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去年9月份,陜西府谷縣因“用電荒”來襲,大量的企業生產受限。但這波“減產”危機最終卻由歐盟各國來買單,這是為何呢?這就要說起鎂了,鎂金屬是生產鋁合金的主要材料,其應用范圍非常的廣泛,是各類電子元件、汽車變速箱、轉向柱、座椅框架和油箱蓋等生產
去年9月份,陜西府谷縣因“用電荒”來襲,大量的企業生產受限。但這波“減產”危機最終卻由歐盟各國來買單,這是為何呢?
這就要說起鎂了,鎂金屬是生產鋁合金的主要材料,其應用范圍非常的廣泛,是各類電子元件、汽車變速箱、轉向柱、座椅框架和油箱蓋等生產所需要的基本原材料,包括應用在飛機和手機生產中等,是世界上用途最廣的一種金屬。
我國是全球鎂工業大國,在鎂出口量方面,全球接近86%的鎂都是由中國出口的,歐盟對于中國鎂的依賴更甚,達到了95%。
而其中府谷縣以一縣之力,便撐起了全球的42%的占比,此番出于能源可持續性發展及環境保護的因素,暫時降低鎂的產量,對于中國來說,是產業良性發展的必要舉措,但歐盟顯然不這么想。
卡住歐洲鎂產業供應鏈的脖子
隨著歐盟各國鎂金屬的庫存越來越少,大量的加工廠面臨著裁員、停產,甚至倒閉的風險。慶幸的是,同年10月份,中國國內主要的鎂金屬生產企業紛紛復產,市場流通逐漸恢復正常。
高度依賴中國鎂出口的歐盟、日本等國紛紛松了一口氣。但就在這短短的一個月里,他們也吃盡了苦頭。
數據顯示,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國際鎂價發生了令人驚訝的震動,單價從1.3萬元/噸漲到了7.1萬元/噸,而去年一整年的平均價格也水漲船高,來到了2.4萬元/噸,比2020年上漲了85%。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去年鎂金屬的價格上漲了那么多,但行業的下游以及終端用戶并不買賬,也就是說鎂加工產品的價格上漲并不同步。
這導致歐洲的加工企業壓力巨大,部分企業甚至出現倒貼的現象,為此,歐洲各國的相關行業協會及行業巨頭都拉響了生產警報。
豐富的鎂礦資源
從這單一的事件中來說,我們國家在鎂產業供應鏈上,著實地遏住了歐洲國家的喉嚨。這得益于在過去的十幾年,我們國家大力的發展鎂產業,我國是全球鎂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
據統計,截止至2018年,我們國家已探測的可用鎂礦資源已經超過了300億噸,其中白云石鎂礦202億噸,菱鎂礦達到33億噸,鹽湖氯化鎂達到41億噸,占球權的70%左右。
其余鎂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澳大利亞和美國。根據亞洲金屬網的統計,以目前鎂金屬制品的消耗速度分析,全球的鎂礦資源大概可以使用一千年左右。
鎂礦作為一種結構最輕的金屬材料,在各行各業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主要在汽車制造行業。隨著鑄造技術的不斷升級,鎂強度高、阻尼性好、方便切割回收的特性得以展現,用于汽車制造中,能進一步地降低消耗,對于環境保護也有著重大的意義。
在這種大背景下,鎂行業的發展前景被廣泛看好。
而我國手握如此寶藏,在未來應擴大有效供給,優化供給結構,以及提高對市場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行業產品結構不合理
從鎂轉型的角度來看,鎂行業未來的道路還很漫長,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2020年,我國鎂制品出口量為5042.13噸,盈利1987萬美元。也就是說,平均一噸的利潤為0.39萬美元。
同年,我們進口鎂制品共計99.29噸,價值379.23萬美元,每噸的成本是3.82萬美元。
通過這樣一組數據的對比,我們得出什么結論?
國內出口的鎂原料,在經過國外的深加工后,又以逾十倍的價格回到國民手中。當然得與失的計算不是看這個價格差,這并不是我們在經濟層面的損失。這是產業布局的問題。
在過去十幾年里,雖然在冶煉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還不夠,我們手握這個戰略性資源的命脈,應該將這個資源的利益最大化,這個關鍵就在于我們的行業結構布局。
目前我國的鎂出口以原材料以及初加工品為主,但原材料和初加工品的附加值并不高。而歐洲國家的鎂合金深加工與高端產品制造方面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技術和設備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因此在行業引導力方面更加有分量。
鎂的戰略地位將進一步抬升
作為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資源,在未來的工業發展過程中,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主要在于節能以及輕量化這兩個方面: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超乎人們的想象,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十年里,這將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瓶頸是續航能力,作為純電動的汽車。其重量每降低10公斤,續航能力都可以提升2公里以上,然而在短時間內,電池的技術壁壘可能會難以攻破,那么輕量化將會成為一個可行的突破口。
據美國銀行的數據分析,在未來的十年里,汽車行業鎂合金的消耗量將提高三倍。
與此一致的是,去年中國產業信息網也作出了同樣的預測,在未來十年鎂合金的產量增幅也將達到3倍。
中國鎂轉型之路不易
首先在鎂礦冶煉技術方面,我們仍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在未來幾年,我們的豎罐冶煉技術的推廣是當務之急,如果能在短時間內加快這一工業化進程的話,我們在鎂礦冶煉方面,可以達到節能30%的效果。
其次是通過技術創新、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精加工產業,打造終端產品全產業鏈,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目前在政府的牽頭下,國內幾家最大的鎂企業已經同多家高級院校、研究機構建立起了密切的戰略合作關系,以強化企業在技術和人才環節的短板。但總體來說,目前在設備、人才各方面的缺口還是比較明顯的。
在我們經濟高速發展的幾十年里,很多的行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都會面臨卡脖子這個難關,在短期內,轉型的陣痛不可避免,但轉型帶來的低成本、高附加值等好處將讓我們更加美好的明天。
希望我們的鎂行業能夠突破這個難關,不再僅僅依靠資源的出口,而是利于我們的資源優勢,帶動整個產業鏈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張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