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位患者的診治情況是這樣的:患者男,36歲,外來打工人員,因“轉移性右下腹痛四天,伴高熱一天”入某基層醫院,入院后體查:體溫:39.0度,患者精神差,心肺未聞及異常,右下腹壓痛明顯,局部有反跳痛與肌緊張。右下腹部超聲檢查提示闌尾膿腫形成,血
這位患者的診治情況是這樣的:
患者男,36歲,外來打工人員,因“轉移性右下腹痛四天,伴高熱一天”入某基層醫院,入院后體查:體溫:39.0度,患者精神差,心肺未聞及異常,右下腹壓痛明顯,局部有反跳痛與肌緊張。右下腹部超聲檢查提示闌尾膿腫形成,血常規示:WBC25.6×10^9/L;中性粒細胞占比95%。入院后,行開腹闌尾切除+闌尾膿腫清除術,術中于闌尾膿腫部位放置腹腔引流管,術后患者反復從引流管引出黃色液體,間中引出少許糞渣,考慮闌尾殘端瘺形成,于是病人帶管出院。出院后患者引流管仍然持續有液體引出,病情無好轉。
闌尾炎
三個月后病人再入院,對患者進行X線造影檢查得示,瘺管較局限,并深入盆腔。入院后第三天,做好術前準備后,再次入腹手術,考慮進行盲腸瘺口修復術治療。但術中未能發現盲腸瘺道,不得于再次放置腹腔引流管術,術后患者腹腔引流管引出糞水樣內容物,伴有發熱及局部腹膜炎表現,患者病情無好轉,家屬有對醫院治療有意見,于是經與上級醫院聯系,將患者轉入某地區醫院胃腸外科,地區胃腸專科醫生與患者家屬談話:從安全角度,不再發生腸瘺來考慮,建議患者行回盲部切除、回結腸吻合、并回腸造口術治療。家屬同意醫生建議,如期進行手術,術后康復出院,出院醫囑:半年后回院回腸復瘺手術治療。
該患者的治療到底該如何做才是科學的?
一、第一次闌尾膿腫手術,是否是好的選擇?
闌尾膿腫在患者入院時已經確診,并且當時患者只有局限性腹膜炎,并且已經是患者發病后的第四天了,此時從炎癥角度來分析,正好炎癥水腫的高峰期。此時選擇開腹手術,有幾大弊端:一是在炎癥水腫高峰期手術切除闌尾,容易增加手術副損傷,增加術后盲腸瘺風險;二是手術難以清除干凈膿腫,并且還有可能將局限的感染,因手術操作而擴展至腹部其他部位的風險。比較理想的處理是:超聲引導下穿刺抽膿或置管引流,不得已時才局部切開引流。然后,再結合中藥治療,往往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二、第二次盲腸瘺口修補可行嗎?
正常結直腸是處于高壓狀態的閉袢式腸管,而盲腸瘺的發生,則讓高壓的閉袢結直腸管有了一人工減壓通道。這一通道形成后,必然會導致大腸內容物從高壓的結直腸由瘺口流出。因此,盲腸瘺口,在自然條件下是很難自行愈合的。并且處于炎癥狀態的瘺口,想人工修補的方式來解決也是不現實。所以第二次的盲腸瘺口修復手術,不是一個好治療選擇方案。理想的治療選擇應該是:病變盲腸切除+回結腸吻合術。
三、第三次手術,是否要選擇做回腸造口治療。
患者轉入上級醫院時,并沒有出現炎癥擴散至全腹的趨勢,仍然是局限性腹膜炎。從治療的角度來分析,如果急診手術風險,可選擇繼續腹腔引流與保守治療,等待患者腹腔炎癥好轉后,半年后再擇期手術治療。如果覺得做急診手術有把握,則可以選擇病變盲腸切除+回結腸吻合術治療。這種治療選擇已經去除了患者的回盲瓣,意識著患者整個腸道是貫通了,加上有胃腸負壓引流,也消除了傳統結直腸存在的高壓情況,如果未發生其他正常腸管副損傷的話,一般是很少有再次發生腸瘺風險。個人認為可以不增加回腸造口的治療選擇。因為回腸造口術的選擇,會增加患者再次回腸復瘺手術的痛苦,并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本文是從個人臨床經驗角度,闡述疾病的治療。供大家參考,如有不當,敬請原諒!
何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