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上一期美國奔馳探店文章中,我簡單對比了三款高端車型的中美價格。但它們都是門面擔當。這回說說奔馳的入門車型——CLA級。外觀不吐不快,這一代CLA的顏值在我看來并沒有老款耐看,尾燈尤其丑(各花入各眼,誰也別把自己的看法強加于人),把標遮上說
在上一期美國奔馳探店文章中,我簡單對比了三款高端車型的中美價格。但它們都是門面擔當。這回說說奔馳的入門車型——CLA級。
外觀
不吐不快,這一代CLA的顏值在我看來并沒有老款耐看,尾燈尤其丑(各花入各眼,誰也別把自己的看法強加于人),把標遮上說是Hyundai的車都不過分。但既然店里擺了展車,還是順便看看吧。
美版CLA屬于進口車,發動機和變速箱在德國生產,總裝下線于匈牙利,身上沒有任何來自北美地區的零件。或許是沒有排量稅的緣故,奔馳沒有把1.3T發動機引入美國,美版的入門動力就是CLA250,搭載最大功率165kW、最大扭矩350Nm的2.0T發動機,匹配7速DCT,規格和國內的進口CLA260完全一致。不過,美版CLA沒有提供獵裝版車型,大概是覺得美國人比我們更不喜歡瓦罐吧?
內飾
從2013年的第六代S級W222開始,奔馳的家族內飾就一直領跑同級競品。CLA也不例外,內飾豪華感滿滿,算是整車在靜態體驗最好的部分了。
以下4個細節都是奔馳的特色設計,頭一次入坑奔馳的消費者需要適應一下。沒有好不好,只有喜不喜歡。
我一直覺得奔馳和寶馬的自動啟停開關挨著一鍵啟動按鈕是個反人類設計。啟停功能在開車時經常要手動關閉,但這個位置卻被方向盤擋著,而且容易誤按啟動鍵導致意外熄火,還是放在中控區域比較友好。
座椅方面,CLA的前排待遇很高,8向基礎調節+4向腰托+2向腿托,配上翻毛皮和真皮混搭面料,坐起來比較友好。后排就不行了,空間小、坐墊短、膝點低,也就是偶爾應急用。不過愿意買這車的人估計也不在乎這個。
價格
實拍的這臺美版CLA250 4MATIC,選裝了無鑰匙進入、全液晶儀表、方向盤加熱、座椅加熱、柏林之聲音響,指導價將近4.8萬美元,優惠兩三千,算下來落地差不多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2.2萬元)。這錢在國內只能買到1.3T前驅的CLA200,而國內同款CLA260 4MATIC指導價37.88萬元,部分地區有1-2萬元優惠,落地40萬元人民幣出頭,中美差價8-9萬元人民幣。配置上,CLA260比美版CLA250多了前后雷達,少了方向盤加熱和柏林之聲音響。可見,CLA依舊延續了大多數豪華品牌中美差價較大的普遍現象,但這次它主要是貴在稅上。即便指導價不包含任何國內經銷商的利潤,中規CLA260四驅逆推出來的稅前價格也只有27.7萬美元,只比美版不加任何選裝包的指導價(40900美元,折合人民幣26.5萬元)貴了1萬多元,同時裸裝的美版配置不如中規版。可見,CLA的價格并沒有像之前大G那樣摻水,還算實在。
另外,美版CLA的價格在美國市場內部已經超過了低配的330i xDrive、C300 4MATIC和A4 45TFSI quattro,也不算便宜,全美1.1萬臺的年銷量只占緊湊型轎車的1%,這個量還不如更貴的56E的一半。根據我在美國兩年的看車經歷,這里長期秉承著“大即正義”的汽車消費觀,尺寸越小的車相對價格就越貴,即便是BBA也不例外。
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