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01
人類最大的危機或將來臨。
這個危機,不在環境,不在經濟,而在人類自身。
最不用擔心的問題,卻成為最大問題。
人類在地球上延綿存在幾百萬年,未來能否繼續繁衍下去,將成為懸疑。
這不是危言聳聽。20年后,地球上的男人,或將普遍“無能”。
據英國《衛報》報道,專家警告,這場危機正在“威脅人類的生存”:到2045年,男性精子數量的中位數將降為0。
▲斯萬教授
美國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環境與生殖流行病學家莎娜·斯萬教授稱,1973年到2011年期間,西方男性的精子數量已經減少了59%。按照這一趨勢繼續下去,男性的精子數量將在2045年降低到0,男性或將“絕精”。
不是有那句話,有了女人才有了全人類,但沒有男人,女人也是白費。
盡管是調侃之言, 男性一旦“絕精”,意味著人類生育成了問題。
從統計學上講,男性精子數量中位數為0,是指一半以上男性沒有精子,還有一半男性中,存在精子偏少,影響正常生育。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男人無法正常生育,絕大多數夫婦想要孩子,只能借助輔助手段。
未來,試管嬰兒、體外受精會越來越多。
將來生孩子成本,必將越來越高。
現在全球生育率偏低,是生下來養不起,未來恐怕連都生不起。
02
不僅是男人生育能力下降,女性生殖能力也出現了問題。
斯萬教授意外發現,年輕女性出現生育障礙問題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年紀大一些的女性。這說明,除了正常衰老和晚育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在影響女性的生育能力。
通常看,人類將生殖危機歸咎于晚育、個人選擇或生活方式。比如能生時不生,想生時又生不出,再比如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女性流產風險等。
一般來說,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24-29歲,因為這個年齡段生育能力比較強,發生畸形孩子少。同時骨骼、軟產道發育也比較成熟,子宮收縮力也強大,發生難產機會也比較少。
實際上很多現代女性結婚都在30歲之后,從優生優育角度,已錯過最佳年齡。更重要的,女性年齡越大,懷孕難度也就越大。
統計顯示 ,人工流產、尤其是重復流產對女性生殖健康影響極為嚴重,可能導致女性不孕,繼發性不孕不育患者中88.2%有人工流產史。
所以對于年輕女性來說,這點一定在意。
如果不考慮生育問題,在過性生活時,一定要注意安全防范,比如使用安全套,服避孕藥。否則,一旦懷孕流產,不僅對女性身體是一個傷害,嚴重者還可能造成不孕。
別現在無所謂,到時會后悔莫及。
至少,懷孕藥比后悔藥好找。
03
斯萬教授花了20多年時間研究生殖健康。她強調,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原因,即某些化學物影響人類荷爾蒙生成。
荷爾蒙是是影響人體細胞的化學物質,對機體的代謝、生長、發育,特別是對性別、性欲和性活動等起到調節作用。
一些化學物,影響生殖健康,干預或模擬人體荷爾蒙(如睪酮和雌激素)。 這些物質善于“偽裝和欺騙”,會讓人體誤認為已經有了足量的某種荷爾蒙,因而不需要再制造,導致實際激素水平下降。
比如,讓塑料變得柔軟且有彈性的鄰苯二甲酸。在食品制造、加工和包裝過程中使用了很多軟性塑料。它可以降低睪酮,減少精子數量,同時也會增加人類提早進入青春期、卵巢早衰、流產和早產的風險。
再比如雙酚A(BPA)。它是用來讓塑料變得堅硬的成分,常用在罐裝食品包裝上。它會增加生育障礙風險,影響男性精子數量。對男女兩性都有生殖健康方面的不利影響;還有一些阻燃劑和殺蟲劑中的化學物也有類似風險。
當然,上面說按照現在在趨勢,20多年后,男性將“絕精”,但如果及時改變危機或可避免。
斯萬教授表示,危機還有逆轉機會,如果我們能認識到問題,并愿意改變。
比如,化工產業在生產日用產品時,必須使用不影響人體荷爾蒙的化學物,也必須停止此前的一些欺騙性做法,即用具有同樣風險的化學物,來替代一些已知的有害化學物。
04
我們有時候說,干某件事斷子絕孫。這不是詛咒罵人,而是會真實發生。 一些企業為了錢,使用違禁化學物質,影響的是我們每一個人。
全球生育率低的問題,已制約了社會長遠發展。全球近一半國家的生育率已經跌到了2.1以下,即保持人口替代率所需的正常水平。不過,這還是有機會生孩子卻不愿意生的問題,是主觀原因;更大的問題是,很多人根本沒有能力生。
也許有一天,人類自己就滅絕了。
所以,對人類生育危機,一定要重視起來。一方面,在生產和生活中,廢除對人類生育有危害的化學物。另一方面,提高生育率,生孩子也是為人類做貢獻啊。
當我們忙于各種生產、追求美好生活時,別喪失了人類最基本的生產生活的能力。
如果不加干預,任由事態發展,人類徹底無法生育,并非沒有可能。
人類,需要自己來拯救。
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