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高能E蓓子】系簽約作者,此文為高能E蓓子原創,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轉載請后臺聯系,但歡迎你們轉發到朋友圈。
清明時節雨紛紛,我們把香港奇案片系列的最后一篇奉上,說說奇案片是怎么從狂歡走向末路的。
香江奇案片(上):狠人麥當雄和邵氏江湖
香港奇案片(中):真真假假,90年代的血色狂歡
目錄
第五回 | 旁支:掛著內地的羊頭賣著Ⅲ級的狗肉
《奪命哥羅方》《滅門慘案之孽殺》《六魔女》
第六回 | 最后的“輝煌”,拙劣的模仿
《三五成群》《人頭豆腐湯》
第七回 | 奇案劇的意外走紅
《危險人物》《刑事偵緝檔案》《刑警》
第八回 | 末路:也許,會是一個新的開始?
《天水圍的夜與霧》《神探》《魔警》《踏血尋梅》
第五回 | 旁支:掛著內地的羊頭賣著Ⅲ級的狗肉
上回說到,在奇案片的狂歡時期,有大量或真實或虛構的奇案片涌現,許多發生于內地的案件也被“魔改”了一番。
這些或真實或虛構的奇案片,大多賣的就是暴力與色情,怎么刺激眼球怎么來。
比如改編自真實案件的《奪命哥羅方》,這部電影聲稱是根據“哥羅芳迷奸致死案”改編的。
真實的“哥羅芳迷J致死案”是什么?
其實就是公司老板用哥羅芳不斷迷J手下的女員工,最終導致女員工去死的事情,但《奪命哥羅方》不一樣,它仿照《羔羊醫生》的拍法,把主角塑造成了一位連環J殺狂魔。
為什么這么做?因為電影中只要一出現女性,就可以成為男角色發生X關系的對象,大量的色情場面也就應運而生,目標明確,只靠這些場面招攬觀眾。
《滅門慘案之孽殺》也是如此,電影也是聲稱改編自真實案件,叫做“本溪秦家明殺人案”。
這個案子當年也被傳得沸沸揚揚,事情的起因是犯人秦家明的女友長期被繼父侵犯,所以秦家明決定報復,他先是殺了警奪槍,然后又用搶來的槍支將女友繼父一家滅門。
是的,看名字就知道,它發生在內地,遼寧本溪。
老實說,如果片方不是聲稱自己改編自這個案子,我很難把它們聯想到一起,案件本身的大體元素還在,繼父侵犯、全家滅門、槍擊現場,但主體完全改變了,復仇者從男友轉到女性身上來了。
電影是從女主報案說起,然后男主前往調查,抽絲剝繭一點一點還原真相,她是如何被繼父強J,母親又是如何不聞不問,讓人憋了一肚子氣,直到最后女主
大開殺戒。
但是像前面所說的那樣,這部片是完全沖著Ⅲ級的噱頭去的,從頭到尾色情、暴力、亂倫各種元素一個也不能少,也正是如此,這樣一部小成本的電影居然收獲了一千三百萬的票房,和劉偉強導演的《香港奇案之QJ》不相上下。
這部電影之后甚至發展成了一個系列,第二部叫《借種》,這兩部片的女主角鐘淑慧和鄭艷麗之后也合演了一部電影,叫《二奶村之殺夫》。
所以,你基本上可以把它們當作同一套片來看,都是拿內地題材做噱頭的電影。
當然,鐘淑慧犧牲最大的片是和吳毅將合演的《弱殺》,鄧衍成執導,怎么個犧牲法,在此就略過不提了。
說起來,改編內地案件也是當年的一個現象了,那段時間,有一大批關于中國內地故事的影片被拍了出來,比如改編自“深圳公路搶車劫殺案”的《六魔女》。
現在你還能在網上搜到相關報道,說是那年深圳,前前后后居然有十七名司機都陸續被殺,一時間司機們人心惶惶,后來才發現,干這個事的是一個由10名男性6名女性組成的犯罪團伙,其中女性負責色誘司機,男性負責殺人搶劫。
雖然演員陣容看起來不錯,還有著當時大紅的彭丹,但這部片拍得確實簡陋,色情暴力血腥都沒有做到極致,其中最后一段抓捕,攝影機幾乎就是對著彭丹的xiong拍的,消費身體的目的太過直白了。
與此同時其實還有許多小成本的“內地奇案片”不斷上映。
比如改編自“散打冠軍喬立夫劫殺案”的《深圳之虎驚世桃花劫》,以及改編自“羅樹標連環殺人案”的《廣州殺人王之人皮日記》。
而吳鎮宇飾演林過云的那部《雨夜天魔》,其實講的也是廣州的一起連環殺人案。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殺人王之人皮日記》,之前《六魔女》的內地鏡頭其實都是在香港拍攝的,而這部《廣州殺人王》則在廣州取了不少景,其中男主角夜間找妓女的一段把廣州拍得很有感覺,燈紅酒綠,霓虹閃爍。
當然,這些電影基本都充斥著大量的刻板的想象,各種復雜的情緒使香港人拍攝了不少良莠不齊的內地題材電影,加上香港電影逐漸衰落,這些作品的可看性就寥寥了。
第六回 | 最后的“輝煌”,拙劣的模仿
倒是取自香港本土奇案的電影,偶爾還能見到些新意思。
在1999年,有一部叫《三五成群》的電影上映了,那個時候《古惑仔》盛行,但電影卻用了一個反“古惑仔”的方式拍攝了一群少年殺人燒尸的故事。
電影取材自“秀茂坪童黨燒尸案”,說一群小孩學大人結幫成派,但陳浩南們有真正的江湖可以打拼,這幫小孩又有什么可拼的呢?
于是他們決定搞自己人。
行著大人的秩序,操著大人的手段,但對象卻換到了孩子的身上,可預見地,悲劇發生,打死人了。于是一班人人又開始手忙腳亂地燒尸,一次又一次,有人心理承受不了,徹底招了。
這部電影拍得很是寫實,沒有當年奇案片那些亂七八糟的元素,以至于許多年后,還被人稱為低配版《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999年,有三個年輕人將一個舞女囚禁在家中,以極其殘忍的手段虐待一個月后致死。
他們將舞女分尸,并將頭顱縫在一個hello Kitty玩偶之中扔進垃圾車拋尸,這就是著名的hello Kitty 藏尸案。
這件案子的殘忍程度引起相當一陣的公憤。
2000年12月,盡管最終法官判決三人誤殺罪,但依然判處最重的無期徒刑,而幾個月后,兩部關于本案的電影上映,這也是我們印象中傳統香港奇案片的最后兩部。
一部叫做《人頭豆腐湯》,一部叫做《烹尸之喪盡天良》。
聽名字就知道,這都是前些年奇案片的拙劣模仿,即使《烹尸之喪盡天良》試圖用倒敘的結構來拍攝,但這一對雙生奇案片依舊改變不了被遺忘的命運。
說起來,奇案片的沒落是件理所當然的事,和所有的港片一樣,粗制濫造的趕工在那個時候成為了香港電影的一個死循環。
尤其是進入新千年后,很多電影連沖印膠片的錢都付不起,只好大量發行影碟,有些人甚至為了更加節省成本,直接選擇DV拍攝,各種不專業的現象大行其道,人們對港片的興趣也越來越低。
第七回 | 奇案劇的意外走紅
這個時候,還在堅持奇案類拍攝的,可能只有亞視和TVB了。
1975年的時候,亞視就播出了驚天動地的《十大奇案》,30年后,他們播出了《危險人物》,雖然沒有了那個年代的輝煌,倒也頗受好評。
《危險人物》以翁靜晶所著的同名作品《危險人物》為藍本,從中精選了十一個個案改編,還請來了翁靜晶擔任顧問和主持。
翁靜晶,就是我們之前寫過的,她是香港最命硬的女人
這檔節目全部取材真人真事,還原事件真面目,但“紀實”的意義大于“奇情”,拍攝手法也說不上藝術性。倒是翁靜晶的律師身份,既能提出專業法律觀點,又能從專欄作家和主持人的身份感性陳詞,這樣一位“傳奇人物”細數香港歷年奇案,讓節目增添了不少看點。
于是第二年他們又繼續推出衍生劇集《香港奇案實錄》。
至于TVB,也推出了不少奇案、探案類的刑偵劇,比如被視為神劇的《刑事偵緝檔案》系列,就為大家源源不斷制造了童年陰影。
不過和奇案片、亞視奇案劇相比,TVB刑偵劇的畫風明顯更“日系”。
各種密室殺人、抽絲剝繭的搜證、代入式破案,據統計,《刑事偵緝檔案》里有百分之六十的案件都改編自日本推理小說。
也有一些人物形象是結合了本土奇案里的人物的,比如大家很熟悉的“面具色魔”鮑國平,就有“雨夜屠夫”林過云的影子。
2010年黃日華的《刑警》,則改編了包括Hello kitty藏尸案、牛頭角下邨灶底藏尸案、白沙村奸殺女童藏尸案在內的本地案件。
許多鏡頭被認為是港劇刑偵劇里尺度最大、最重口的一個,各種藏尸、上吊、干尸,還有血腥的斬手鏡頭……
久未拍劇的黃日華也在劇中飾演了一個類似“地下判官”的角色,不過這部劇收視并不如預想,黃日華也沒有憑此得獎,或許對于很多師奶觀眾來說,這些鏡頭在電視上看到還是太刺激了。
當時的監制唐基明說:“礙于電視尺度,部分場面已經刪減,但是為了逼真,仍有部分畫面仍然挺大膽的,希望觀眾對TVB的警察劇有一種新觀感。”
但老實說,翻來覆去還是那些案件,手法上又沒什么新意,觀眾也就難免生厭了。
第六回|末路:也許,會是一個新的開始?
2000年之后被影視化的命案主要有三件:天水圍天恒邨倫常命案、徐步高案,以及王嘉梅案,有意思的是,三件命案的電影版,質量出奇的高。
先是天水圍天恒邨倫常命案。
這件案子發生于2004年,說的是內地赴港的妻子長期受虐想和丈夫離婚,結果連同兩個孩子一起被丈夫殺害。
2009年,許鞍華將其改編為《天水圍的夜與霧》,由當年港片的內地常客張靜初和奇案片代表人物任達華主演,用一種非線性的敘事手法,來講述這一場悲劇,以及那個邊緣人群的困苦。
然后便是徐步高案。
徐步高案極其復雜,從2001年到2006年,連同徐步高本人共有四人被殺,那個時候,“魔槍”之類的傳說不斷涌現。
于是2007年,杜琪峰拍攝了經典作品《神探》,2014年,林超賢繼續拍攝了《魔警》,這兩部片都多多少少是由這件案子出發的。
最后便是王嘉梅案。
同《天水圍的夜與霧》女主角一樣,王嘉梅也是內地過來的,這件案子更像是早年的那些奇案,有援助交際,有殘忍分尸,放到九十年代就會拍成一部不折不扣的剝削電影。
但是據此改編的《踏血尋梅》則呈現出了另外一種氣質,它關注孤獨,把兇手和死者的形象塑造得極其成功。
這三件奇案改編的作品,《天水圍的夜與霧》提名了金像獎的最佳導演,以及最佳男主女主,《神探》入圍了威尼斯電影節,并提名金像獎最佳電影等八個獎項,《魔警》相對較弱,但也提名了金像獎的最佳導演。
而《踏血尋梅》,不但在那年各大頒獎禮上瘋狂入圍,更是讓郭富城拿了金像影帝,讓春夏憑借第一部戲就拿了金像影后。
仿佛是個變異,就好像突然之間,香港奇案片有了質的飛躍了。
但從數量上便可以看出,香港奇案片的春天并沒有再次到來,甚至于,奇案片這樣的名字,也漸漸被遺忘了。
結 語:
回看香港奇案片,當然是良莠不齊的,它以粗制濫造為主流,本是被指責與唾棄的對象。
但是,如果你了解香港,便可知這樣的類型,在港片中亦有一種無可替代的意義。
它關注的是屋村生活,關注的是邊緣人群,有意無意地,都給所謂主流的話語打了一記耳光。
香港的主流聲音一直說,“香港是個最安全的城市”,但既然那么安全,為什么還有那么多觸目驚心的案子發生?
既然那么安全,為什么底層的人們還是這樣的生存狀態?
主流的視野不會關注到,在城市的角落,有人半夜不敢出門,有人備受歧視,有人走投無路,有人要反抗這個世界。
當然,我們看奇案片,大多是一種窺視的心理,但事情的發展往往都由簡單的好奇而起。
也正是如此,《天水圍的夜與霧》與《踏血尋梅》這樣的電影才會有著那樣濃厚的關懷,抽絲剝繭,方見本質。
香港奇案片也是許久不見了,前兩年網飛出了一部華語劇集,《陽關道》,所謂網飛第一部港劇,它選取的也是真實的案件改編,但反響平平。
主要的原因,其實是已經沒人了,人才的缺失,在港片里尤為明顯。
但也許,如《踏血尋梅》般精品化路線,也會是一條新的道路?
今天的話題是:
你認為奇案片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
來評論區說說吧~
做有深度的心靈SPA和有格調的故事!
喜歡請分享哦!么么噠!
E姐換新Logo咯!各位閨蜜認準正版↓↓↓
都市男女的心靈SPA
以學術的嚴謹看貴圈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張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