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金錯刀頻道寶潔“翻車”了!旗下公眾號發文稱,女人腳臭是男人的5倍,甚至拿出了具體數據做對比。此文一出,網友炸了!有網友認為“公司(寶潔)為了賣貨,踩一捧一”。炮轟之下,寶潔中國扛不住了。3月24日,一封道歉信姍姍來遲,稱會嚴肅整頓,杜絕
文/ 金錯刀頻道
寶潔“翻車”了!
旗下公眾號發文稱,女人腳臭是男人的5倍,甚至拿出了具體數據做對比。
此文一出,網友炸了!有網友認為“公司(寶潔)為了賣貨,踩一捧一”。
炮轟之下,寶潔中國扛不住了。3月24日,一封道歉信姍姍來遲,稱會嚴肅整頓,杜絕類似情況。
而翻車的品牌不止寶潔。
膜法世家因廣告營銷而屢上熱搜,其海豚皮仿生面膜廣告,被網友吐槽為“陰間廣告”;綠豆面膜廣告被指過度消費女性。
看似是廣告的鍋,實則是品牌過度營銷,為博出位,不惜劍走偏鋒。
玩電梯驚魂,
陰間廣告被罵下線
前兩天,膜法世家玩起了電梯驚魂。
起因是膜法世家在樓宇的電梯內,推出了一支海豚皮仿生面膜廣告。
一只海豚從水里冒出,用擬人的聲音說話:姐姐,工作辛苦啦,記得好好愛自己,一起來貼貼吧……老板算個PPT。
這支視頻廣告,在大面積上線后,讓網友高度“不適”,主要集中在兩點:
1、聽覺上,當尖銳的海豚音,出現在封閉電梯內,放大了恐懼感。
無外乎有網友吐槽:“半夜回家,這個聲音一直在電梯里回響”“嚇死我了,像小孩在哭”。
2、視覺上,“海豚皮”的產品宣稱,容易聯想到動物虐待,而且出境的海豚屬于國家保護動物。
兩天后,膜法世家正式道歉,并火速撤下電梯廣告。
官方解釋:沒有動物在拍片過程中受傷,海豚音是技術合成,“海豚皮”仿生面膜,不含任何動物真皮。
文字游戲玩得很明白,盡管求生欲滿滿,但膜法世家還是喜提熱搜。
因其微博致歉,帶有#海豚皮仿生面膜#的話題,網友點擊進入后,能看到官方付費的廣告展示。
因此,有媒體人質疑其“道歉式炒作”,致歉說明是在為新品營銷引流。
因廣告惹禍,膜法世家不是一次兩次了。
去年10月,膜法世家在電梯上推出一支綠豆面膜廣告,海報上還寫著:“女人就愛 清清白白”。
拿“清白”當賣點,不僅暗示了性意味,還調侃了女性身份。
廣告追求創意沒錯,但把低俗當幽默,把“辣眼睛”當創意,即便是刷了一波存在感,品牌好感度也一步步作沒了。
作為營銷大戶,膜法世家廣告曾贏得過尊重。
在三八婦女節當天,膜法世家買斷了廣告位。在寫字樓電梯里,廣告屏的三行字惹人注目:今天廣告不上班,中國女生不容易,妳也早點休息。
沒有促銷信息,沒有產品圖片,沒有背景音樂,僅有的品牌logo。這則“尊重女性”的廣告,圈粉無數。
表面上看,這次“滑鐵盧”文案的鍋,但往深了想,與內部管理流程和價值取向有很大關系。
品牌博得一時的關注度,但輸的是口碑。
一年暴賺2億,成本只需8毛
回看膜法世家的發展史,正是一二代淘品牌的更迭史。
在電商時代,膜法世家是面膜的代表,它最初的爆火,正是源于產品本身。
1、壕擲重金,做差異化產品
臺灣有檔節目叫女人我最大,主持人會在節目中推面膜,這讓黃曉東看到了機會。他鎖定了面膜品類,專注研發國內少見的水洗面膜。
當時整個中國日化市場,高科技化妝品被國外大牌“霸占”了,中藥、中草藥化妝品有相宜本草、佰草集。
思來想去,黃曉東壕擲了大幾百萬,以“植物”為賣點,研發產品。
膜法世家的面膜主打綠豆、櫻桃,金桂密等天然產品,這恰好與互聯網上敢于嘗鮮的用戶相匹配。
2、蹭電商東風,送小樣起家
說起時下流行的小樣贈送,膜法世家才是鼻祖。
由于品類單一,從2006年2007年,兩年間膜法世家只招了一家代理商,初創團隊走了大半。
當時電商剛剛興起,黃曉東以免費小樣為突破口,只送不賣,直接把產品賣爆了。
由于沒有電子系統和打印機,團隊手工抄地址,抄到凌晨3點多。在各大論壇上,膜法世家的口碑極好。
等到正裝上架時,哪怕是五次提價,用戶依然買賬。
靠著差異化產品,膜法世家迅速出圈,到了2013年,膜法世家的營收近兩個億,其后,還在全國范圍內開設線下體驗店。
膜法世家是上海悅目的門面擔當,甚至可以說是唯一拿得出手的品牌。數據顯示,上海悅目九成以上的收入主要來“膜法世家”的面膜銷售。
2018年,上海悅目曾試圖“賣身”上市?!坝谰门啤弊孕熊嚨哪腹局新芳瘓F,欲以55億元的價格,收購上海悅目100%的股份。
但因溢價高達15倍,引發了上交所的問詢函。
如果這場交易成功,將成為國內化妝品行業金額最大的一個并購案,趕超歐萊雅收購美即面膜的記錄。
但雙方并未如愿以償,由于上海悅目公司2018年上半年的凈利潤為9323.53萬元,僅完成承諾業績的三分之一,再加上收購價未談攏,最終收購失敗。
在為數不多的公開數據中,我們能看到膜法世家“重營銷”的路數。
關聯交易報告書中顯示,膜法世家的非貼式面膜,每瓶銷售價格為17.78元;面膜每片銷售價格為2.13元。
根據毛利率計算,非貼式面膜單瓶成本3.8元,貼式面膜的單片成本僅為0.81元。
化妝品行業的毛利率水平一般較高,雖然極力的壓低成本價,但營銷費用居高不下,直接影響了盈利水平。
2018年上半年數據顯示,上海悅目銷售費用1.58億,占營收的34.36%。
“重營銷、輕研發”一直是美妝行業的通病。
膜法世家們的營銷,不是流量密碼
美妝行業越來越內卷了。
無論是御泥坊、膜法世家等老牌玩家,還是花西子、完美日記、紐西之謎等新銳品牌,想從用戶口袋里掏錢,并不容易。
盡管膜法世家是個老牌子,但它活成了網紅的樣子。
與很多新消費品牌一樣,膜法世家在砸錢請代言人方面,絲毫不手軟。
《創造營2021》爆火時,膜法世家邀請了剛剛成團的“INTO1”,出任代言人。它還請了薛之謙為“首席夢想官”,再加上99位網紅,打造了100種敷面膜的方式,甚至辦起了民謠音樂節。
就在幾天前,鄧倫因偷逃稅被罰1.06億,“好好先生”的人設崩塌,品牌排隊解約。
拼明星,即便有飯圈粉絲的支持,翻車也來得措手不及。
代言人只是品牌營銷的側面,這場大戰從直播間,延續到社交平臺網紅帶貨,再到冠名綜藝。
小紅書上,膜法世家的相關筆記超過了1萬篇,其中不乏藝人和網絡紅人的宣傳推廣。
膜法世家雖下線了電梯版“海豚皮仿生面膜”,但在小紅書的廣告赫然在列。
藥妝品牌玉澤,半年間與李佳琦合作28場直播,一度呈現三位數增速。
由于過度依賴頂流網紅營銷,玉澤在與李佳琦解約后,轉頭與薇婭合作,致使口碑下滑,甚至影響到了產品銷量。2021年第一季度銷售額下滑16%。
忙著“內卷”的品牌們,哪有精力去做研發。平衡好研發與營銷的投入,或許是美妝品牌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四個月前,誰也沒想到,國貨老品牌蜂花護發素能迎來“野性消費”。
起因是蜂花被傳倒閉,登上微博熱搜,其后蜂花否認倒閉,但也無法阻止廣大網友的熱情。
特別是2021年11月13日,蜂花一天就賣出2萬單,相當于此前1個月的銷量。
這家低調的老品牌,與歐萊雅出自同一代工廠,36年來,無一條行政處罰信息,在多次抽檢中均未發現問題。
其蜂花技術研發中心每年研發投入上千萬元,至今已擁有數十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
“野性消費”的背后,是大眾對蜂花產品的認可,性價比高且品控穩定。
結語:
這兩年,大眾對國貨品牌寄予厚望。除了蜂花,被“野性消費”的還有白象、鴻星爾克。
這些品牌的相似之處是十分低調,踏踏實實在產品,有責任、有擔當。
營銷是把雙刃劍。
適當的營銷,或許能占領用戶心智,但過度的營銷,則會被流量反噬。
但一起的前提上,以研發構建護城河,積累品牌的美譽度和產品的口碑,才是品牌長久之道。
營銷是助力,產品才是根本。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篇作者 | 星辰
金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