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報告出品方/分析師:信達證券羅岸陽)一、為什么要推動家電回收?1.1“雙碳”戰略下的必然選擇:家電能效升級隨著我國制造業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社會用電規模逐步擴大,2021年全社會用電量達到83127億千瓦時。從用電結構來看,我國用電主要分
(報告出品方/分析師:信達證券 羅岸陽)
一、為什么要推動家電回收?
1.1 “雙碳”戰略下的必然選擇:家電能效升級
隨著我國制造業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社會用電規模逐步擴大,2021年全社會用電量達到 83127億千瓦時。
從用電結構來看,我國用電主要分為第一、二、三產業用電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
其中,第二產業即加工制造業是用電量最多的產業,盡管14年后占比略有下降,但2021年仍然達到67.52%。
2017年開始第三產業用電量超越城鄉居民生活用電,2021年該占比從10年的10.66%上升至 16.09%,用電結構的變化側面體現出了我國的產業結構的變化和社會結構的進步。
目前,城鄉居民的生活用電在我國占比在14%左右。
從電力消耗的絕對量來看,居民用電量增速在過去幾年逐漸呈現出高于社會總體用電量增長的趨勢,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占比從2010年的12.13%提升至2021年的14.13%,其中鄉村居民生活用電占比10年的5.08% 提升1.1pct 至6.18%。
我們認為居民生活耗電量的不斷增加主要可以歸因于兩個因素:1)人口的增加帶來的基數上升導致用電群體增加,生活耗電隨之增長;2)家用電器的普及帶來戶均用電量的增加,尤其是農村地區家電滲透率的提升。
居民生活人均用電量的不斷增加同樣從側面驗證了由于家用電器帶來的用電量增加。
相比2010年,2021年人均用電量達到了775.59千瓦時/人,實現翻番,CAGR10達到7.40%。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的家用電器種類和普及率的進一步提高是必然趨勢,生活用電規模或將進一步擴大。
2020 年,我國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力爭在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
為了應對家電使用帶來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家電行業不斷制定一系列更高的能效、用材標準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目標。
1.2 節能減排第一步:能效新標政策引導
以空調為例,從定頻到變頻,近20年空調行業標準幾經調整,現行的GB21455-2019《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從2020年7月1日開始實施,替代之前GB21455- 2013《轉速可控型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和 GB12021.3-2010《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現行的空調能效標準將定頻和變頻空調納入同一考核體 系,提出了更高的能效要求。
從考核標準來看,我國空調考核標準可以主要分為 4 類:
1)制冷性能系數(Energy Efficiency Ratio,EER),也稱之為能效比,代表空調器單位功率制冷量,EER 越低代表耗費更少的電獲得更好的制冷效果。
2)制冷季節能效比(Seasonal Energy Efficiency Ratio,SEER),在制冷季節中空調機進行制冷運行時從室內出去的熱量總和和消耗電量綜合之比,適用于單冷式的空調。
3)制熱季節能源效率(Heating Seasonal Performance Factor,HSPF),制熱季節期間空調送熱室內的熱量和消耗電量的總和之比。
4)全年能耗消耗效率(Annual Performance Factor,APF),將全年中制冷季節和制熱季節從室內空氣中除去的熱量和送入室內的熱量加總除以消耗的電量之比,考核全年的能耗水平,對空調性能評估更加全面。
2020年 7 月開始的能效標準將單冷式空調和熱泵式空調的能源考核等級從原來的 3 級調整 為現在的 5 級,單冷式空調只參照 SEER 方式調整,熱泵型空調同事參照 APF 和 SEER。 對于熱泵型空調來說,定頻熱泵能效等級應不低于 5 級,變頻空調應大于或等于 3 級能效 標準。
根據規定,2020年 7 月 1 日以后不符合新能效標準的產品將不得生產,21年 7 月 1 日后已 完成生產的不可再做銷售,按照新的能效標準:
1)單冷式空調:原有的 3 級能效變頻和全部定頻等級空調將不符合新標,面臨淘汰;原來 的變頻 1、2 級能耗產品變為現在的 2、3 級能效產品,定頻產品中原來所有符合能效標準 的均低于目前要求的最低能耗標準。
2)熱泵式空調:原有的 1、2 級變頻熱泵空調變為現在的 2、3 級變頻熱泵空調,原先 3 級 能耗標準的變頻熱泵空調低于現行最低要求;熱泵型定頻空調原 3 級標準低于現行 5 級標 準,也將被淘汰,原 1、2 級能效標準產品線屬于 4、5 級產品。
從電量消耗的角度來看,單冷式空調額定制冷量為 2500W(約為 1 匹)的空調,原 1 級能 耗標準變頻空調每小時耗電量為 0.46kW·h,定頻空調每小時耗電量為 0.69kW·h,而在新標的要求下 1 級能耗要求的空調每小時耗電量為 0.43Kw·h,較之前分別減少了 6.90/37.93%。
按照夏天 90 天,每天使用空調時間 6 小時計算,替換后 1 匹變頻空調 1、2、3級能耗產品一年分別能節省 17.2/20.0/44.0kW·h 電 量,定頻空調可節省142.2/147.1/151.9kW·h。
那么,新能耗標準施行后,空調具體會節省多少生活用電呢?
我們做出如下假設:
1)根據 2021 年人口普查數據,我國目前擁有家庭戶 4.94 億戶,假設家庭戶比率與城鎮化 比率一致,可得目前我國空調保有量約為 5.35 億臺。
2)假設現有空調中變頻空調與定頻空調數量為 1:1,且均為原有 1 級能耗產品。
3)假設 1 匹、2 匹、3 匹空調數量比例分別為40%、40%、20%。
在我們假設的理想情況下,如果目前我國存量空調均為原有一級能耗標準,一次性進行能耗升級更換為新能耗標準一級,則每年可節省約 877.13 億千瓦時,約占 2021 年城鄉居民生活用電的 7.5%。
而這一估計僅為保守估計,隨著定頻空調徹底退出市場,新能效標準帶來的電量節約有望進一步增加。
除了空調以外,我國冰箱、洗衣機、照明等各類家電、家居品類都在不斷調整行業標準,目前冰箱和洗衣機采用的仍為 2016/2013 年設定的能效標準,但在 2021 年 10 月起實施的綠色家電產品評價標準中,空冰洗等均需達到能效 1 級方能進行綠色產品認定。
我們假設:
1)假設目前城鎮家庭使用的冰箱小容量和大容量比例分別為30/70%,農村占比為80/20%;
2)假設小容量冰箱中目前 1/2/3 級能耗產品占比分別為 50/25/25%,大容量產品中 1/2 級 能好產品分別為 50/50%;
3)假設空調使用時長為全年無休運轉。
在假設的簡單情況下,如果目前家庭保有的冰箱全部替換成 1 級能耗的綠色產品,則每年可最少節省 102 億千瓦時用電,約占 2021 年城鄉居民生活用電的 1%。
我們認為,若空調、冰箱、洗衣機、照明等產品未來都能成功實現綠色產品 1 級能耗標準, 每年將節省 1000 億千瓦時以上的電量,居民生活用電量有望節約 10%以上,將為我國“雙碳”政策做出巨大貢獻。
1.3 家電回收的必要性:減少污染+循環利用+促進消費
空調、冰箱、洗衣機、彩電等家用電器雖然被成為耐用品,但其依舊存在一定的安全使用年限,根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 2020 年發布的標準,我國主要大家電安全使用年限都在 8- 10 年的區間中。
冰箱、空調和葡萄酒柜的安全使用年限為 10 年,洗衣機、干衣機、燃氣灶、油煙機等電器的安全使用年限為 8 年。
在我國所有產品外表都被要求貼有使用年限的提醒信息,引導消費者形成合理的產品使用與淘汰意識,促進我國家電行業綠色健康發展。
超期使用的老舊電器容易出現線路老化導致的漏電、起火等安全隱患,同時也容易導致冰 箱、空調等產品效率下降,制冷功能不佳的同時增加耗電量,出現浪費能源的情況。因此, 在達到安全使用年限后,家用電器的更新換代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為什么要重視家用電器的回收和再處理呢?我們認為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1)減少污染,降低長期環保治理成本:
家用電器中除了銅、鋁、鋼材和塑料等原材料,還會普遍使用到制冷劑、發泡劑、顯像管、熒光屏、水銀繼電器等配件,這些材料如果處理不當會對社會和人體均造成巨大危害,以發泡劑和顯像管為例:發泡劑:發泡劑是主要用于冰箱、冰柜等家電的保溫層材料聚氨酯(PU)的制作中,第一、第二代發泡劑為全氯氟烴類(2007 年已禁用)和含氫氯氟烴發產品,具有極高的消耗臭氧潛能值(ODP)與全球變暖能值(GWP),我國規定于 2030 年前在制造業中完成全部淘汰。
第三代發泡劑中的氫氟碳化物盡管不會對臭氧造成破壞,但仍然擁有較高的 GWP 值。
第四代發泡劑中的氫氟烴類產品則普遍具有零 ODP,低 GWP 的特征。由于目前市場上冰 箱超期使用情況普遍,目前報廢冰箱的材料中許多仍為第一、第二代發泡劑,如果未經過專業報廢處理發泡劑極易直接進入周圍的環境,雖然對人體而言不會產生直接影響,但長期來看會對臭氧和全球變暖產生一定影響。
顯像管:顯像管是過去電視、電腦顯示器的重要部件之一。
顯像管主要由椎管玻璃、偏轉線圈、蔭罩、電子槍、連接縫等部件構成。其中顯像管的椎管玻璃為了防止高壓產生的 X 射線對人體的輻射,含有大量的鉛,而熒光屏玻璃中含有鍶和鈀,整個顯像管中含有鈉、鉛、鉀、鋅、鎘、錳等十幾種金屬,極易對附近的土壤、水源和空氣產生重金屬污染。而顯像管本身由于其內部的真空狀態,如果碰到強力震動等情況存在爆炸可能。
盡管如今顯像管電視已經不是市場上的主流型號,但已經進入 CRT 電視的報廢高峰期,根 據生產者責任延伸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數據,2019 年我國 CRT 電視機的理論報廢量為 3334.33 萬臺。對于顯像管的專業回收處理不僅有利于保護環境,而且其中 99%的材料可以在分離后進行回收再利用,對于節約資源也有著巨大的意義。
除了發泡劑和顯像管,制冷劑、繼電器、家電用的塑料外殼等如果不經處理直接丟棄都會對環境、水源、土壤產生巨大的污染影響。
2)循環利用,提高產業運行效率:
根據產業在線調查,空調原材料成本中銅、鋁、鋼材、塑料分別占比20/5/25/10%,冰箱制造成本中分別占比10/3/15/25%,洗衣機制造成本中分別占比10/2/35/15%。
隨著我國家用電器的普及和升級換代,家電生產所需金屬原材料也會隨之增加,而報廢家電中銅、鋁、塑料等多數材料經過專業處理均可循環再利用,可以極大節省礦物原材料和企業的采購成本。
3)促進消費,提振家電更新換代需求:
大型家電處理由于體積、拆卸等限制很難獨自完成,如果沒有專人處理很容易擠占消費者日常生活空間;同時,一個健全的回收機制可以幫助消費者及時迭代老舊電器,從而減少老舊電器使用帶來的風險,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有利于促進了消費的升級迭代。
我們對 2022 年空調、冰箱、洗衣機和電視的更新需求進行了測算:
我們按照各品類電器的安全使用更新年限計算 2022 年對應的更新需求,若各品類更新年限均相應縮短 1 年,則 2022 年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更新需求將分別增加 587.3/521.8/828.1/1345.2 萬臺,占 2021 年實際需求的 6.9/12.2/18.6/27.9%,更新年限的縮短對未來每一年家電的更新需求都會起到明確的提升促進作用。
綜上,我們認為家電回收這一環節對于保護環境、促進消費都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二、頂層制度設計漸成,家電回收產業前景廣闊
那么,目前我國的家電回收體系是怎樣的呢?我們按照時間線對目前我國家電回收體系進行了梳理。
2.1 我國家電回收體系的前世:以舊換新政策
? 上世紀七十年代:廢棄家電作為廢金屬的重要來源被劃歸為物資系統的物資再生企業進行回收,但更多的情況下我國家電回收的形式為民間個體商販進行專門的回收。
在這樣的背景下,廢棄家電很難得到高效率、安全環保地拆解和循環再利用。為規范家電回收并解決無序回收帶來的環境污染等問題,我國出臺了包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在內的一系列文件,對家電回收進行系統化管理,在正式落實該條例之前,財政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制定了《家電以舊換新實施辦法》。
? 2008年起:國家為了調整重點產業、擴大內需,前后出臺了鼓勵“汽車摩托車下鄉”、“家電下鄉”等政策,穩定拉動消費、擴大就業。
為了輔助擴大內需以及實現能源資源的有效再利用、減少環境污染,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等聯合制定了《家電以舊換新實施辦法》。
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于 2009 年 6 月起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福 州、長沙等 9 省市試點開展,通過回收舊家電并購買舊家電的方式,為消費者購買的新家電按照銷售價格的 10%給予補貼。
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空調和電腦的補貼上限分別為 400、300、250、350、400 元/臺,同時對回收企業進行數量定額補辦。
方案中涉及的家電銷售和回收企業均通過招投標方式決定,每個試點省份原則上均設定 1-2 家拆解企業,非指定拆解處理企業不得收購和處理以舊換新的舊家電。
2010年試點結束后,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繼續向全國推廣實施,推廣實施期至2011年12月31 日,為期一年半。
在 2010 年 6 月發布的實施辦法修訂稿中,對于家電以舊換新的補貼做出了更多規范指導,整體補貼力度與試點推廣期一致,對于拆解企業獲得的拆解處理補貼給出了更為具體的方案,具體補貼標準為電視機、冰箱、洗衣機、電腦、空調分別補貼 15、20、5、15、0 元/臺。
根據商務部數據,截至 2011 年 11 月 30 日,家電以舊換新共回收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視、電腦五大類廢家電共 8373 萬臺,拆解處理 6621 萬臺,回收利用廢家電中的有色金 屬、塑料、鋼鐵等材料共計 97 萬噸。
家電以舊換新實施的兩年半中共銷售 9238 萬臺五大類新家電,拉動直接消費 3420 多億,補貼資金約 300 億元。
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對于拉動內需、擴大就業以及提高資源循環效率方面都帶來了巨大的成果。
2.2 頂層制度設計漸成: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EPR)
隨著我國首次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在 2011 年底畫下了一個句號,意味著我國家電處理正式邁入下一階段——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
在 2010 年發布的修訂稿第三條中寫道:“……期間做好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 條例》(國務院令第 551 號)規定的從 2011 年起設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政策的銜 接工作”
2.2.1 觀他山之石——發達國家的制度借鑒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簡稱 EPR)是指生產者應承擔的責任不僅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而是應延伸到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特別是廢棄后的回收和處置。這個概念最早由環境經濟學家 Thomas Lindhquist 在 1988 年提出,包括了環境損壞責任(Liability)、經濟責任(Economic Responsibility)、物理責任(Physical Responsibility)、信息披露責任(Informative Responsibility)、所有權責任(Ownership)。
2001 年 OECD 將 EPR 的定義進一步完善,對其提出了兩個特征:
一是將產品廢棄物的處置責任全部或部分從市政當局手中轉移到生產者處;
二是鼓勵生產者從產品設計開始就考慮對于其對環境的影響。
圍繞 EPR 理論,從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各國開始逐步建立或進一步完善了對于廢舊產品的 回收處理制度:
歐盟:2008年,歐盟出臺了《廢棄物框架指令》,對廢棄物管理的具體概念進行了界定和 基本原則確認,后來主要應用于包裝材料、電池、報廢汽車、報廢電子電器產品等產品的具體管理條例中。除了歐盟的統一管理以外,荷蘭、瑞士、德國等都設立了各自的生產者責任組織(Producer Responsibility Organization,PRO)承擔經濟責任和回收分類后的再生處理環節。
美國/加拿大:美國和加拿大并沒有的聯邦層次基于 EPR 的立法,但各州根據自身不同的情況逐漸采納EPR原則,截至2013年,美國已經有30個州出臺了給予EPR的回收法案。日本:日本一直積極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
在2000年出臺了《建立循環型社會基本法》,此外,《容器與包裝回收法》(1995)、《家用電器回收法》(1998)、《汽車回收發》(2002)等都包含了 EPR 制度原則。
韓國:上世紀 90 年代韓國根據《促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法》對空冰洗和電視的包裝曾經 建立過生產者責任的押金返還制度,在包裝回收并得到循環利用后再將押金返還給生產者。
2003年起,韓國要求生產者制定回收量目標,若最后回收成果不達標企業則需要繳納罰款。
2008年,韓國進一步出臺了《電子電器產品和汽車資源循環法案》。
總體來說,EPR制度引導下的廢舊產品回收循環利用體系在許多發達國家已經較為成熟完 備,而資源消耗和廢棄物品管理的問題更多來自于發展中國家。
基于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必然帶來大量的消費和資源消耗,其資源循環系統多依靠自發的非官方組織機構,無法形成完整的回收鏈。
此外,欠發達國家非正式的回收機構對于發多國家運行的正式管理體系也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導致了廢舊產品的跨國運輸等問題,降低發達國家回收效率的同時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環境污染的可能性。
2.2.2 我國 EPR 體系漸成:家電回收產業前景廣闊
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環境負擔的明顯加大,許多發展中國家在 EPR 制度的框架下逐步開 始系統化建設、完善廢棄產品回收和循環再利用系統,中國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我國已經搭建起了涵蓋設計、采購、制造、物流、回收、處理各個環節的 EPR 制 度,2021年,國家發改委、工業化信息部、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鼓勵家電生產企 業開展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的通知》,鼓勵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 4 類家電產品的 生產企業實施 EPR 制度,明確將完成回收目標并達到國家有關管理要求的責任企業納入家 電生產企業的“綠色責任名單”。
為了鼓勵廢棄電器電子回收,我國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中明確提出了對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實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處理的制度,實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許可制度。
其中與之前的政策截然不同的對于回收處理的補貼不再由中央和地方財政承擔,而是由國家專門設立了專門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用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的補貼,由電氣電子產品生產者、進口產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履行基金的繳納義務。
處理基金制度則是我國電器電子產品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EPR)的重要體現。
對于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基金將根據產品品類和數量進行征收,每生產一臺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微型計算機需要分別繳納13/12/7/7/10元。
除國內生產者以外,進口的電器電子產品產品也將按照相同標準繳納費用。
對于拆解企業來說,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制度下對于實際完成拆解處理的電視機/ 計算機/洗衣機/冰箱/空調的補貼標準分別為 85/85/35/80/36 元/臺,2021 年 4 月起,財政部 和發改委對補貼進行了調整,進一步細化了補貼產品類型,對電視機、計算機、冰箱和洗衣機的拆解補貼標準均進行了不同程度下調,而空調的補貼標準由原來的 35 元調高至 100元/臺。
從制度層面上來看,目前我國的 EPR 制度已經基本搭建完成,那實際實行效果如何呢?
根據,生產者責任延伸產業技術創新聯網的數據,2019 年空調、冰箱、洗衣機和電視機理 論報廢量分別達到了 3354/3276/2892/5028 萬臺,而實際報廢量與理論值存在明顯差異。
2018 年,空冰洗和電視機實際報廢量僅為 505.8/921.8/1441.2/4253.2 萬臺。
盡管從絕對數值上來看,各品類家電的實際報廢處理量逐年上升,但從實際報廢量和理論報廢量的比例來看,近幾年回收處理比例并沒有明顯改善,甚至出現了一定下滑。根據 2021EPR 年度報告,2020 年生產企業的回收量、回收率以及處理量均有所下降。
我們認為目前家電回收率提升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
1)盡管目前家電回收框架已經完備,但對于實際進行回收再利用的企業而言,實質性的政 策補貼支持力度較低,企業 EPR 履責成本較高,因此導致企業的參與積極性仍有待提高;
2)家電產品具有前裝屬性,更換難度較大、更換成本較高,導致超齡服役現行普遍;消費 者家電更新換代意識有待提高,未來國家對于家電回收的補貼、優惠政策或將提升消費者家電更新意識;
3)近兩年房地產后周期影響家電新增需求,家電廠商為應對原材料成本上漲壓力提高終端 零售價格,抑制了消費者非必需性的家電更新需求。
針對政策層面的情況,在 2021年的行動通知中除了明確了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 4 大品類,還對各企業回收制定了明確目標,衡量指標包括年度回收量、年度回收率(年度回收率=年度回收量/前三年度平均銷售量)等,相關責任企業需要在每年 1 月 31 日前上報發改委。
根據年度回收率指標,我們假設 2022 年年度回收率目標為 10%,則按照內銷量格力/海爾/美的/海信若實現達標則分別可以實現回收 317/389/462/158 萬臺電器,合計或可以回收超過 1300 萬臺家電。
從未來行業規模來看,若能實現按照理論報廢量實現家電回收,以 2019 年基數測算,空冰洗、電視機、熱水器 5 大品類的僅僅家電回收環節的直接產業規模就可達到約 250 億元。
除了回收環節,下游拆解也是巨大市場,而由于家電回收間接創造出的更新需求市場規模預計也將達到千億級別。
2021 年是開啟“碳達峰、碳中和”征程的元年,落實雙碳目標位完善 EPR 制度提供了有利的抓手,也明確提出了“到 2023年……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回收處理模式和經驗做法,重點家電品種規范回收利用率明顯上升”。
我們認為,2022 年在各項鼓勵政策的推動下,消費者對于家用電器的更新換代和回收處理意識也將進一步得到提升,我國家電回收制度、渠道和成果有望實現質的突破。
三、產業鏈拆解:哪些環節會受益?
盡管我國目前回收量和回收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但從產業鏈的完整程度來看,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家電回收產業鏈,主要可以分為:
1)回收渠道:回收渠道可以主要分為互聯網電商平臺、第三方回收平臺和由企業自行設立 的回收平臺。
2)下游處理:對于回收的產品下游處理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二手轉賣或者拆解處理。我們按照產業鏈順序對我國目前家電回收系統進行了梳理。
3.1 家電回收渠道打通:平臺+企業協同推進
3.1.1 平臺回收模式漸成熟——天貓、京東、蘇寧等
2021 年 7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其中的重點任務就 是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資源循環型社會,適應當前社會“互聯網+”的大趨勢, 積極推進“互聯網+回收”模式,鼓勵“互聯網+二手”的模式發展。
在行動通知中也提到“聯合電商平臺、家電賣場等開展家電以舊換新活動、促進廢舊家電回收”。
目前,天貓、京東、蘇寧等主要購物平臺已經開始了常態化回收模式。
1)蘇寧易購:以舊換新
蘇寧易購推出的以舊換新活動只要分為三種回收方式:包括郵寄回收、到店回收和上門回 收,其回收家電品類為空調、冰箱、洗衣機和電視。
家電普遍采用上門回收的方式,蘇寧易購將提供免費上門拆機并進行專業檢測返現。
蘇寧易購給出的具體回收估價取決于產品的型號、品牌、年限、新舊等因素,從分品類的價格來看,空調的回收價格明顯高于洗衣機、冰箱、電視機等產品。
5 年以內空調掛機回收價格區間在 240-1000 元之間,而洗衣機 5.5L 以上 5 年以內的產品回收最高價格為 100 元/臺,冰箱的回收價格也基本都在 100 元以內,洗衣機、冰箱、電視機使用時長超過 8 年 后價格回收價格基本都在 30 元以下,而空調依舊能保持在 100 元以上。
2)京東:小家電換新,促進消費新方式
京東的以舊換新是京東與愛回收合作推出的活動,主要有兩種換新方式:一是普通的以舊換新,就是先進行舊機回收,獲得回款后進行新機購買,二是一站式以舊換新,舊機金額直接抵扣新機金額,換新回收無縫銜接,更有專項換新補貼。
京東采取同品類產品以舊換新得模式,但對產品品牌不做限制。
和蘇寧易購相比,京東的以舊換新活動并不局限于空冰洗等大家電,微波爐、電飯煲等小家電也同樣適用,且根據不同新品的品牌、價格,可抵扣的金額也有所不同。
以美的微波爐為例,其三款 PM20B1/M1-230E/PC20B3 售價分別為 659/499/899 元,用同樣的微波爐進行以舊換新則可以分別抵扣 300/80/600 元。
投影儀等高科技智能家電回收價格更為優惠,促進消費者更新換代。
從折價率來看,傳統大家電的貶值率更高,而像投影儀等則更為保值。
以極米產品為例,熱銷型號 Play X 和 Play 在產品保持良好情況的狀態下回收價格達到1600/800元每臺,占原價的 37.22%/46.51%。
極米今年新推出的兩款產品回收價格最高可達到 3600/5850 元/臺,和原價比僅貶值了 25%左右。
從消費者屬性來說,投影機等高科技產品和廚房小家電對消費者來說具有很強的“嘗鮮”屬性,因此在“以舊換新”且價格如此優惠的情況下,會進一步吸引其進行復購,嘗試新品,從而刺激新的消費。
3)天貓:多品類打通回收,靈活煥新
天貓以舊換新的形式更為靈活,并不局限于相同品類換新。
只要是參與活動的新品,都可以用各種品類的舊品回收抵扣,且各種舊品在回收時的抵扣數固定,不隨新品變化而變化,舊品抵扣金額大于新品價格的,可額外再得現金。
此外,天貓將以舊換新的直接抵扣金額與個人的芝麻信用相關聯,芝麻信用的高低也會成為影響最后可抵扣金額高低的影響因素之一。
2022年,天貓平臺對于家電回收價格進行了調整,針對空調、冰箱、洗衣機,由原來的根 據家電產品具體使用年限、產品型號評定價格改為一口價,具體抵扣金額根據不同類型產品的具體品牌略有細微區別,空冰洗可抵扣金額約為 250/65/50 元上下。
3.1.2 企業自設回收平臺——極米、科沃斯等
除了各大電商平臺在消費者網購時為大家提供家電回收選項,許多家電品牌商開始在品牌官方商城為消費者提供了家電回收的選項,進一步實現企業循環的目標。
1)極米科技
以極米為例,在極米官網首頁有專門的“以舊換新”的選項,除了實際的回收金額,極米還為換購的用戶提供了購新機補貼。
9 月份,極米官方商場推出了以舊換新補貼翻倍的活動,2000 元以上的回收機型補貼價格可達到 600 元,在鼓勵消費者復購消費的同時避免閑置投影儀的丟棄問題。
2)科沃斯
科沃斯針對用戶手中的機器也推出了官方以舊換新服務,用來抵扣的舊款可以為其他品牌產品,但統一估計 300 元。針對科沃斯旗下產品會根據產品新舊進行分別估價,最高抵扣價格可以達到 1000 元。
3.2 家電龍頭領先布局:自收+自拆+自用
現在許多企業為了實現產業鏈循環從而達到產品回收拆解再利用的效率最大化,開始通過自己設立或通過資源回收公司的方式落實企業 EPR 制度。
格力電器和海爾均設立了專門的全資子公司進行再生資源的利用,美的全資子公司邯鄲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是美的在華北最大的戰略基地,其營業范圍中包括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
長虹、TCL 等也通過投資的方式設立自己專業的環保科技公司,從而提高自身資源利用效率。
1)格力電器:最早設立環保子公司的企業之一
格力是國內最早設立環保子公司的企業之一。
格力電器從 2011 年起先后設立了 5 家全資子公司進行再生資源的環保處理,收集自己和其他品牌的廢舊家電進行回收拆解及無害化處理。其中鄭州格力、湖南綠色再生資源、石家莊綠色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年處理量分別可以達到 120/320/365 萬臺,蕪湖綠色再生資源有限公司 2021Q1 完成 41.9 萬臺廢棄家電的拆解,天津綠色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每年可處理 1000 萬噸廢電路板。截至 2020 年,格力已經累計處理各類廢棄電器電子產品 3400 萬臺。
對廢舊電器進行拆解處理后,除了將部分可循環利用產品提供給母公司進行電器的生產制 造。各處理企業還會將不需要的可循環利用產品對外銷售。
2021 年天津綠色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將 3300 噸廢有機樹脂轉移至大冶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利用,2022 年 2 月蕪湖綠色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獲批將 3500噸含鉛玻璃、管頸管玻璃轉移至河南豫光金鉛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綜合處理。
2)海爾智家:中國首家循環產業互聯工廠
2021 年 5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在青島召開“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現場會”,會上中國首個家電再循環產業大數據平臺正式啟動。
同時,與這個大數據平臺配套的首家中國家電循環產業互聯工廠也將在海爾同步開建。
目前,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依托于大數據已經建立起一個線上線下一體估價、透明可信的回收平臺,將海爾 3.2 萬家線下門店作為線下回收的觸點渠道。
按照規劃,海爾綠色再循環產業園項目全部完成后將開設 8 條全品類家電拆解線、10 條塑料改性造粒線,實現每年拆解 200 萬臺廢舊家電,改性造粒 3 萬噸,預計于 2022 年 3 月正式投產。
3)美的集團:發布綠色戰略遠景目標
2021 年 10 月,美的集團首次發布了綠色戰略,對應 EPR 制度提出了綠色設計、采購、制 造、物流、回收、服務六大支柱。
在綠色回收板塊,美的集團計劃通過售后服務系統,通過 400 客服電話或者美的服務公眾號自助報單進行回收廢舊家電,利用自有的物流渠道安得物流將回收后的家電集中交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拆解企業處理;通過“互聯網+回收”模式,創建端到端的家用回收體系。
美的目前并沒有設立公開的回收拆解企業,而是選擇將產品回收后集中交給具有相應資質的拆解企業處理。
許多家電企業和美的一樣都選擇采用第三方平臺或企業完成后續的回收處理。
為了引導企業落實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實現企業循環,在 2016 年 2 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財政部、商務部和科技部發布了生產者責任延伸首批試點名單,將生產企業匹配資源回收公司,推進產品的回收分解工作。
3.3 專業化的第三方回收處理:細分領域領軍者
隨著廢棄電子電器產品回收處理制度常態化,專業化的第三方回收處理平臺業務規模逐步擴大,目前已出現多家上市企業,包括啟迪環境、中再資環、超越科技等:
1)啟迪環境(000826.SZ)啟迪環境是一家長期致力于廢物資源化和環境資源可持續化的大型專業環保上市企業,以“零碳無廢建設者”為使命,主營業務包括固廢處置、互聯網環衛、再生資源回收與利用、稅務業務、環衛專用車輛及環保設備制造等諸多領域。
公司旗下擁有再生資源交易平臺“易再生”,依托于公司的固廢及再生資源中心解決再生資源行業產品非標以及從業企業買貨難、誠信弱等問題,是行業“互聯網+再生資源”競價模式的引領者。
從營業收入細分來看,2021 年上半年,公司家電相關的固體廢物處理和再生資源業務收入 規模占公司營業收入的 17.10%。
由于廢棄家電拆解行業對于流動性資金依賴度高且應收賬款回收緩慢,公司廢舊家電拆解業務量逐年下降,2018 年公司家電拆解兩達到約 1214.85萬臺,而 2020 年該數值已經下降至 396.73 萬臺。
盡管廢棄家電拆解業務經營進展緩慢,公司依然積極根據政策及行業變化對各級子公司進行經營動態調整并適時優化處理品種結構突破困境。
2)中再資環:建立廢棄電氣電子產品采購、銷售平臺
中再資環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旗下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公司主營業務為廢棄電器電器產品的回收和拆解處理。
公司旗下擁有十三家子公司和一家分公司。
其中十一家下屬子(孫)企業主營廢電器的回收與拆解處理,均具有廢棄電器拆解資質,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完善、穩定的廢電器回收網絡。
截至 2021 年 6 月末,公司廢電器年處理能力達到 3188 萬臺。公司 2020 年拆解生產量達到 43.52 萬噸,同比增長 4.59%。
從生產和銷售比例來看,公司擁有良好的廢舊材料消化能力,通過自身下屬的中再資環銷售平臺對廢舊材料進行競價銷售,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公司建立了中再資環采購平臺和中再資環銷售平臺兩大細分平臺。
采購平臺主要競價銷售回收電視機、洗衣機、電腦主機等產品,而銷售平臺則提供已經經過拆解處理的電器零部件如電機、冰箱控溫器、廢玻璃、塑料、線路板等。
中再資環作為國內廢電處理行業的領先者,持續在廢電回收與拆解處理細分行業深耕細作,提高廢電拆解物的深加工比例,提高資源化利用水平。
除此以外,東江環保(002672.SZ)、格利美(002340.SZ)、超越科技(301049.SZ)等 都是國內已上市的廢棄電子電器產品回收處理企業。
未來行業也將持續向規范化、規模化的方向前進,實現高效率的回收再利用產業鏈。
除了回收廢舊電器實現資源再循環,我國家電企業在原材料采購、生產、運輸等各個環節開始逐步落實真正的綠色供應鏈,實現企業循環最優解。
目前,工信部公布了五批綠色供應鏈示范企業,共 189 家,其中包括了 TCL、長虹、創維、美的、海爾、格力、兆馳股份、九陽股份等家電制造企業。
3.4 回收與二手經濟:萬物皆可新生
許多家電在被淘汰時,其實并非報廢狀態,仍擁有較高的殘余使用價值。在這樣的大背景 下,二手經濟營運而生。
目前國內二手交易平臺主要分為綜合性二手交易平臺和垂直二手交易平臺。
綜合性二手交易平臺主要包括淘系的閑魚、京東系的拍拍、轉轉、58 同城等平臺,垂直二手回收交易平臺更多聚焦于單一品類,目前市場上回收交易較為活躍的品類如數碼家電產品、數據、奢侈品和二手車等均有較為成熟的回收交易平臺,多抓魚是一個主營圖書和耐用消費品二手循環服務的品牌,紅布林、寺庫等則抓住了當代年輕人二手奢侈品的市場。
市場上交易頻次最高的仍是 3C 產品,根據 IDC 數據,2020 年全球二手智能手機出貨量達 到將近 2.254 億部,同比增長 9.2%。
國內市場涌現出一大批以手機回收交易為主的二手交易平臺,愛回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愛回收是萬物新生環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萬物新生(RERE.N)是一家“互聯網+環保”類型的循環經濟企業,于 2021 年 6 月在紐交所上市。
前身為成立于 2011 年的電子產品回收及環保處置平臺“愛回收”,從回收二手手機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起家,逐步向第三方回收渠道拓展,以“讓閑置不用,都物盡其用”為企業使命。
2020年3月至2021 年 3 月累計回收產品超過 2600 萬件,實現 GMV228 億元,截至 21 年 3 月已擁有 755 家線下店鋪,覆蓋 172 個城市。
目前,萬物新生旗下擁有愛回收、拍機堂、拍拍、AHS DEVICE、城市綠色產業鏈業務愛 分類-愛回收等業務線,實現了 C2B、B2B、B2C 多種業務模式的覆蓋。
供給端,B2C 方面公司擁有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愛回收”線上線下門店,同時通過與品牌、電商平臺合作的方式進行 3C 產品,同時公司使用 B2B 方式與第三方商家和電子產品零售門店達成合作。
進行回收后,公司在常州打造了“標二手電子產品自動化輸送、質檢、分揀和存儲系統”,使產品實現告訴流轉,平均周轉周期在 3 天以內。
在出貨端,公司通過“拍拍”和“拍機堂”分別實現 2C 和 2B 銷售。
萬物新生不僅是一家 3C 產品的回收再利用企業,其更重要的作用是將自己累計多年的回 收、分類、定價經驗所形成的體系開放,為行業賦能,形成了一個具有平臺服務能力的綜合性平臺。
目前,愛回收平臺上面除了傳統的手機、筆記本、電腦等3C產品回收,還接入了回收圖書的漫游鯨二手書店、回收手表和箱包的值耀、回收大家電的嗨回收等平臺,為客戶提供更加多樣化且全面的回收服務。
除此以外,愛回收還為第三方平臺提供多樣化的接口服務,實現以舊換新服務。
舊機回收、以舊換新的方法在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同時也是一種促銷新手段,回收帶來的收款儲值最終會轉化為平臺消費,成為一種有效且環保的營銷方式。
在萬物新生的平臺下,以契合當代消費者的使用習慣的方式完成了二手和廢棄產品回收的產業鏈閉環,成為了未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和二手再循環的發展實例。
根據《“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到 2025 年我國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將基本建立,對 家電行業來說,在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大框架下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試點工作穩步推 進。
我們認為“互聯網+回收”的概念契合了我國目前的發展趨勢,“以舊換新”和二手經濟的認可度將不斷提高,逐漸常態化,消費者環保生活的理念也將日益深化。
對于家電生產企業來說,在產品生產、銷售和回收等各個環節中也將進一步落實責任延伸制度,真正做到企業循環,從而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效率,實現資源循環型社會。
投資策略我們認為在“雙碳”政策背景下,除了能效升級實現節能減排,家電回收體系的完善對于家電行業而言至關重要。一方面,若不能妥善處理廢舊家電,將對環境、人體等帶來污染和傷害,且廢棄家電經過循環處理可實現資源再利用。
從消費角度來看,一個完善的家電回收體系可以推動消費者縮短家電更新周期,推動更新需求的增長。
以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EPR)為核心,我國已經搭建起了涵蓋設計、采購、制造、物流、 回收、處理各個環節的家電回收制度。還設立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對生產者、回收者、拆解者進行細化管理,我國家用電器回收體系和相關細則已基本完善。
單回收環節產業規模已超過 250 億元,產業鏈中下游拆解、帶動更新消費規模預計將超過千億。
從產業鏈拆分來看:
1)家電回收渠道打通:平臺+企業協同推進:京東、天貓、蘇寧等綜合性電商平臺均可在購買家電時進行直接以舊換新抵扣新家電價格,再由平臺合作商上門收走舊家電;一些企業也直接參與到了以舊換新的活動中,極米科技、科沃斯等品牌在官方網站開通了以舊換新通道。
2)第三方專業平臺 or 龍頭 “自收+自拆+自用”模式:下游拆解企業中,第三方專業拆解公司已搭建起一套成熟完整的拆解、銷售和再利用的系統,專業第三方拆解公司中再資環;此外,一些家電龍頭選擇“自收+自拆+自用”,擁有資源再利用工廠的白電龍頭格力電器、海爾智家,全面推進綠色戰略的美的集團。
3)回收與二手經濟,萬物皆可新生:許多家用電器在被淘汰時仍保有較大使用價值,二手經濟營運而生,二手經濟在實現環保的同時為消費者嘗試新的電器電子產品提供了支持,可有效促進消費。全球二手電子電器回收和銷售企業萬物新生。
從消費角度來看:以舊換新政策可以提高消費者對于非耐用品的更新頻率,創造消費需求, 推動消費恢復,公司:積極引導消費者以舊換新的投影龍頭極米科技,掃地機器人龍頭企業科沃斯、石頭科技。
風險因素
國家補貼政策變化影響回收企業、宏觀經濟下行影響家電消費、原材料成本上漲、疫情反復影響市場、匯率波動等
—————————————————————
請您關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業分析報告!
報告屬于原作者,我們不做任何投資建議!
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謝謝!
獲取更多精選報告請登錄【遠瞻智庫官網】或點擊:遠瞻智庫|文庫-為三億人打造的有用知識平臺
金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