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面兩篇文章,我們分享了上焦濕熱與中焦濕熱的致病機理,這篇文章中,我們講兩種可調理相關的下焦濕熱問題的中成藥,順便再理解一下下焦濕熱的問題。下焦濕熱主要與肝膽腎與膀胱有瓜葛。可能有人會疑惑,“肝不是在脾胃之上嗎?為什么不屬中焦呢?”其實,從
前面兩篇文章,我們分享了上焦濕熱與中焦濕熱的致病機理,這篇文章中,我們講兩種可調理相關的下焦濕熱問題的中成藥,順便再理解一下下焦濕熱的問題。
下焦濕熱主要與肝膽腎與膀胱有瓜葛。可能有人會疑惑,“肝不是在脾胃之上嗎?為什么不屬中焦呢?”其實,從人體結構上看,肝的確屬中焦,但從下焦相對為陰,肝又為厥陰以及肝腎同源上講,肝就會被看為下焦了。尤其是清代醫學家吳鞠通的“三焦辯證論”,明確把肝歸到了下焦,這更便于我們理解下焦的濕熱病機。
當濕熱由中焦傳入下焦時,那可知下焦定有虧虛,正所謂“趁虛而入”!可見,濕熱困滯肝腎,受損害的是不就是肝陰腎陰啊?
由此,我們在用藥物祛濕熱時,還要兼顧著肝陰腎陰。否則,下焦是腎的地盤,而地盤主人不被保護好的話,只是一味地驅敵,那敵人跑掉了,主人振奮不起來,下焦功能是不是還會低迷啊?所以,在下焦有濕熱時,治療往往在清熱除濕的同時,最好再兼顧著養陰而護肝腎。
理解了這些,咱再看今天要講的兩種中藥——龍膽瀉肝丸與四妙丸,它們合并后的成分就具備了既去濕除熱又顧護肝腎的要領。
其中,龍膽、黃芩、鹽黃柏苦寒,能燥濕清熱;尤其黃柏還善攻下焦濕熱,這樣膀胱的龍火、小便的熱邪、下焦的濕腫就得以排解了,所以,這幾個成分在改善尿黃,尿澀,尿痛,肢體足膝關節紅腫熱痛上作用會很突出。
而澤瀉、木通、鹽車前子可滲濕泄熱,通利水道。中醫講,下焦如瀆(瀆是水溝),那么,水溝這樣的長條結構,若遇到有滲利能力的藥物成分,那濕熱排泄是不是很易順流直下而無回旋余地啊?所以,這仨成分在通解小便上又起了推波助流的作用。而當歸、生地黃都是補陰之物。補陰就能護津液,從而能使藥物祛邪而不傷陰,也就是顧護了肝腎。
然后,咱再看剩下的牛膝、炒梔子、蒼術、薏苡仁、柴胡這幾個成分:牛膝能利尿通淋且補肝腎,顯然起了除濕又護腎的助力作用;炒梔子也可清利三焦濕熱并利尿,也在為整體作用加碼;蒼術、薏苡仁則能燥濕健脾,它倆在祛中焦之濕上作用顯著。有人說,“講的是下焦濕熱,關中焦啥事呢”?
此言差矣!濕熱由中焦而入,那中焦相當于是濕熱之源,而濕熱之源被解的話,下焦的支流豈不就逐漸自潔了嗎?另外,柴胡能疏肝解郁,可改善肝郁氣結的相關癥狀,而肝郁氣結情志不暢往往是犯脾生濕的誘因之一。
由此可見,龍膽瀉肝丸聯合四妙丸可調理因肝郁犯脾至中焦濕熱傳入下焦,引起的系列問題,具體表現如:小便淋漓澀痛,尿黃,尿熱,肢體關節紅腫熱痛,下肢沉重,胸脅重著疼痛,煩躁易怒,口苦口黏,納呆,惡心嘔吐,以及男性陰囊潮濕,女性白帶多色黃等等。
最后,我強調一下:因下焦濕熱的病位深淺,病程長短與病機各有不同,所以,不同人的臨證也有區別,建議大家要經醫生面診確切辯證后再酌情用藥。關注“藥文匯”,分享更多健康知識。
陳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