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中藥材江湖里,多少藥材漲了又跌,跌了又漲?行情起起伏伏,經營各品種的商家來來去去,有人賺得盆滿缽滿,有人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在此,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近些年那些有過天價的藥材,看看它們如今是已經跌下“天價”神壇,還是高價依舊?白及由白及歷
在中藥材江湖里,多少藥材漲了又跌,跌了又漲?行情起起伏伏,經營各品種的商家來來去去,有人賺得盆滿缽滿,有人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在此,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近些年那些有過天價的藥材,看看它們如今是已經跌下“天價”神壇,還是高價依舊?
白及
由白及歷史價格走勢圖可知:在2010年以前,白及價格基本都在100元以內運行;在2010年10月產新季,價格突破百元大關;2011年開始,價格逐年上漲。
由于白及是野生資源,隨著連年的采挖,資源量在逐年遞減,到2013年產新季,價格上漲至500元左右。在高價位的刺激下,藥農的種植意愿高漲,產出的鮮貨都用作種苗,導致干品貨源緊缺。在2016年末至2017年初的產新期,白及價格突破千元大關,達到歷史巔峰的1200元高價。
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成熟,種植面積大幅增長,在2017年末至2018年的產新期,白及大量產出,價格從千元大關跌入谷底,多數商家、種植戶虧損嚴重,目前白及統貨價格在150元上下。
分析:目前白及的價位已經非常低,種植利潤微薄,有的種植戶甚至還賠本,種植面積已大幅下降,后市行情不會大幅滑落,短時間內也不會出現快速暴漲的行情,預計白及后市會到達一個平衡的臨界點。隨著庫存的消化,行情應會平穩上漲,但這需要一定的時間,短期內無法實現,長期來看,白及依舊是一個值得種植的品種。
覆盆子
2005年覆盆子遭遇嚴重的倒春寒,價格從15元漲至55元以上;2010年覆盆子再次經歷嚴重的倒春寒,加之迎來藥材市場的牛市,在減產和游資的雙重催化下,價格飛漲到95元;2017年覆盆子的價格一度暴漲至350元,高價位的刺激,使原產區的種植面積擴增,也促進了新產區的興起;2018年覆盆子產新后,產量大幅增加,加上覆盆子摻假事件爆發,價格直線下降,但依然保持在百元以上的價位運行,藥農的利潤依然可觀,進一步刺激著覆盆子在不同地區的發展。2019年產新剛剛結束,各個產區的新貨紛紛涌向市場,新貨加上庫存積壓,致使覆盆子價格一跌再跌。目前市場中,浙江包含量貨價格在80元左右。
分析:近幾年覆盆子種植發展迅猛,導致庫存積壓,供大于求的現象日益突出,藥農及藥商依然要做好心理準備。但也要注意一點,當前市場和產地經營商對覆盆子的關注度較高,后期若有人為因素的干預,不排除其價格會出現小幅上漲,但曾經的高價位是看不到了。
平貝母
從平貝母的歷史價格走勢圖可見,平貝母曾有過3次高價:
第一次是在1996年。我國醫藥市場迅速發展,平貝母的需求量日益劇增,野生資源一時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致使行情逐漸上漲,到1996年5月,平貝母價格上漲到170元的高價。
第二次是在2000年-2003年。從2000年開始,平貝母的市場需求量急劇增加,價格一年上一個新臺階,2001年平貝母價格漲到90-100元,2002年漲到110-120元,到了2003年,平貝母價格到達260元的高價位。在高價刺激下,平貝母主產區(東北三省)的種植面積急劇擴大。2004-2006年平貝母的市場需求量持續下滑,加之庫存爆滿,產地擴種不止,產量逐年上升,導致平貝母價格持續走低,到2006年產新前后,行情跌入谷底,價格跌至30-40元。
第三次是在2016年。經過多年的持續低價,導致平貝母種植面積逐年調減,經過多年的消化,庫存逐漸得到釋放。到2016年時,平貝母價格達到歷史價格巔峰,小貝母成交價達到360元。之后因為有產量的補充,平貝母價格有所下調。近兩年,吉林小貝母價格在280元左右平穩運行,依然處于高價位。
分析:小編走訪市場后,發現今年的平貝母鮮貨由于養分不足,個子偏小,大貝規格產量不高,隨著庫存消化,或許會面臨缺貨。從去年冬季開始,經營商家的庫存已不足,但當時不少商家認為2019年產量會暴增,故選擇隨購隨銷的策略,對該品的關注度不高。目前,平貝母處于產新中后期,上市貨量較多,市場庫存未完全消化,行情在平穩運行中,預測后市可能會有一定波動;也有不少商家預測在減產與庫存不足的雙重因素作用下,平貝母后市行情將堅挺運行。
浙貝母
從浙貝母的歷史價格走勢圖可見,1990-1998年,浙貝母價格都是處于10元上下的低價位;1999年開始行情快速上漲,這主要是因為前期長達十年的低價,嚴重挫傷藥農種植積極,種植面積減少,各大藥市及各醫藥公司的浙貝母庫存亦微乎其微,浙貝母行情進入上漲通道,價格步步高升至2002年底的150元;2003的“非典”疫情更是為浙貝母行情的飆升插上了翅膀,一路狂漲至250元的歷史最高價。
2004年疫情過后,浙貝母價格迅速下跌,到2005年時,價格已跌至20-30元,直至2009年,浙貝母一直處于低價區間。2009年至2014年,浙貝母行情持續上漲,統貨價格從20元左右一路上漲到165元,高價刺激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使得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產量急劇增加;2015年,因平貝母市場庫存量大,價格暴跌至55元左右;2016年至2018年,價格在50-80元之間,浙貝母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湖南、江西等外圍產地的種植面積超過了浙江本地,2019年浙貝母價格跌至30多元。
分析:2019年以來,浙貝母受產地持續陰雨天氣等影響,浙貝母產地價格偶有上調;市場雖有商家關注,但貨源走動不及產地,商家多以謹慎觀望為主,行情平穩運行。在浙貝母大面積擴種的背景下,就算行情偶有走俏,浙貝母想再有高價并不容易。
五味子
2006年以前, 市場中的五味子主要以野生為主,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野生五味子的產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供不應求的狀況越來越明顯,行情逐步上漲,到2006年底,五味子價格達到巔峰的150元。
2015年產區遭遇倒春寒,在人氣和資金的催化下,五味子行情不斷上升,2017年10月,五味子價格達到170元左右;近兩年來,五味子價格有所下調,目前的價格在130元左右。
分析:五味子產區前期遭遇低溫、霜凍、降雪等惡劣天氣,對五味子的開花及坐果造成影響,引起商家對該品的廣泛關注,尋貨商家數量增多,持貨商多持惜售態度,價格順勢上漲。不過要注意,五味子目前已處于高價位,上漲空間有限。另外,如果產區擴大種植面積,五味子價格大幅下跌的情況也會發生,跌回二三十元也不是不可能的哦。
溫馨提示:點擊“了解更多”,查詢更多中藥材價格漲跌、行情趨勢、市場分析等。如果您對以上文章觀點有疑問,歡迎留言。
馬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