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智齒相信大家不陌生,但關于智齒在江湖上的傳說,大家都聽過嗎?“醫生,長了智齒就代表“啟智”了?”醫生,拔完智齒后可以改變臉型嗎?”“醫生,聽說拔完智齒后可以瘦10斤?”以上說法都是謠言,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本文最重要的五個總結知識點,在文末,
智齒相信大家不陌生,但關于智齒在江湖上的傳說,大家都聽過嗎?
“醫生,長了智齒就代表“啟智”了?
”醫生,拔完智齒后可以改變臉型嗎?”
“醫生,聽說拔完智齒后可以瘦10斤?”
以上說法都是謠言,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本文最重要的五個總結知識點,在文末,看完請給認真寫文章的我,點個贊!
在具體講智齒前,先做一個小測試,看看自己有沒有智齒——對著鏡子,從正中的門牙開始往后數,如果能數到第8顆牙,那這顆牙就是傳說中的智齒。
(藍色標記為智齒)
如果沒數到,是不是代表沒有智齒?
當然不是!
大部分智齒部分或全部躲在牙齦下,肉眼根本看不見,只能通過X光片看到。
比如這樣:
這就讓很多人誤認為自己沒長智齒,還認為自己沒“開智”而桑心呢~
事實上,大部分人都是有智齒的。
智齒要不要拔?(大部分智齒需要拔掉)
智齒要拔嗎?答案是——要!
有些患者會反駁:“為什么要拔?我在網上查了,我這種情況不需要拔。”
甚至拿出“智齒類型圖”對照,比如這樣的:
我理解大家對自己的健康非常重視,畢竟大家的潛意識里,拔牙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很多人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堅決不能拔牙,但說真的,大部分智齒都是需要拔掉的。
首先說說智齒的“出生”。
智齒是最后才生長的牙齒,當它在牙槽骨準備萌出時,卻發現其他牙齒已把能占用的地方全占了——它已經沒位置了!
智齒為了長出來,只能“自私”地頂壞前面的牙齒,這也是智齒會引起牙疼、牙齦發炎等問題的原因。
講到這里,你應該就明白我上面的話了。
如果智齒的位置特別正,能正常萌出、不影響旁邊正常牙齒,咀嚼時不傷牙齦,可以不拔;
但凡位置不正,別管屬于專業術語中的哪一種類型,都存在萌出頂壞牙齒的風險,建議拔除。
尤其是那些“蠢蠢欲動”的智齒,已經引起了牙疼、牙齦發炎等情況,哪怕吃點消炎藥將炎癥又下去了,后面也會反復發作,并且一次比一次疼,一次比一次嚴重。
再者,就算智齒位置是正的,但處于最末端的牙齒,清潔起來很麻煩,很容易嵌塞食物,引起口腔炎癥等問題。
另外,有一類人群要格外關注智齒——備孕的女性。
孕期身體的激素會發生變化,導致口腔敏感,極容易引起智齒發炎。
但懷孕期間,胎兒情況不穩,不能拔牙,再疼也只能忍著。
所以備孕女性一定要去檢查有沒有智齒,有的話最好拔除。
所以說,在人體進化史上,智齒就是類似于闌尾一樣的“多余”器官,建議在專業口腔醫生的建議下,決定要不要拔。
拔智齒多少錢?(根據拔牙難度、時間、使用器械等,300元-1500元之間)
“醫生,我朋友拔智齒花了500,而我花150,難道拔牙也‘看菜下碟’?”,拔智齒費用不一,想必是很多人的困惑。
其實,拔智齒的價格,是由拔牙的難度、時間、使用器械等要素共同構成的。
智齒埋伏越深,拔除的難度就越大;
同樣的,拔牙時間會增加,醫生消耗的精力也更多;
如果遇到棘手的智齒,還會用上高危器械,成本也會增加。
總之,拔智齒的費用是由難度+醫生技術+藥物器械共同構成的,大體在的區間內。
就拿我院來說,價格大體在300—1500元之間,可按國家比例走醫保,價格公正且透明,值得信賴。
拔智齒疼嗎?(可以選擇——“舒適化微創無痛拔牙”,幾乎不疼)
拔智齒疼不疼我不知道,但每一個躺在牙椅上拔牙的人,內心一定是恐懼的,很多人都有兒時鐵錘鑿牙的拔牙陰影。用我自己年輕時的親身經歷,我人生第一次拔智齒時,我真正體會到,什么叫牙椅上1分鐘,感覺過了一個世紀的感覺。
不過現在大家不用擔心啦,因為拔牙可以選擇——“舒適化微創無痛拔牙”!,不瞞大家,我后面2顆智齒,都是在舒適化微創無痛下操作的,幾乎不疼,告別恐懼拔牙不是夢!
首先,得益于成熟的STA無痛麻藥技術,在計算機輔助麻藥下,完全感受不到痛覺;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口腔醫生精湛的拔牙技術。
給技術好的醫生拔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拔牙速度快,牙齦創傷小,術后恢復期短。
為什么拔牙后臉腫成了大“豬”頭?(每個人的個體體制不同,反應不同)
因為每個人的個體體制不同,所以拔牙后的反應也會不一樣。
有些人拔牙后,完全沒有感覺,吃嘛嘛香,甚至連消炎藥都不需要吃,但有些人反應很大,可能會出現輕度發熱,臉部腫脹,出現這些情況不要擔心,做好以下幾點即可:
拔牙當天咬住棉球30min后,給主診醫生看一下傷口情況,如無問題,可回家休息,遵醫囑。如果傷口持續出血,及時聯系醫生做處理即可。
最后,總結本文的重要五點:
智齒是一顆“定時炸彈”,每顆都有萌出的風險。
如果已經出現過智齒牙疼、智齒齲壞、牙齦發炎腫脹等情況,特別是孕婦,建議盡早拔除。
拔智齒的費用是由難度+醫生技術+藥物器械共同構成的,大體300-1500元區間內。
拔牙后要遵醫囑,好好休息,如有出血或臉部腫脹情況,需及時聯系醫生。
如果實在克服不了恐懼,或是覺得沒有拔的必要,也建議每3—5年去醫院拍片檢查一次。
王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