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許多人認為中國只有看家護院的田園犬,沒有國外比特犬、羅威納犬那樣兇猛的犬種,其實大錯特錯,老祖宗為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看家護院的田園犬,還有許多古老的狩獵犬種,只是因為中國不是游牧民族,是農耕社會國家,對于狩獵犬種不重視,所以它們在時間的沉淀
許多人認為中國只有看家護院的田園犬,沒有國外比特犬、羅威納犬那樣兇猛的犬種,其實大錯特錯,老祖宗為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看家護院的田園犬,還有許多古老的狩獵犬種,只是因為中國不是游牧民族,是農耕社會國家,對于狩獵犬種不重視,所以它們在時間的沉淀下,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田園犬
比特犬
羅威納犬
藏獒
藏獒產于中國青藏高原3000—5000公尺的高寒地帶,被看作西藏人的護衛犬和保護神,在西藏被喻為“天狗”。惡劣氣候條件和艱苦的生活環境,造就了藏獒彪悍的體貌特征、威震群獸的勇猛和忠誠不二的品格。其特征是“體大如驢,奔馳如虎,吼聲如獅,儀表堂堂”。
起源于西藏的藏獒必定是中國最兇猛犬種之一。它氣質剛強、身材龐大、體毛厚實、力量強大、速度敏捷、忠心護主。
雖然藏獒在國際猛犬里體型不大,但是性格兇猛,戰斗力十分強悍且藏獒的咬合力足足高達186.3磅,如果非要說藏獒的缺點的話,那就是它的耐力相比較其它猛犬較差。
國內在05年到10年的時候興起了一股藏獒風,一只原生藏獒幾百萬到千萬不等,當時一只叫做獅王的藏獒成交價為1880萬,何其瘋狂。結果16年崩盤的時候當時幾百萬一只的藏獒幾千塊錢都賣不出去,甚至賣相不好的藏獒直接賣到狗肉館作為肉狗被人們吃掉。
如今的原生藏獒已不復當年神壇,但它依舊是中國戰斗力最強悍的犬種之一。
原生藏獒
川東獵犬
川東獵犬是世界上稀有犬種,它僅存于我國四川東部的鄰水縣、大足縣、合川縣、廣安縣以及重慶市近郊,故稱川東獵犬。,也有”鄰水狗“、”足狗“、”廣狗“之稱。至七十年代后起由于種種原因,該犬寥寥無幾,幸存者大都面目全非。目前,唯有重慶養犬愛好者不懼艱辛保存下來的部分優良犬種,正得力于改革開放的優良政策,使它們在面臨絕跡的邊緣上重新煥發青春,繁衍著后代。
川東獵犬只存活在四川和重慶,其余地方幾乎沒有,人們對于它的評價只有‘兇猛’‘兇猛’還是‘兇猛’。
川東獵犬又被稱呼為重慶犬、鄰水狗,它勇敢且充滿攻擊性、毛發為棕紅色、頭大、嘴寬、多皺褶、兩耳豎直、上唇下垂約 1cm,鼻吻較短,整個面部給人以威嚴多思與丑陋之感,長的和比特犬有幾分神似。
川東獵犬
川東獵犬自古就是隨獵戶上山打獵,又被當地人稱之為‘洞狗’因為它尤其擅長掏兔子窩,但如今被定性于烈犬,城市內已被禁養。
貴州下司犬
下司犬產于貴州省麻江縣東南部,因中心產區在下司鎮,故歷史習慣稱為下司犬。產區居民以苗族為主,居住于深山峻嶺之間,過去林深茂密,山高路險,野生動物較多,自古以來苗胞均有打獵和養狗看家守院的習俗。經產區人民的長期選育,形成了“下司犬”體型外貌和生活性能獨特的特征特性。早在嘉慶十三年(1808年),下司鎮就辟為商埠,形成盛市和重要碼頭。往昔,貴州與省外陸上交通閉塞,云貴兩省的土特產品多集中于下司,賴清水江運到湖南洪江、常德、過洞庭湖直達武漢。湘、鄂、贛的棉花、土布、藥材、瓷器等貨物亦用船載逆水而上到下司起崖,再運到貴陽、安順等地。因此,當年的下司鎮商賈云集、市場繁榮、商戶林立、住戶密集,官富養犬護院,一時養犬興盛。國民黨陸軍通校于一九三八年冬遷至麻江,軍犬所設在下司玉皇閣,更帶動了下司養犬的發展。
下司犬毛發潔白、通人性、嗅覺靈敏、奔跑速度快且持久力強所以它又被稱之為白龍犬,它是我們國家唯一的世界級別的獵犬被列為世界名犬排名第三的“中華名獵”貴州境內的純種下司犬不到300頭,已瀕臨滅絕。。
它最奇特的地方在于尾巴,尾巴從根部到尾尖都是筆直向上,形狀與老鼠尾巴無異。
貴州人們總結了一句話來形容下司犬“鼻紅、毛白、虎頭、蛇腰、鼠尾、撐子腳”
如今中國計劃通過人為選育和輔助育種,結合專業的科學訓練等工作,將世界第三獵犬“下司犬”培養成中國警用新犬種,用于追蹤、鑒別、搜查毒品和爆炸物等高難度工作。
下司犬
如果想養下司犬為寵物犬的話的,它還是有少許缺點的例如顏值不高、掉毛多、且攻擊性非常強,而且非常不建議室內喂養。作為獵犬,自由是它的天性,野外才是它的戰場。
中國細犬
中國細犬耳薄、下垂、耳尖鈍圓。頭長而狹窄,呈錐形。頸部細長而肌肉發達美麗靈活而略呈弓形到肩部逐漸加寬。后肢長,肌肉發達而有力,寬而自然落地;腳趾為兔趾狀,肉趾強韌,堅硬緊湊,趾間有飾毛,蹄瓣緊密堅硬,足墊厚實。對主人絕對忠誠,歸家性能好,對陌生人懷有敵意,不輕易讓人靠近。記憶力強,嗅覺靈敏,銜取欲望、捕獵欲望高,耐力好。較適應平原地帶捕獵。也可作為護衛犬。
細犬貫穿了中國的文明史,源于中國原生犬種,分為山東細犬和陜西細犬兩大類(后面又分為山東、陜西、河北、蒙古四種類型)
山東細犬又分為長毛品系和短毛品系,長毛品系又叫幡子,主要分布在山東聊城,梁山,短毛品系又叫滑條,主要分布在山東濟寧。
細犬從頭部到身體,到四肢,都沒有一絲多余的贅肉。體重在20-30公斤,頭部又尖又細,頭部的長度與脖子的長度幾乎是一比一的。身高在50公分以上,身體呈流線型,腹部向背部收緊,形成很細的腰部。
陜西細犬
山東細犬
山東細犬
“頭如梭,腰如弓,尾似箭,四個蹄子一盤蒜?!笔侵袊鴤鹘y上對于一只好的細犬的標準。
由于細犬極其聰明和忠誠所以從漢朝開始,細犬就被人們喜愛,當時的貴族飼養細犬用于捕獵。
明宣宗的雙犬圖
唐朝懿德太子墓里的細犬圖
隋朝的細犬俑
涼山獵犬
涼山獵犬,為中國四川涼山州特有品種,本地名:攆山狗,頭、眼呈三角形,耷耳朵,耳位較高,鼻腔在臉型結構中比例較大,公犬嘴形飽滿,方頭,母獵犬嘴形比較尖,涼山獵犬,最標準極品的毛色系列,紅青,鐵青,花紅青,花鐵青,體重一般在15公斤左右。特征是身體較小,靈活,耐力好,速度快,嗅覺敏銳,最適合山地的獵犬。
涼山犬具有不俗的速度、堅挺的耐力、靈敏的嗅覺、趕超其它獵犬的靈活性為一體的優秀獵犬。
彝族人一般都不喂涼山犬食物,都是它們自己去上山打獵,屬于半野生的獵犬。所以涼山犬的野性得到了拓展,讓它們與生俱來的天賦充分的展現。
在涼山里有一句話“成群狩獵,威力無比”正因為如此它們成為了涼山里的獵犬之王
純種涼山獵犬沒有純色毛發,并且狗的舌頭不是肉色,是那種藍黑色斑點,據說斑點越多,這狗就越狠。
萊州紅犬
萊州紅犬是中國的原生犬種,是一種伴侶犬、工作犬、守衛犬。隨著19世紀德國進入山東省,于1898年清朝時期起殖民于膠東半島達99年。德國殖民者定居于此,犬隨著殖民者一同來到青島地區。那個時候養狗用于狩獵和守衛是必要的。最終他們用大丹犬、德國牧羊犬、羅威納犬、山東細犬和一些原生犬種改良得到了萊州紅犬。
萊州紅犬體格健碩、嗅覺靈敏、身形矯捷是一種集爆發與耐力為一體的獵犬,但它性格殘暴、兇悍異常極富攻擊性。
養育萊州紅犬要從小培養,通過適當的訓練和教育才能融入人類社會,在原生地不僅是農戶們看家護院的得力助手,更是獵殺豬獾等小野獸的好手。
如今的萊州紅犬在德牧、拉布拉多、杜高犬、威瑪獵犬等國外犬的生存空間擠壓下,已沒有了原先火爆的市場,人們都已飼養國外犬為榮,放棄了中國本土狗?,F在的萊州紅犬逐漸成為論斤稱重的肉狗,被送上了餐桌以另外一種形式與人們再次相見。
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