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居民樓供暖,但廁所、廚房、陽臺都不供暖,這樣還按平方收費合理嗎#供暖收費按建筑平米收費是否合理供暖收費按面積一種是按房屋建筑面積收費,一種是按套內面積收費首先說按建筑面積收費的——比如我們這呼和浩特是每平米3.6元一平米每月,與山西太原的
#居民樓供暖,但廁所、廚房、陽臺都不供暖,這樣還按平方收費合理嗎#
供暖收費按建筑平米收費是否合理
供暖收費按面積一種是按房屋建筑面積收費,一種是按套內面積收費
首先說按建筑面積收費的——比如我們這呼和浩特是每平米3.6元一平米每月,與山西太原的價格差不多,供暖時間是10.15~4.15日,供暖時間均為6個月,即100平米供暖費為2160元。還有些地方供暖時間4~5個月的價格要便宜一些。北京和天津是按沒平米每個供暖季收取,價格在7~20元每平米每供暖季,法定供暖時間是11.15~3.15,供暖時間均為4個月即100平米房子的最低供暖費為700最高為2000元。
即假設房子的建筑面積是100平米,公攤20平米,套內80平米,收取暖費還是按100平米算。實際一些房子的單元樓道是沒有供暖的,而且廚房和衛生間按照暖氣設計標準是不低于15度,地暖供熱地面的管道比較少,暖氣片供熱里面的暖氣小,其它臥室房間,客廳的溫度是不低于18度。這樣收費無疑將戶外樓道的公攤面積,外墻面積都算在內,是極其不合理的。
其次說按套內面積計算的 ——另外一些地方是按建筑套內面積計算供暖費的,比如張家口的市區,按套內面積收費:居民供熱銷售價格5.91元/㎡·月(按建筑面積×75%計費);供暖時間是11.1~3.31,看上去要比呼和浩特太原城市合理一些,但是供暖的單價變高了,而且供暖時間也沒有呼和浩特長。同樣以100平米為例,100×0.75×5.91×5個月=2216元。
通過上述比較,這就說明如果我們糾結供暖收費用建筑面積和套內面積是沒有用的,因為供暖公司可以調單價。呼和浩特市的單價是每平米3.6元每月,而張家口是5.91元每月,同樣的建筑面積100平米房子,呼和浩特是2160元供暖時間6個月,而張家口是2216元,供暖時間5個月。
再者說按熱量計費——除了按建筑面積收費,另外一種方式是按熱量表收費的,就是在供暖管道上安裝了熱量計數表,測試供暖期間總共用了多少熱量,我們小區的樓房單元供熱管道井就有熱量表,開發商給安裝了但是供暖公司沒有啟用,還是按供暖公司的收費標準,按建筑面積收。
其它城市有按熱量表計費的,熱量表推出的初衷是提倡人們節約用熱,節能減排,減少供熱季燃煤的環境污染。但無論是供熱公司還是用熱單位,都顧慮由于熱量表質量不穩定,計量不準確,有可能給自己造成經濟損失,所以沒有興趣推進供熱分戶計量。所以導致這種收費模式沒有大面積推廣開來,只有少量地區的部分社區安裝采用了這種方式。供暖分戶計量對供熱企業的技術要求很高,實現分戶計量,供熱系統投資、運行和維護成本將增加,這對供熱公司來說負擔很大。
實際使用過程中,有些按熱量表計費的用戶苦不堪言,山東網友說把暖氣閥門開到最小,所使用的熱量才能和按面積收費的費用相同,如果暖氣閥門全開,供熱費用估計要比按面積收取的翻兩倍。
有些按熱量表計費的住戶,要比按建筑面積收費節省很多,西安某小區的住戶,103平米房子,如果按面積收費是2389.6元,按熱量表計費是1000~1500元,每年冬季節省近1000多元。
最后說按建筑面積收費是否合理——通過上述網友情況可以說明,有些地方安裝熱量表計費比較費錢,有些地方安裝了熱量表比較省錢。但從實際情況來說,對于用熱方,哪種省錢哪種好,如果按熱量表能省錢,那無疑是支持的;但是對于供熱公司來說,哪種收費高人們能接受哪種好,因為他肯定不愿意賠錢,能賺點也好,但是供熱是剛需,帶有社會公益屬性不能成為一個暴利單位。對于供求雙方核心就是大家都省錢就合理,貴就不合理。
其實按照科學計費,精準計量來說,用熱量表無疑是更精確一些,不論是供熱公司還是用熱單位,比按面積收費的一刀切好很多。但是目前市場上的熱量表還無法做到統一,個人建議國家政府應該統一制表,按照全國熱量表統一,各地供熱單價不同的方式進行制定供熱政策,因為目前的按建筑面積收費一刀切確實是比較浪費能源的,還造成部分蹭暖族。
丁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