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者:張海峰林振基官智慧摘要:本文從生豬產能變化、價格走勢、政策引導等方面剖析我國生豬市場變化趨勢,并預測未來價格走向。預計最早在2021年3月,最晚在2021年6月,我國生豬存欄量將恢復到正常年份的水平;2021年6月底我國生豬價格或將步
作者:張海峰 林振基 官智慧
摘 要:本文從生豬產能變化、價格走勢、政策引導等方面剖析我國生豬市場變化趨勢,并預測未來價格走向。預計最早在2021年3月,最晚在2021年6月,我國生豬存欄量將恢復到正常年份的水平;2021年6月底我國生豬價格或將步入“豬周期”的下行區間,價格有可能跌破25元/kg;2021年下半年生豬價格保持波動下滑態勢,但不會出現價格快速下滑現象,在不考慮自然災害、生豬疫情、政策干預等不可預測因素的情況下生豬價格將在20元/kg上下波動。此外,由于生產成本上升,2021年養豬戶收益狀況不容樂觀,產能的恢復也將導致2021年豬肉進口量大幅減少。
2020年我國生豬價格處于歷史最高位。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每周生豬出場價格數據測算,2020年全年平均生豬出場價格為34.19元/kg,同比上升45.55%。生豬價格高漲使得養豬行業整體收益率大幅度提升,吸引諸多互聯網、房地產企業進入養豬行業。2020年末至2021年初,我國生豬市場進入元旦春節消費旺季,生豬價格有所上漲,現階段新冠肺炎疫情、非洲豬瘟對國內生豬市場的影響微小。從供給側角度來看,國內生豬產能快速恢復,截止2020年底,根據國家統計局以及農業農村部發布的統計數據推算,我國生豬存欄已經恢復到正常年份的95%,而能繁母豬存欄的恢復程度為92%。隨著生豬產能的逐步恢復,產能的提升是否會引發價格的下滑,2021年養豬行業高利潤態勢能否持續,是現階段生產者最為關心的話題。本文從生豬產能變化、價格走勢、政策引導等方面剖析我國生豬市場變化趨勢,并預測未來價格走向,為我國養豬企業提出合理化投資建議。
1 我國生豬價格走勢特征及主要影響因素
1.1“豬周期”特征
我國生豬價格有著明顯的周期變化規律。2000年至今,國內生豬市場經歷了4輪比較明顯的“豬周期”,分別是2002年6月—2006年5月、2006年5月—2009年5月、2010年4月—2014年4月、2015年3月—2018年5月,平均每4年生豬價格發生1次周期性的變化(圖1),價格從波谷到波峰上漲幅度分別達75.52%、163.88%、100.78%和96.61%。
圖1 2001—2020年全國生豬價格走勢
本輪“豬周期”豬價反轉的主要因素是非洲豬瘟以及2018年底我國生豬價格的低迷。2018年8月開始暴發非洲豬瘟,養豬補欄積極性持續下降,2019年1季度養殖補欄積極性降至最低,生豬價格達到低谷,生豬產能明顯下降,供給偏緊帶動豬價進入新一輪上漲周期。2019年生豬價格飛速上升,至2020年2月達到歷史最高點,2020年3—12月生豬價格在35元/kg上下高位波動。
從2000年之后的4輪完整的“豬周期”特征來看,每輪完整的“豬周期”大概需要4年的時間,其中從價格開始上升到價格出現波動下滑的時間段約為1年半。未來我國生豬價格走勢也應遵循這一大概率特征進行推斷。本輪“豬周期”價格上升期間從2019年2月開始,2019年10月達到歷史高位的35元/kg,之后一直到2020年12月價格大致在30~35元/kg波動,目前已經持續了1年11個月,未來“豬周期”或即將步入下行階段。
1.2價格高點已過
中長期來看,國內生豬存欄量快速增長,在非洲豬瘟疫情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后續的生豬出欄量將逐月顯著增長,2021年生豬價格超過2020年2月份高點的可能性微小。
從產能來說,生豬產能下滑,其價格就會上漲,產能回升則價格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我國生豬存欄量環比實現快速增長,2020年年末存欄量恢復到40 650萬頭,同比增長31.0%(圖2),已恢復到正常年份的95%(2015年1季度至非洲豬瘟發生之前的2018年2季度平均季度生豬存欄量為42 359萬頭)。根據農業農村部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12月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已經連續7個月實現環比增長,2020年年底能繁母豬存欄量達4 160萬頭(圖3),已恢復到正常年份的92%(2015—2018年我國平均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 540萬頭)。
存欄量增長必然會帶動后續出欄量的增長。2020年第4季度生豬出欄量出現大幅度提升,生豬供給偏緊狀態得以緩解,價格高位態勢將不會持久。我國生豬出欄量和生豬價格有著統計學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及季度性變化規律,2013—2014年,較高的出欄量對應著相對低迷的生豬價格,而2019—2020年較低的出欄量對應較高的生豬價格(圖4)。1季度和4季度是生豬出欄相對較高的季節,2019年4季度和2020年1季度生豬出欄量與往年相比有較大幅度下滑,造成價格大幅上升。2020年4季度生豬出欄量大幅度提升,對應的價格環比出現小幅度下滑(圖4)。2021年1季度的生豬價格是否保持波動下滑態勢關鍵在于1季度出欄量的變化,推測未來出欄量變化首先要看現階段的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量的變化趨勢。
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從2019年11月開始到2020年12月為止,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的持續增長態勢顯著(圖5)。能繁母豬存欄量的持續環比增長會帶動未來3~5個月生豬存欄量增長,從而帶動未來2~4個月生豬出欄量的增長。根據現有數據推斷,2021年上半年生豬存欄量增長態勢將持續,最早在2021年3月,最晚在2021年6月,我國生豬存欄將恢復到正常年份水平。受春節豬肉消費高峰的影響,2021年1—3月生豬價格保持30元/kg的可能性較大,但從往年“豬周期”特征來看,從價格開始上升到價格出現波動下滑的時間段約為1年半,本輪“豬周期”從價格上升到2021年3月將會持續2年零1個月,已經遠超往年水平,再加上生豬存欄增加的態勢不減,預計2021年3月末開始出現價格回落的趨勢。2021年第2季度生豬存欄回升速度減慢,但仍有一定回升,價格將波動下滑,6月底價格有可能跌破25元/kg。
根據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和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發布數據推算。
1.3 產業政策對價格的影響
2021年產業政策的變化也將成為影響我國生豬市場的一個重要因素。2018年8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防治非洲豬瘟加強生豬移動監管的通知》,要求嚴禁疫區以及高風險區內的生豬調出,禁止運豬車輛通過疫區以及高風險區。河南、黑龍江等生豬主產省受疫情影響,生豬無法運出,存欄擠壓造成價格偏低,相反廣東由于受到周邊省份疫情影響,外省生豬無法正常調入,生豬供給緊缺造成價格上升(圖6)。生豬產業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巨大,如果2021年我國生豬生產恢復速度遠超預期,產能過剩將造成價格急劇下滑,為維護生豬生產者的利益以及我國生豬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相應的生豬價格宏觀調控政策可能會出臺。雖然2021年下半年生豬價格有跌破20元/kg的可能,但價格長期處于20元/kg以下區間的可能性較小。
資料來源于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
1.4 進口對國內市場的影響程度增加
2019年我國全年累計進口鮮冷凍豬肉為200.74萬t,2020年我國全年累計進口鮮冷凍豬肉433萬t,同比上升114%。2020年我國全年的豬肉進口量為2019年的2倍以上。2020年全年豬肉及雜碎等豬肉產品進口量為544萬t,約為我國國內豬肉產量的12%。2020年進口豬肉的月度平均價格為18.87元/kg,同期我國國內豬肉價格為51.98元/kg,進口豬肉價格約為國內豬肉價格的1/3(圖7)。隨著豬肉進口量增加,進口豬肉對我國豬肉市場價格的影響程度也隨之增加,但進口豬肉價格低迷或將對我國豬肉市場價格產生向下的壓力。
數據來源于中國海關總署、農業農村部。
2 未來生豬市場發展趨勢
2.1 2021年6月之前生豬存欄恢復,生豬價格步入下行區間
2021年1季度,我國生豬價格持續維持在25~35元/kg波動,但在春節豬肉需求高峰期過后的4—6月生豬價格將大概率逐步過渡到“豬周期”的價格下行區間。6月存欄量恢復到正常年份的水平后,回升速度或將有所放緩,2021年下半年生豬價格保持波動下滑態勢,但不會出現價格快速下滑現象。在不考慮自然災害、生豬疫情、政策干預等不可預測因素的情況下,2021年下半年生豬平均價格在20元/kg左右。
2.2 生產成本上升,養豬戶收益狀況不容樂觀
從收益水平來看,雖然未來生豬價格較長時間維持在歷史較高水平,但生產成本不斷上升,收益水平將會下滑。從生產成本來看,飼料價格不斷上升,養殖成本上升趨勢明顯。此外,受非洲豬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物安全全面升級,管理成本提升。綜合來看,未來養豬戶的收益水平不容樂觀,同時生豬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確定性因素較多,應避免盲目擴大產能。
2.3 豬肉進口將大幅度減少
在國家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的一系列政策作用下,生豬和能繁母豬的存欄量穩步恢復,供給能力逐步增強,2021年下半年我國生豬供應將恢復到正常年份水平,預計2021年我國鮮冷凍豬肉的進口量與2020年相比將有大幅度下降,2021年全年鮮冷凍豬肉的進口量將與2019年相當,為200萬t左右。雖然豬肉進口量2021年將大幅下滑,但仍然保持世界最大豬肉進口國地位。
3 政策建議
3.1 關注生豬期貨中長期為產業帶來的利好
從美國經驗來看,生豬期貨推動了生豬產業規模化發展,而規模化程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拉長了“豬周期”。我國“豬周期”較短、波動幅度較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養豬行業當中小規模散養戶的比重較高。散養戶投資規模小,對市場的分析能力較差,投機逐利現象比較普遍,當養豬行情上漲時,往往一窩蜂地擴大養殖規模,造成較短時間內生豬存欄量快速提升,從而引發價格驟降。利用生豬期貨推動規模化的發展可以起到間接拉長“豬周期”的作用。
此外,我國生豬期貨上市雖無法直接熨平“豬周期”,但可以通過生豬期貨價格發現的功能引導生豬養殖企業合理規劃未來的生豬生產,進而穩定養豬行業的養殖利潤,在一定程度上緩和“豬周期”。
3.2 提前做好穩定生豬價格的工作
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一直到2019年上半年,我國生豬價格長期保持在10~15元/kg的低谷期。如果從多年平均的角度看,我國養豬行業整體利潤率較低,需要政策上給予支持。2021年年末我國生豬價格或將步入新一輪的低谷期,此外我國生豬生產與歐美養豬發達國家相比,生產效率較低、飼料成本較高,再加上非洲豬瘟、新冠肺炎防疫成本增加,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各項因素,我國養豬行業即將步入高成本、低利潤時期。在我國生豬價格步入新一輪的低谷期之前,相關部門以及企業應提前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尤其避免中小散養戶在價格低谷期間迅速收縮養殖規模,造成養豬數量在短期內大幅度減少。同時,應適度推廣“保險+期貨+銀行”等市場風險規避業務的開展。
作者:張海峰 林振基 官智慧 湛江科技學院生豬產業研究所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
作者簡介:張海峰(1979-),男,副研究員,湛江科技學院生豬產業研究所所長,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成員,E-mail:zhanghaifenga10@126.com;
基金: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CARS-35);
來源:中國畜牧雜志 2021,57(04),237-240
原標題:2021年我國生豬價格走勢及未來市場變化分析
馬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