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回想起在不知道安妮是ADHD之前的那些日子,那些讓我抓狂的“至暗”時刻。
“這個問題媽媽說沒說過?你說!到底說沒說過?”
“說過為什么還犯?”
“你長沒長心?”
“你到底有沒有記性?”
“你氣死我得了!你是不是生下來就是為了氣我的?你是不是上輩子和我有仇這輩子專門來氣我的?”
“你能不能好好寫字!能不能別玩筆了!能不能認真點!”
……
類似的對話,每天每時每刻,都有可能在家中爆炸。除了我把自己氣得半死外,孩子的行為沒有任何改變,甚至還愈發嚴重了。
有一天,在我已經了解了很多ADHD的知識后,我突然想起在安妮小時候,有一個很溫柔的媽媽,她曾經笑著和我說,不是說對孩子說話要盡量用陳述句嗎?這也許是某本育兒書中的觀點吧,我沒有去求證過,那天卻突然靈光乍現想起這句話,瞬間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把我上面的對話,如果都改成陳述句會是什么樣子呢?大概等同于這樣吧:
“這個問題媽媽說過了。”
“你不應該再犯同樣的錯誤。”
“你沒有長心。”(這?)
“你是一個沒有記性的孩子。”(這?)
“你讓我很生氣。”
“你要好好寫字。你不要玩筆了。你應該認真點。”
……
看了上面的話,什么感覺?
是不是覺得很多話都是媽媽或者爸爸的情緒宣泄?或者是沒有意義的嘮叨? 甚至是給孩子貼了莫須有的“標簽”。這樣的對話,有任何好處嗎?
你需要孩子不重復犯錯,想辦法讓他學會正確的做法就好了。你希望孩子認真點,你提醒他要認真些就可以了。你情緒變糟糕了,你可以直接走開,或者最多告訴孩子,他的做法讓你很生氣、很沮喪。
對于A娃來說,因為存在執行功能受損的情況,工作記憶、注意力方面都面臨一定程度的困難。同時接收多項指令,對他們來說,常常容易“down機”。很可能當你“張牙舞爪”發泄情緒的時候,孩子的腦子里已經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你在說什么了。這時候的溝通,基本是無效溝通,他接收到的只是你糟糕的情緒,這大概會讓他感到無助甚至憤怒。
如果每次面對學習,他得到的都是這樣一個溝通模式,時間久了,孩子們甚至會形成一個固定化的概念,就是“我不行,我不會,我在學習方面會讓媽媽(爸爸)生氣。”從而一提到學習就變得排斥,甚至厭學,怕學。這就像如果我們在工作中遇到一個挑剔又暴躁的領導,對我們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不斷否定、責罵,我們也會覺得工作起來十分痛苦甚至討厭工作吧。
那么,怎樣使用陳述句和A娃說話呢?我的建議是這樣的……
01語氣平和,溫柔堅定
和孩子說話,用陳述句的意思就是,先把態度放平和了。再急再氣的事,也應該平和地說出來,這樣才會是有效溝通。如果孩子吵鬧不配合,那么記住,要溫柔堅定。
我設想了一個情景——
——“安妮,寫數學計算要記得用草稿紙。”——“哎呀,媽媽,這么簡單的題,我已經算好了,肯定能算對。”——“安妮,要記得這是咱們商量好的事,給,這是草稿紙。”——“好煩!我不想用草稿紙!”
——“好寶貝,說過的事要做到。”
說完,把草稿紙遞給孩子,溫柔地看著她,鼓勵她,肯定她。
02一次只說一個指令
以前我和安妮說話,會一次交代很多事情。先這樣,然后那樣,最后怎樣。結果發現孩子往往會漏掉很多事情忘記去做,甚至在我剛開始交代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得不耐煩了,會直接說:“哎呀,媽媽,別說了,這么多事我做不了。”
這也是和前面說的孩子的工作記憶受損有關。很有可能聽到后面的指令就忘了前面的,所有的信息成為零散的碎片讓孩子不知所措。
比如,你讓孩子在寫作業之前,準備好紙、筆、橡皮、草稿紙,然后坐端正。如果一口氣都交代給孩子,孩子大概率會不耐煩。那就不如讓孩子先去準備好文具,等他坐到桌前了,再對他說,“現在,請坐端正吧。”
其實,好好說話,不僅應該對孩子如此,對其他人也應該這樣說話,這是一個起碼的修養和對別人的尊重。總之吧,養育A娃確實辛苦多多,連說話這樣的小事,也需要家長們費點小心思呢~
關于我:
我是一個ADHD女孩的媽媽,我堅信科學的方法可以幫到孩子,也堅信媽媽是最能幫助到孩子的人。我愿意用我余生的力量去努力幫助我的女兒,并為和我女兒一樣受ADHD困擾的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創建這個公眾號,是希望能夠分享我的心路歷程、養育心得以及一些觀察思考,也希望能夠分享我能了解到的關于ADHD的知識、或者可以幫到ADHD孩子的資源。如果再奢求一下,我希望能借此讓更多的人了解ADHD孩子,關愛ADHD孩子,給ADHD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如果你也有一個ADHD孩子,或者你關注ADHD孩子,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互相鼓勁,攜手前行吧!
你有任何問題,都歡迎給我留言,我十分愿意和你一起尋找答案。
我的微信公眾號:我的ADHD孩子
陳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