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言很久以前,有部動畫作品讓我魂牽夢繞了好長一段時間,那就是1997年4月1日上映的《精靈寶可夢》,當然我更習慣于叫它《寵物小精靈》、《神奇寶貝》或者《口袋妖怪》。作品中千奇百怪的精靈們似乎在現實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唯獨堪稱這款作品的“形象
前言
很久以前,有部動畫作品讓我魂牽夢繞了好長一段時間,那就是1997年4月1日上映的《精靈寶可夢》,當然我更習慣于叫它《寵物小精靈》、《神奇寶貝》或者《口袋妖怪》。
作品中千奇百怪的精靈們似乎在現實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唯獨堪稱這款作品的“形象代言人”、可愛到冒泡的皮卡丘的原型困擾了我好長時間,在網上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大家普遍認為它的原型會是某種鼠類,甚至有人直接叫它“黃皮耗子”,那么這家伙的原型究竟是誰呢?
這就要從這部作品的前身說起了。
皮卡丘的原型
其實《精靈寶可夢》最初并不是動畫作品,而是一款在1996年就發布的游戲,在游戲發布的時候,開發者就告訴記者,皮卡丘的設計原型是一只松鼠。
后來2018年五月的時候皮卡丘的開發公司GAME FREAK首次公布稱,皮卡丘的原型是紅松鼠!
五月底《精靈寶可夢》的特許經營品牌公司PokemonCo將這些信息添加到了官網,多年的爭論算是一錘定音。
要不是官方出來明說,筆者怎么也聯想不到這圓滾滾的小家伙的原型會是紅松鼠,但聯系起來后,就越看越像了。
愛屋及烏,基于對皮卡丘的喜愛,筆者對這個原型紅松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歐亞紅松鼠
松鼠是個較為成功的種群,它們的足跡遍布南極以外的各大洲,而紅松鼠是松鼠58屬285種中的一個分支,學名是Sciurus vulgaris(歐亞紅松鼠),聽了這名字就可以隱約的猜到這家伙的分布位置了——歐洲中部到西亞等整個寒溫帶森林地區。
神奇的是這家伙雖然沒有像皮卡丘這樣變態的放電能力,但它的皮毛會根據季節地點分布不同,表現出不同的毛色,淡紅色、棕色、紅色到黑色。
因為不冬眠的特性,它們也是藏東西的好手,它們總在天剛亮就起來,為生活四處奔波,于叢林間攀爬跳躍,把收集到的食物藏進自己的小窩,保證冬天不至于挨餓,大家都知道松鼠是吃松果的,其實它們并不只吃松果,其他堅硬的種子、針葉樹的嫩葉、蘑菇、漿果、昆蟲幼蟲、螞蟻的卵等等都在它們豐富的食譜之中。
然而別看這家伙外表人畜無害,背地里卻干著并不“可愛”的事。
可愛外表下鮮為人知的秘密
據《國家地理》報道,科學家們在育空地區找到了北美紅松鼠殺害嬰兒和同類相食的證據
松鼠雖然是世界上最敏捷的動物之一,但即便是成年的松鼠在食物鏈頂端的飛禽走獸面前,依然難逃一死。
而松鼠寶寶就更難了,通過計算約75%至85%的初生松鼠活不過第一個冬天,僥幸活下來的50%活不過下一個冬天,也就是說一胎最多6個崽的松鼠,在第二年的冬天很大概率是只剩一只了,而這只松鼠即將迎來松鼠的平均壽命——3年。只有極少數幸運值點滿的松鼠能活個七年以上,卻也不會超過10年。
而即便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它們還會自相殘殺,同類相食。
《科學博物學家》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中稱,幼小的北美紅松鼠常被附近斷得雄性紅松鼠攻擊,有時候這些謀殺犯還會把它們吃掉。
坐落于加拿大省會城市的阿爾伯塔大學,就有一名研究人員親眼目睹了殺嬰的行為。
幼嬰殺手
這位研究人員名叫Jessica Haines,為了方便介紹,接下來就叫她海恩斯吧。
2014年,加那大育空地區克盧恩湖附近展開了一項關于“克盧恩紅松鼠研究項目”,海恩斯就是這項研究中的成員之一。為了方便研究人員的觀察,被研究的松鼠耳朵上都綁著小段彩色金屬絲。
這天海恩斯閑來無事就出門逛逛看看松鼠有沒有什么特別的行為。
她剛出門不久,就發現了不遠處一只被標記的紅松鼠正在爬樹,于是她跟了上去,這是一頭雄性的紅松鼠,它的目標是雌性紅松鼠的巢穴,趁著母親不在,這只雄性松鼠咬死小松鼠后,就將小松鼠扔于樹下,可憐的小松鼠就這么夭折了。
沒幾天,海恩斯在同一個地方又發現一只小松鼠的尸體,后來,整窩的小松鼠都消失了。
海恩斯十分驚訝,她在想虎毒還不食子呢,這紅松鼠怎么回事?
于是召集研究人員對松鼠們進行了DNA分析,原來,它們并沒有親緣關系。
難道是想通過降低"鼠"口來降低對食物的競爭?
為了解開這個疑問,研究團隊繼續了關于松鼠的研究,通過海恩斯和其他研究人員多年的觀察,發現殺害小松鼠的行為在食物充足的年份發生的更加頻繁,這樣看起來事情似乎朝著奇怪的方向發展了,但換個角度思考的話,小松鼠這么做是符合生存法則的。
首先理論上講,食物充裕的年代里,母松鼠再生一窩小松鼠的可能性要是高于食物匱乏的年代。
其次,雌松鼠在發情期會和不同的對象交配多次,所以并未掌握DNA技術的雄松鼠,只能通過殺死幼仔,讓雌松鼠停止哺乳,與她交配,并守護她確保這一年晚些時候生下來的孩子是全是自己的后代。
結語
這位皮卡丘的原型,幾乎遍布世界各地相對成功的生物,可以說是又一次沖擊了筆者的三觀,也進一步的讓筆者對《自私的基因》中提到這樣一個觀點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成功基因的一個突出特性就是其無情的自私性”
為了確保自己的基因得以延續,殺死同類的行為在我們看來是十分糟糕的,因為這雖不符合人類代代相傳的價值觀,卻是符合大自然的生存法則,除了松鼠殺幼崽外,成年的公熊也會殺死同類幼崽,獅子在成為首領后同樣會殺死所有的幼獅...,這在動物中可以說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或許大自然中只有人類才會對同類相殘感到不適。
因此,筆者也就明白了為什么《自私的基因》中說:
“我們是作為基因機器而被建造的,是作為覓母機器而被培養的,但我們具備足夠的力量去反對我們的締造者。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我們人類,能夠反抗自私的復制基因的暴政。”
喜歡本期內容的朋友可以,關注、點贊、留言、轉發、收藏,賬號將持續輸出優質內容,而你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圖片源自網絡#
關注@芳草隅——品味美好,傳遞溫暖與溫度
張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