年經驗的“老機務”——趙永亮,在和倪機長溝通后,帶著一把安全斧,冒著生命危險,用尼龍繩拴著腰部,鉆到前起落架的位置,用力敲打被卡住的地方,可惜仍然沒有任何效果。
此時,唯一的辦法只有迫降了。
事后,倪機長曾說起當時的心態:
在完成所有應急放輪程序,也就是該用的招數都用完后,我的頭腦里確實閃過‘萬一’的念頭:老婆身體不好,孩子還沒有工作……但僅僅是一閃念,這種情緒稍縱即逝。因為在萬分危急的時刻,我是機艙里的主心骨,不能亂。只有保持高度鎮靜,將一切處置得當,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面臨生死的時刻和堪稱完美的迫降
倪機長一邊通知乘務長,組織乘客盡量坐在機艙中部和尾部(飛機可載客400余人),反復教他們做好迫降的動作;一邊分配任務:自己負責駕駛飛機迫降,副機長嚴寶弟負責把持油門,機械師趙永亮負責拉下減速板和所有發動機總開關,并準備對發動機實施滅火和接通緊急撤離電鈴。
此時,虹橋機場已停滿了消防車、救護車,跑道上也開始噴撒大量的滅火泡沫。現場的所有人都焦急地仰望天空,心都懸在了嗓子眼。停機坪的一側也站滿了民航員工和家屬,他們也在心中默默祈禱。
在飛機還剩4噸燃油時,倪介祥從容不迫、細致周密地布置完迫降時需要做的一切準備工作,還特意關照機組成員用一下洗手間,以防迫降后出現“內傷”。
在飛機只有2噸燃油時,他向塔臺呼叫:“我必須馬上落地!”
塔臺回復:“同意落地!”
生與死的嚴峻時刻即將到來。
曾經,他的腦子里閃過了無數種可能性。而現在,倪機長心中只在思考一種情況——反復推演著緊急迫降時的技術要領與動作細節。
他不斷地提醒自己:機身要盡量正對跑道;主輪要盡量平切跑道;機頭要盡量緩慢下放。按照這樣的操作,飛機的速度比平時再大一些時候才能收油門,以保證后起落架的滑行姿態。否則,如果飛機滑出跑道,后果將不堪設想。
時間指向23時05分,倪機長緊盯著跑道進近燈,操縱著駕駛桿,調整著飛機姿態。
此時,機艙內只能聽到乘務員們急促而專業的安全指令:“低下頭,全身緊迫用力!Heads down, brace!”、“低下頭,全身緊迫用力!Heads down, brace!”……
一切和準備好的一樣,倪機長收油門、放襟翼……飛機以輕兩點主輪的姿態接地,開反推、關引擎、穩定帶桿……
200多噸“馬失前蹄”的飛機,在機頭擦地的一剎那,跑道上閃出切割金屬般的火花,看得讓人揪心不已。
終于,在滑行了約400米后,飛機像一匹被馴服的烈馬,穩穩地停在了噴灑了大量泡沫的跑道上……迫降成功了!
“通知客艙放出滑梯,緊急疏散旅客。”倪機長果斷下達了命令。
乘務員們指揮著乘客從緊急出口的滑梯上跳下逃生。同時,消防員們向飛機噴灑消防泡沫和水以防止著火……
看著所有人都下了飛機,倪機長在完成與平時一樣的關車、斷電等一系列程序,又確認了機艙內的確沒有被困人員后,才最后一個離開飛機,鎮靜地登上早已焦急等待在飛機旁的汽車。
此時,他才發現自己的衣服早已濕透……
這次迫降,機上120名旅客、17名機組人員,除6名旅客和3名乘務員在緊急撤離時受輕傷外,均安全撤離,飛機也未起火。
事后,民航通報了事故原因,是飛機前起落架的銷子斷裂,導致起落架收放失效。有關專家鑒定后認為,該飛機銷子中某種金屬成分含量過高,成分構成不合理,導致金屬產生裂縫。
迫降的主角B-2173號MD-11型客機,在之后退出客機運營,被改裝為貨機,直至退役。
隨之而來的榮譽和平靜如水的生活
無疑,倪機長和他的機組以沉著冷靜、處變不驚的專業素養拯救了137條生命,創造了奇跡,也創造了歷史。因為,這是當時中國民航的首宗成功迫降案例。
隨后,機長倪介祥被民航總局授予一等功,后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勞動模范,到哪兒人們都能認出這位“英雄機長”。
甚至,在海外都引起極大反響。曾經在美國超市,收銀員看到會員卡上倪介祥的名字后,馬上說道:“Landing gear!Landing gear!(起落架!)”倪介祥只是謙虛地答道:“Yes,I am a pilot.(我只是一名飛行員。)”
其實,倪機長一直以來都是一位低調平靜的人。他說:“我不喜歡背包袱,無論好的事情還是壞的事情,什么事都要放得下。”他最喜歡的一句格言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甚至,在事后看望父母時,也是只字未提迫降之事。
倪機長也是一位認真細致的人。每次飛行前,他都會在機務人員檢查之后,再一次進行復檢。而在飛行過程中,任何一個指令他都會要求與副駕駛進行復誦核對,以確保操作與和指令嚴格一致。
倪機長還是一位嚴于律己的人。只要執行飛行任務,他都會系扣好飛行服上的每一粒紐扣,戴好每一個肩章。因為他覺得,那是一個飛行員的精、氣、神。
2005年,倪介祥退休并做起了“家庭主夫”,既要照顧生病的妻子,又要打理所有的家務。不過,他始終沒有忘記藍天,沒有忘記飛行。
此次事件后被改編成電影《緊急迫降》。
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