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永和九年癸丑,暮春三月之初,正是修禊祈福的日子,我們于是到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舉行祈祓儀式。無論是先達才子、年長年少,都紛至沓來,匯集到一起。
這地方崇山峻嶺,綿延不絕,有茂盛的樹林,修長的竹子,以及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繞在亭子四周。
我們排成列,坐在曲折的溪水兩邊,以流觴作為游戲來共同飲酒、作詩、吟唱。雖然沒有絲竹管弦這些豐盛的樂器作伴奏,然而僅僅是在飲酒、作詩、唱詠之間,也足夠表達暢快幽深的心情了。
這天天氣真好啊!陽光明媚,萬里無云,空氣新鮮,清風徐徐,抬頭就可看見到宇宙的宏偉遼闊,俯首便能觀覽大地的眾生萬物,賞心悅目之間,真足夠讓視覺和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實在是快樂無窮啊!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情寄于中,不能自已。回來后,使我不禁對人生產生許多思考和感慨:)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長,很快就度過一生了。有些人喜歡從自己的情趣思想中提煉出一些感悟,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交談;有些人則以自己的精神情懷作寄托,超越形體而追求靈魂自由,不受任何約束,從而灑脫生活。
雖然說人們各有各的愛好,向往安靜與喜歡躁動各不相同,然而當每個人找到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刻,在感到無比高興和滿足的那一剎那,很容易忘記衰老臨頭。
而當美好的邂逅結束后,生活又要歸于平淡無聊了。此刻我再回顧今天的賞心樂事,因為時過境遷,美好已成過往,繁華謝幕后落寞的心情,怎么不讓人產生許多感慨呢!
面對曾經的美好、在轉瞬之間就成為回憶,這種小事都會引發心中的感觸,更何況是壽命的長短要聽憑造化、最后終歸于結束呢?畢竟古人都說了:“生死畢竟是件大事啊。”如何能不讓人感到悲痛呀!
每當我閱讀前人的文章,發現他們生起感慨的緣由,跟我們總是那么相似,似乎是一張符契印刻出來的一樣。這時候,我難免會在閱讀時嘆息哀傷,這種感覺簡直難用言語表達。
我當然知道,生死都是不真實的,壽命的長短也僅是世人執著的一場虛妄而已。也許,后人看待我此刻的感觸,也就像我在前人文章里看到的感觸吧,都是難受呀。
于是,我依次記下了當時參與集會的人,并收錄了他們所作的詩文。就算以后,時代如滄海桑田般變化,但觸發人們感慨的原因大體上都是相同的。后世的讀者啊,你們也將會對我這篇《蘭亭集序》有所感慨吧!
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穰苴編輯翻譯
王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