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俄羅斯和烏克蘭一打仗,全世界突然變了樣。盧布一夜之間貶值30%以上,歐洲各國接連制裁俄羅斯,但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俄羅斯反制,停止向歐洲輸送石油和天然氣。好家伙,歐洲一夜回到燒煤時代,國際油價飆升至200美元/桶,天然氣價
俄羅斯和烏克蘭一打仗,全世界突然變了樣。
盧布一夜之間貶值30%以上,歐洲各國接連制裁俄羅斯,但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俄羅斯反制,停止向歐洲輸送石油和天然氣。
好家伙,歐洲一夜回到燒煤時代,國際油價飆升至200美元/桶,天然氣價格暴漲8倍,通貨膨脹率高達5.8%!
錢包被瘋狂縮水的老百姓不得不上街抗議~
而偷走老百姓錢的小偷,正是這個”暴漲的通貨膨脹“!
遠的不說,說近的,咱這20多年也沒少經歷,基姐上小學的時候,一碗粉2塊,現在15塊起步,肉塊還變成了薄薄的肉片。
感覺雖然現在手里的錢變多了,但好像卻沒有過去那么滿足。
通貨膨脹,到底是怎樣悄悄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呢?需要警惕嗎?
主要內容:
1、衡量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
2、通貨膨脹,對我們生活有什么影響?
3、如何防止財富縮水?
通貨膨脹,就是物價水平全面的、持續的上漲。注意,通貨膨脹指的是一種狀態,你要不停的漲才叫通貨膨脹。
相同的東西,要花更多的錢才能買到,那就叫通貨膨脹。但如果只是某種商品價格走高,那還不算。
比如,我記得小時候買一根巧克力脆皮雪糕只要5毛錢,而現在得花7塊才能買到一根夢龍。
價格翻了14倍,但好像大家的收入也沒漲這么多呀
通貨膨脹主要是衡量我們日常生活的一般消費品價格,像房子、股票這些資產漲價我們國家不納入統計。
那么,平常用來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有哪些呢?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
統計的是我們普通人消費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比如豬肉、煙酒、衣服、房租、電影票等8大類262個子項目,當然了,像股票、房產投資是不包含的。
CPI是反映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參考,它的數據由統計局幾千名調查員定期記錄全國幾萬個網點價格,最后匯總計算而得。
它是個相對值,是與過去相對應的某個時段對比。比如2022年1月的CPI同比2021年1月增長了0.9%。
一般來說,CPI上漲說明物價上漲,購買力下降。CPI為3%是比較可以接受的,即居民消費物價每年增長3%,今年的100元,明年變成只值97元;
如果超過了3%,就是通貨膨脹了;超過5%,那就是嚴重通貨膨脹了。
下圖為過去10年CPI的變化情況:
(圖片來源CEIC網站)
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市場大放水,到2011年我國的CPI均超過5%,產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最近這五六年時間,CPI基本上在2%~3%,還算正常。
CPI是反映通脹最直接的指標,下面給大家介紹另外2個相關指標:
PPI:生產價格指數
PPI反映的是生產環節的價格水平,也就是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價格,比如石油、煤炭。正常來說,PPI上漲,CPI也會漲,即上游原材料漲價,勢必會傳導到下游咱們消費者端;
但由于統計口徑不同,這兩個指數的變化在某一時期變化不一致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長期背離,剪刀差越來越大,說明經濟出了問題。
圖①時期:CPI漲,PPI跌
生產端降價,為啥需求端漲價呢?那個時期相必大家印象深刻,2018年8月起非洲豬瘟導致了豬肉價格上漲,價格一度漲到40元/斤,牛羊肉也跟著上漲。
肉類在CPI的統計占比大,二師兄憑一己之力直接拉高了通脹。
圖②時期:PPI大幅上漲,CPI小幅上漲,剪刀差巨大
2021年是大宗商品漲價的大年啊,煤炭、稀有金屬等原材料瘋狂漲價(煤炭從500多元/噸一路飆到了1800多元/噸)。
雖然上游漲價轟轟烈烈,但居民消費端的價格卻沒有跟上,說明經濟不好,大家沒錢消費,需求不旺,上游瘋漲的成本只能由中游廠家自行消化。
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很容易出現滯漲,即居民沒錢不消費,廠家成本太高減產,陷入惡性經濟循環。
M2:廣義貨幣
M2就是社會上的現金+活期+定期儲蓄,代表了市場上所有的錢,也就是實際購買力和潛在購買力。
假如我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6%,M2也增長6%,那么貨幣的購買力還是1:1,沒有發生貨幣貶值。
若GDP增長6%,M2增長12%,則表示錢變多了,去年100塊錢能買到的東西,今年得花106塊錢,也就是貨幣貶值,發生了通貨膨脹。
而最近幾年,我國的CPI增速基本在3%左右,而M2在10%左右,這是發生了通貨膨脹還是沒有呢?
究其主要原因,主要由瘋漲的房價造成的。
2003年,深圳關內的房價也就3000多元/平,現在呢,房價每平漲到7、8萬/平,那些靠海、靠CBD的更是十幾萬/平,早早上車的人,身價千萬,還沒上車的人,連個廁所都買不起。
20多年的時間,房價翻了十幾倍,如果CPI納入房價統計,那這個指標就沒有啥參考意義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房啊。
所以如果想要從M2數據衡量通貨膨脹,和GDP對比著看比較準確~
我們的生活中為什么會發生通貨通脹呢?
因為供需出現了問題,通俗講就是:
市面上的貨幣供應過多了,或是供給比實際的需求量減少了。
今年3月美聯儲加息,其實就是因為2020年疫情,大量放水印錢,企業可以通過銀行拿到更多貸款投入生產,有了生產人們就有了收入,從而起到刺激經濟的作用。
但副作用就是市場上流通的美元太多,導致通脹越來越高;
所以當社會經濟差不多恢復了,為了控制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水平,采取加息的手段,把多余的貨幣收回來。
通脹對我們生活有多大的影響呢?
最壞的結果就是,辛苦賺的錢,被通脹給稀釋了,收入增長跟不上物價上漲。
我們來看組數據:
可以看到,近5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長8.7%左右,遠超過CPI每年的增速,但遠不及M2增速。
說明了什么呢:
①如果你無須買房,每年收入增長>CPI(3%)的話,足以覆蓋物價上漲,可以安心躺平過小日子;
②但如果你想要買房,那么你每年的收入增長都還不足以趕上M2的增速,買房先不說了,光是儲蓄都在貶值的邊緣徘徊。
要想自己的資產不縮水,起碼你每年的收入增長或理財收益得跑贏M2的增速。
就按最近5年M2的平均增速為8%來算,就感覺好窒息啊~
想要無腦保本理財,儲蓄大概率是要縮水的;
更要命的是,也不是每個人的收入都可以年年上漲的吧!即便遇到個愿意給你年年漲薪的好老板,但又有多少家企業能夠活個百年不倒呢。
萬一哪天再碰上像俄羅斯和烏克蘭打仗、新冠疫情這種黑天鵝事件的話,辛苦掙的錢可能一夜之間就成廢紙,連基本的生活消費都扛不住了!
最近這兩三年發生的事情,該給大家敲響個警鐘了,財富守衛戰要打響了!
尤其是這3類人,再不行動起來,你就是越躺越窮的窮光蛋了:
①還把錢壓枕頭底下的;
②把所有錢存銀行的;
③靠死工資過日子的。
那么,要戰勝通脹,早早攢下小金庫,基姐希望大家最低能實現前3個目標:
①有足夠的應急儲蓄,一般為6個月的生活費,再遇上疫情封城停工等類似不可抗力事件,手有余糧,心里不慌;
②每年理財最低目標>3%,起碼要跑贏CPI,收入良性增長,日常生活沒有物價上漲帶來的壓力。
③每年理財進階目標>8%,收入增速或理財收入,跑贏社會購買力m2的增速,保證財富基本不縮水;
④理財終極目標,資產的財富雪球越滾越大,早日實現財富自由!
ok,目標有了,該怎么做呢?
多元化資產配置。
最基本的安全墊,建議大家做好保險配置,不然辛苦打工幾十年,生一場病、出個意外就全送給醫院了,一年理財辛苦賺個10%也是白搭~
流動資金咱就不多說了,留足6個月生活費,哪怕碰上疫情、短暫失業,都有時間可以緩沖。
想要讓自己的財富雪球越滾越大,那就要做好防守資產和進攻資產的配置了!
:通過配置權益類基金、股票、房產投資等手段,有機會獲取大額的收益回報。
但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所以也要配置一定的防守資產。
:當遭遇震蕩或者大跌的市場行情時,這部分資產能小虧,不至于把身家全都虧進去。
而且手里有防守資產,不容易受消極情緒影響割肉離場,而且還能有低位進場吸籌碼的機會。
一般來說,防守類的資產我們建議配置固收+類的基金,選對好產品,長期下來每年有個6%-8%的收益~
寫在最后,通貨膨脹這個小偷會一直伴隨我們的生活,它不會消失,但我們可以打敗它!
彩蛋
中午基姐斥100億巨資
在樓下吃了一碗豬腳飯,真貴啊!
張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