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有一種“不明物體”,已經存在了4000多年,被人們叫做“太歲”。太歲這個名稱,已經足以為它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它的來源和組成更是撲朔迷離。科學家研究發現,它既不是動物、也不屬于植物或菌體,是地球上罕見的第四種生命形式,而且在市場上竟賣出了
有一種“不明物體”,已經存在了4000多年,被人們叫做“太歲”。太歲這個名稱,已經足以為它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它的來源和組成更是撲朔迷離。科學家研究發現,它既不是動物、也不屬于植物或菌體,是地球上罕見的第四種生命形式,而且在市場上竟賣出了百萬元的高價。太歲究竟是什么東西?為何長得這么奇怪還這么值錢?
太歲
這個“不明物體”為何被稱為太歲?
現代太歲是根據古書中對太歲的描述來命名的。《本草綱目》中寫道“肉芝狀如肉,附于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除此之外,《山海經》、《神農本草經》等古書中都有類似的描述,將這種肉樣特征的生命體統稱為“太歲。
于是現代出土的與此描述相近的物體就被稱為太歲。現在還不確定,古書中記載的太歲與當下發現的太歲本質上是否是同一種物質,目前的研究也還停留在太歲生物學組分階段,成因也比較有爭議。因此還沒有確切的證據能夠說明太歲形成的原因。
太歲到底是什么東西?
從1992年開始,我國的河北、陜西、天津、山西、吉林、新疆、內蒙古、甘肅等地就陸續出現著一種光滑濕潤,內部白色如肉質,但無細胞結構,既不像動物也不像植物的肉團狀“不明物體”。
第一個在中國研究的“太歲”出土于陜西西周至渭河灘,它表面呈褐色,看起來就是一團肉。在當時的研究中,采用了生物學方法從這團“不明物體”中分離出了20多株黏菌、大量的細菌和霉菌,還有少量的酵母菌。于是當時就把它認定為“大型黏菌復合體”。
太歲是活的還是死的?
遼寧大學生命科學院實驗室保存了7種“太歲”樣品,來自西北各地區,有的產地已經無法考證。
在研究了7個太歲樣品中的生物學組分和微量元素后,他們發現,太歲中含有核酸、蛋白質等生物體中最基本的要素,從側面驗證了太歲的確是一種生命體。太歲中所含的微量元素還可以與蛋白質或其他有機物結合形成激素、酶、維生素等生物大分子,能夠發揮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
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發現,太歲具有完整的細胞結構,同時會產生呼吸作用,也就是產生二氧化碳。
這兩項研究都可以說明,太歲的確是一個活著的生命體。
正因太歲具有呼吸、修復自身的功能,子實體和菌富核酸、多糖、維生素、氨基酸、卵磷脂和輔酶等營養成分。這些生物活性成分讓太歲在抗癌、抗菌、細胞毒性和生理調控方面的作用被逐漸發掘。
太歲還分種類?
這樣的營養價值讓很多人趨之若鶩,加上太歲被古書稱為能夠包治百病的妙藥,所以民間也掀起了買賣或收藏太歲的風潮。不少人都相信太歲能夠延年益壽或治愈疾病。但核酸、維生素、氨基酸等物質進入人體后只能起到增強免疫力,加強機體活性的作用,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特效藥。
太歲在民間被分為三個種類,土太歲、石太歲和水太歲。最常見的要屬土太歲和石太歲。
土太歲常年與土壤接觸,生長在地下20~150米的土層中,一般是團塊狀。它們很怕熱,生長溫度達到65℃以上就會死亡,如果把它放在開水爐里煮就會直接化掉。土太歲雖然表皮有一層類似角質的硬表皮,但它依然很害怕光線。
石太歲一般能夠在地下1000米~2000米左右的溶洞中發現,表面會附著著一層天然的巖石顏色,比如粉白色或紅色。
水太歲生長在水里,一般情況下是微透明的,打撈上來的樣子很像水母。有研究稱水太歲中含有微量毒素,所以有點不受待見。
一般情況下,太歲的售價是根據它的成色、純度、含水量三個方面來決定的。成色越淺、純度越高、含水量越高的太歲越值錢。據太歲收藏愛好者描述,由于其稀缺性,一克太歲的價格就能過百元。
品質最好的太歲要屬石太歲,石太歲的價格往往是10000元/斤以上,如果品質好甚至更貴。山東曾出土過一個高品質太歲,單價高達20000元/斤,50斤的太歲估價達到100萬元。
如此高的售價讓不少人動了歪心思,制造“假太歲”來蒙騙大眾。
太歲居然也能造假?
現在市面上流通著很多聲稱是“太歲”的商品,來源難以確定,很難鑒定。將它們與古書中描述的太歲相比,很少有共同特征,而且研究結果還與之前的相互矛盾。這種假太歲是怎么制成的呢?
研究人員采用了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了市面上銷售的“太歲”,發現這些東西具有大量不規則孔隙結構,但是沒有細胞結構,沒有明顯的生命特征,顯然不具備太歲的特點。
而且,當研究人員使用核磁共振技術和紅外普光儀分析這些“太歲”的主要成分時,發現這些樣品中的主要組成成分為聚乙烯醇。
聚乙烯醇是一種平臺化工產品,是制造維尼龍纖維、膠黏劑、乳化劑、吸水劑等產品的主要材料。聚乙烯醇被運用得最廣泛的領域之一就是作為化學灌漿材料。礦山隧道、水利水電、市政建筑、橋梁工程等領域都會將聚乙烯醇作為灌漿材料之一。聚乙烯醇經過浸泡、加熱溶解、混合后成為灌漿材料,多余的聚乙烯醇在不同的溶解度下,就會形成不同的溶脹形態,通過層層冷卻,形成了紋理絲狀的物體,與真太歲的紋理非常像。
所以,市場上售賣的很多野生太歲可能是利用冷凍后的聚乙烯醇溶液脫模后制作出來的。制作出來的“假太歲”失水一段時間后,表面質地堅硬,內部質地柔軟似肉,再經過做舊處理,與真太歲的的形態一致,像是去野外挖的。
拓展:太歲成因的猜想
其實,之所以有人這樣制作假太歲,正是因為有研究人員曾經用1992年陜西發現的首例太歲樣本和2005年河北一例樣本做了綜合分析。發現它們都是以聚乙烯醇為主,并且混雜著有黏細菌及多糖物質。因此這些研究人員認為太歲可能是工程施工時遺留下的聚乙烯醇長期發展的產物。
還有人認為,太歲是一種未完全進化的生物,進化程度介于藍藻和原生生物之間。它由微生物以及其分泌物組成,所以生物活性和再生能力都很強,因此可以隨意切割再生。
還有民間的太歲愛好者認為,太歲是一種古老的古生物活體標本,是一切生物的祖先,包括人類。相當于它是一個沒有發育完成的生物胚胎,所有生物進化時都要經過這個過程,只是太歲因為某些原因停止了這個過程。
總而言之,太歲的成因撲朔迷離,但民間并沒有因此減弱對太歲的喜愛。不過閃電哥還是要提醒大家,切勿相信某些商家夸大后的太歲的藥用價值和神奇療效,它雖然有保健作用,但肯定不是靈丹妙藥,更何況還有不少假貨在市場上存在著。
金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