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亞太茶業】全媒體訊:迷戀一個東西,人們喜歡用“玩”來形容:玩攝影、玩古董、玩字畫、玩玉石……人們喜歡收藏,據說是和人類的長期物質匱乏和不穩定有關,這些已經形成了內化到基因里的本能。就像我們的體質,一旦有多余的熱量就會轉化成脂肪儲藏起來。攝
【亞太茶業】全媒體 訊:迷戀一個東西,人們喜歡用“玩”來形容:玩攝影、玩古董、玩字畫、玩玉石……人們喜歡收藏,據說是和人類的長期物質匱乏和不穩定有關,這些已經形成了內化到基因里的本能。就像我們的體質,一旦有多余的熱量就會轉化成脂肪儲藏起來。
攝影是個坑
身邊有朋友這樣描述他跳入的攝影這個坑:剛開始,低中端單反+標頭入門,接下來,發現有很多局限,畫質、焦段啊,不夠用啊,于是首先入一些便宜的定焦頭,定焦頭的畫質秒殺標頭N倍啊。然后想著要拍室內拍人像拍夜景啊,于是外閃、燈、三腳架這些就來了。
一兩年后,開始無比嫌棄半畫幅,思謀著是不是該換個全畫幅的了,于是咬咬牙大幾萬出去了。有了好機器,鏡頭能差么,大三元背著媳婦一個個慢慢攢啊。這么多牛逼的裝備,不去練技術這么能行,于是各種采風活動由城市周邊到大江南北的攝影圣地。癮大的時候,一周不出去拍,手癢,抓心撓肺的。
茶也是個坑
對比發現,茶和攝影有太多的相似之處。開始,超市里的茉莉花茶、綠茶、鐵觀音。漸漸,在朋友那喝到了些不一樣的好茶,比如綠茶里的龍井、毛峰。發現了茶與茶的區別原來如此之大,于是愛茶的你用心在自己能力范圍內找茶喝了。這一階段,好奇心驅使著你見到什么茶都想去品嘗一下:綠茶的鮮爽、白茶的清甜、紅茶的甜醇、烏龍的香濃、黑茶的醇厚……
茶齡漸老,見識見長,講究和追求的東西多了。:一款龍井,明前和明后,滋味差別連茶小白都喝得出來;一款單叢,香氣如此多樣;3年的六堡與10年的六堡像不是一款茶;煮的老白茶原來是這么甘醇甜潤。茶的世界,可以講究的東西太多:嫩度、樹齡、山頭、地域、樹種、香型、年份……這些,認真的你,怎么會錯過!于是,入坑漸深。
器是大裂谷
迷上茶以后,發現“茶器”簡直是大裂谷。愛上器,讓人不斷地追求和講究。剛開始,玻璃杯、飄逸杯就可以了,后面覺得需要一套茶具,100左右的白瓷套裝已可以滿足需求了。漸漸地,接觸的人多了,出于衛生考慮,覺得自己應該有個特別的品茗杯。品茗杯一款肯定是不夠的,白瓷的、青瓷的、玻璃的、建盞、琉璃杯……有了杯,怎么也得有個幾把壺吧,紫砂、柴燒、銀壺。慢慢地,迷上了手作、名師。
有了壺,得有公道杯,有了公道杯,得有一個茶盤,然后茶道六君子。茶盤,得是在什么樣的桌子上呢?原來的玻璃桌怎么也看不順眼了。于是,中式的紅木家具、日式的榻榻米搬回了家。接下來,覺得怎么和家里的田園風一點都不搭,于是動手開始折騰,得有個茶空間了。當然,焚香煮茶、撫琴問茶這般雅事,怎能不讓人迷戀?于是,香道、插花、古琴、書畫這些新元素進一步豐富了“茶”這個坑。
千金散盡或許還是小事,更可怕的是,入茶坑深了,人會變,變得不愿意為了蠅營狗茍去計較,能容忍的俗事也越少。如何讓被茶水浸潤的心與塵世俗事和諧相處,如何去平衡柴米油鹽醬醋茶之“茶”和琴棋書畫詩酒茶之“茶”,入坑諸君多多保重!
丁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