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期,堂堂老師一直在苦惱于第七講該向各位卡友傳遞什么知識,很是讓人頭禿。好在聰明機智博學有才華集帥氣與智慧于一身的堂堂老師很快在某網絡問答平臺找到了卡友們最關注的卡車安全問題(咳、咳,夸自己的話好長),看到這些關注卡車安全發展的網友,對于緩
近期,堂堂老師一直在苦惱于第七講該向各位卡友傳遞什么知識,很是讓人頭禿。
好在聰明機智博學有才華集帥氣與智慧于一身的堂堂老師很快在某網絡問答平臺找到了卡友們最關注的卡車安全問題(咳、咳,夸自己的話好長),看到這些關注卡車安全發展的網友,對于緩速器居然有這么多的問題,堂堂老師決定在本節課召開“記者發布會”,就在網上收集到的問題一一進行解答。
什么是緩速器?
簡單來說,緩速器就是一種輔助制動裝置。一般用于大型車輛,幫助其在長下坡時進行車輛制動,使車輛平穩減速,免去使用剎車而造成的磨損和發熱。
為什么要有緩速器?
大型車輛由于自重較大,剎車所需要的制動力非常驚人。我們所熟知的普通鼓式、盤式剎車在長距離下坡時,往往會因為溫度升高而出現制動力衰退的現象,進而引發追尾和翻車的隱患,釀成重大交通事故。
為了應對此類現象,人們利用電磁力、液力來開發不額外損耗動力、并且能夠源源不斷提供制動力的設備。
都有什么緩速器?
汽車緩速器按其扭矩的作用形式可分為作用在變速器前端的一級緩速器和作用在變速器后端的二級緩速器。
一級緩速器有發動機緩速器,其制動效率較差,且在變速器換擋時易失效。
二級緩速器有電渦流緩速器和液力緩速器。
電渦流緩速器是利用電磁學原理把汽車行駛的動能轉化為熱能散發掉,從而實現減速和制動作用的裝置。電渦流緩速器出現較早,較為成熟,但也有著較為明顯的缺點:體積較大、質量較重、維護成本較高,尤其在輕量化成為卡車發展的趨勢之后,電渦流緩速器明顯不適合卡車。
液力緩速器是通過連接在傳動軸上的轉子旋轉帶動液體轉動,使液體的動能增加,然后沖擊定子上的葉片,造成動能損失并轉化為熱能,來消耗汽車的動能,起到制動作用。相對于電渦流緩速器來說,液力緩速器除去在價格上會更貴一些之外,基本沒有什么缺點。使用時制動力矩范圍更大、持續工作能力更強,同時質量更輕、壽命更長、保養維護更加簡單。
安裝液力緩速器有必要嗎?
毫無疑問,非常有必要。
首先,從安全方面來看,GB 7258規定了重型車輛必須裝有輔助制動。考慮到成本問題,國內的卡車多數是采用的排氣制動、發動機制動這樣的輔助制動。但由于其制動功率較小,難以達到汽車制動法規的要求,所以必須和其他緩速器配合使用。
另外,堂堂老師在前面所講的制動防抱死系統ABS、電子制動系統EBS 以及拖動控制系統ASR 雖能幫助摩擦制動系統,使其可靠性大大提高,但對制動器的溫度過高和制動器的磨損卻無幫助。而緩速器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其次,安裝上液力緩速器的重卡,只要將其有效利用,不僅在車輛運行當中為卡友保證安全,并能降本增效。
不安裝液力緩速器往往需要備有車輛淋水裝置,卡車在運輸路上需要多承載近1噸的重量,無形當中降低了車輛的運輸效率。且車輛淋水裝置是一種持續性的投資,每次加水都需要額外的支出,淋水也會對剎車片、輪胎產生損害,造成壽命減短,增加額外的不安全因素。
此消彼長,安裝液力緩速器后,在一些可預見需要車輛減速的場景之下,都可以使用液力緩速器減速,從而減少對剎車片的使用,提高剎車片的使用壽命,為車輛運行降低成本。
國內液力緩速器目前發展如何?
液力緩速器剛剛出現在國內時,中國沒有一家自主品牌企業能夠生產制造出液力緩速器,國際品牌液力緩速器則價格昂貴,在10萬元左右。
法士特改變了這一局面,成為我國第一家生產液力緩速器產品的企業,并且擁有獨立的產品自主知識產權。不僅填補了我國液力緩速器的技術空白,而且讓市場上的液力緩速器產品價格迅速降了下來,讓中國用戶得到了實惠。
據堂堂老師了解,目前法士特液力緩速器已與國內30多家主機廠的多種車型實現批量匹配,市場份額占有率已超過了50%。
國內重卡企業實際應用緩速器情況如何?
出于地形路況的特點,我國西南地區的卡車對液力緩速器的需求更加旺盛。
針對西南地區銷售的多數車企都會在產品中裝配液力緩速器,而以山城重慶作為大本營,銷售主場就在西南地區的上汽紅巖,更是對這種需求感同身受,液力緩速器必不可少。
目前,上汽紅巖杰獅牽引車4×2 和6×4都可選裝法士特液力緩速器,其制動扭矩范圍從1500N·m到4000N·m,體積小,重量輕,制動柔和、無沖擊,單位制動力矩和制動功率大,長時間工作而無熱衰退,具有延長剎車使用壽命、運行經濟性好等性能優勢。
此外,上汽紅巖科索發動機標配的發動機制動系統可同法士特液力緩速器共同輔助卡友進行安全制動,比起目前不少發動機采用的排氣制動更加有效。科索發動機擁有專利技術,采用頂置凸輪軸,通過一組偏心軸套制動器的控制,在壓縮行程產生制動效果,制動效率能夠達到80%,可全面滿足紅巖杰獅用戶高安全、高效率、經濟性、舒適性的產品需求。
何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