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說的便是這一切皆可挖礦。自交易即挖礦引爆了整個交易所市場的白熱化創新競爭之后,一切皆可挖礦的概念迅速地引爆了整個區塊鏈行業(為什么只有交易才能挖礦,其他的行為也可以嘛),于是乎幾乎所有人都開始在免費發放鐵鍬讓更多的人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說的便是這一切皆可挖礦。
自交易即挖礦引爆了整個交易所市場的白熱化創新競爭之后,一切皆可挖礦的概念迅速地引爆了整個區塊鏈行業(為什么只有交易才能挖礦,其他的行為也可以嘛),于是乎幾乎所有人都開始在免費發放鐵鍬讓更多的人參與挖礦。
霎那間,看小說挖礦、瀏覽器上網挖礦、賭博下注挖礦百花齊放,好不熱鬧。
然而,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沒有前驅者的勇敢嘗試,哪有后來者的百花齊放。前幾天,披著區塊鏈+的外衣,號稱“路由器挖礦”的極路由倒了。
01 披著區塊鏈外衣的極路由
早在去年的2017年12月25日,極路由宣布推出全球首款區塊鏈路由器極X,用戶可以通過分享帶寬資源、分享存儲空間、分享運算能力和貢獻區塊鏈節點就能夠挖礦。而其售價相比同性能配置的小米路由器Pro460元的價格貴了整整3倍之多,市場價1599元。
而根據當時官方對外公布的資料,這款天價的路由器能夠挖出兩種幣:ACT以及GCT,其中比較值得令人玩味的是GCT的背書站臺是李笑來老師,GCT到目前為止僅上了李笑來的bigone交易所,而GCT的開盤價為6.51元。因為在當時的人們認知中,可挖礦的設備還僅僅停留在礦機上,因此極X一經推出便受到了高度的追捧,光是內測碼就一度被炒到了600元。
02 成也挖礦敗也挖礦
路由器挖礦的策略給極路由帶來了大量的用戶和銷售利潤。自今年4月25日極路由開放了極鏈全民公測,緊接著在5月15日極X正式版在京東發售,售價1024元,預約人數51.6萬,僅僅預售收入就超過了5億元。
然而好景不長,整個幣市在2018年迎來了慢熊行情,而ACT、GCT價格紛紛破發跳水,從目前的價格來看,兩者的跌幅均超過了95%以上。GCT最新價格已經跌至0.078元,較當初的發行價已經跌去了97%,而ACT也跌至0.42元,較當時挖礦機制公布時創造的最高點,已經跌去了96%。
03 有死則有生,ofo騎車即挖礦在海外開疆拓土
今天是GSE(Global Sharing Economy)登陸韓國的第三天,之前已經在新加坡登陸。號稱服務于共享經濟的第一公鏈GSENetwork聯手小黃車ofo通過“騎車得幣,綠色挖礦”的模式在海外迅速拓展。而其在韓國的推廣戰略更是被稱作為“Ride&Earn”計劃。
官方透露GSE將共享經濟參與者對網絡的貢獻以代幣的形式反哺回生態圈中。這樣使得每一筆在信任網絡上產生的交易,極大地增加了GSE的公信力。
這樣的理念也得到了韓國政府和媒體的一致肯定。韓國區塊鏈主流媒體Blockmedia就此事表述:“Ride&Earn”計劃采用了“綠色出行,綠色挖礦”的革命性的分配模式,使得韓國人民在綠色出行的同時能夠在區塊鏈的大潮中獲益,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究竟有沒有那么美好,還得讓子彈再飛一會。但值得令人深思的是一切即可挖礦真的是區塊鏈世界的新大陸嗎?
個人覺得還并不到時候,挖礦需要具備幾個核心條件:去中心化的場景、公開透明的規則、不容易被輕易修改。而如今大部分的場景都是中心化的,規則也是說改就改,用戶對于生態的貢獻寥寥無幾,更像是積分制的變種,充滿了借勢營銷的意味。
但無論如何,全面挖礦依舊是一種值得肯定的創新模式而且還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劉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