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精神科臨床比較常見的疾病就是精神分裂癥,它有間斷發作或者持續性病程兩類。大約有1/5的病人發作一次,經過治療病情緩解以后終生不再復發,這是非常理想的狀況(還有這種結局,太棒了)。但是首次發作的精神分裂癥病人,5年內的復發率高達80%,中斷服藥病人的復發風險是持續服藥治療病人的5倍(遵醫囑,堅持服藥真的很有必要,加油),并且臨床工作中發現,大部分病人病情的復發跟中斷治療有關。那么出現哪些癥狀預示著病人病情要復發呢?
第一點,病人對周圍人的態度的改變 精神分裂癥病人經過治療病情穩定以后,雖然幻覺、妄想等影響病人言行、情緒的癥狀可能已經得到控制,但是跟正常人相比,受疾病影響病人可能變得孤僻、不合群、不與人交往、獨處一隅、低頭沉思等等,但是對于家人、朋友等的交流,他們也會禮節性的回應。可是如果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病人突然變得與周圍人關系緊張,態度蠻橫,脾氣暴躁易怒,嚴重的甚至打人罵人,毀壞東西,這些表現可能預示病人病情復發。
第二點,病人的表情的改變 在緩解期或恢復期,病人的面部表情比較自然,跟周圍的人有眼神交流,別人可以從他們的面部表情看到他們喜、怒、哀、樂的情感變化。可是,當病人病情復發時,他們往往目光呆滯、雙眼發直,外界刺激難以引起其表情變化,與周圍人眼神交流少,目光游離,躲閃,不敢直視,有時相反病人變得看人直視,目露兇光等等,這些表現可能預示病人病情復發。
第三點,病人對自身疾病的態度的改變 在疾病緩解期,病人對自己的疾病大多數是有認識的,能夠配合治療。但是,當疾病即將復發時,病人會變得不承認自己有病,甚至堅信自己沒有病,并且拒絕看病、吃藥。對醫生、家人持敵對態度,認為家人、醫生讓自己吃藥是要害他,情緒非常強烈。
第四點,病人的日常生活的改變 病情穩定時病人盡管會有一些社會功能的障礙,但是在家人的督促幫助下,他們一般能夠規律作息,適當勞動,按時吃藥,料理個人衛生,有的病人甚至可以上街買菜,操持家務,照顧家人等。可是,在病情即將復發時,病人比較常見的表現是生活沒有規律,失眠,入睡困難,早醒,嚴重的會出現黑白顛倒,夜間不睡,白天不起。邋遢,不料理個人衛生,長時間不脫衣服、鞋襪就上床睡覺,也很少刷牙洗臉、換洗衣物等等。
第五點,病人學習和工作狀況的改變 緩解期的病人,一般能堅持學習和工作。工作、學習的任務基本能夠完成。可是當病人出現病情復發時,病人會表現為學習成績下降,工作能力降低,經常遲到、早退,無故曠課、曠工,不請假就不上學或者不上班,不遵守紀律等。
當病人出現以上表現時,可能預示著病人病情有復發的可能,一定要及時聯系病人的主治醫生,及時給予治療。
我是@精神心理呂醫生關注我,了解更多靠譜的精神心理科普知識。
咨詢疾病治療相關的問題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
(此處已添加醫療卡片,請到客戶端查看)劉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