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上海的夜晚看一場歐洲杯,到底“city不city啊”?
7月2日凌晨0點,上海江寧路上,一家運動主題餐廳里人頭攢動。上海已進入深夜,但他們的狂歡才剛剛開始——餐廳大屏幕里正在播放法國對陣比利時的歐洲杯八分之一淘汰賽。
人群中,居住在上海的法國人占大多數,還有不少中國球迷和其他國籍的球迷。比如,加拿大人娜塔莉因為丈夫是法國人,所以和丈夫一起來支持法國隊;喀麥隆人艾杰斯因法國隊中出生于喀麥隆的球員也來支持法國隊。
新聞晨報·周到記者還在現場偶遇了近期火遍全網的視頻博主、美國人保保熊。
保保熊來自美國,取自英文名Paul的諧音。他創造了網絡熱梗“city不city”,該熱梗通常被釋義為“洋氣不洋氣”,相關內容屢屢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榜,迅速火遍全網。
到底什么是“city不city”?在新聞晨報·周到的鏡頭前,保保熊親自揭秘,并分享了他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愛。
“最近,我因為描述事情 ‘city不city’的短語突然走紅了。老實說,這完全是意外事件。”保保熊向記者表示,“我一開始只是在和朋友玩 ‘梗’,并把玩 ‘梗’的視頻發到了網上。沒想到,它竟迅速成為熱門話題,廣泛流傳。”
他對這種與觀眾互動的機會非常珍惜,并希望能繼續通過有趣的內容娛樂大眾。“我喜歡這樣做,所以我會嘗試更多類似的有趣事。雖然不知道這個熱梗會持續多久,但我希望以某種方式繼續娛樂大家,和大家互動,學習更多并融入其中。”
保保熊半開玩笑地說,“city不city”其實是一個哲學問題,city的深層含義無法用語言去表達。他進一步解釋,“在我的腦海里, ‘city’是一個帶給你很多刺激和興奮的地方,就像生活中那些讓你興高采烈的瞬間,是你內心深處永遠不會遺忘的美好。所以,任何能給你這種感覺的事物,都是 ‘city’。”
實際上,“city不city”最先是從上海傳出的,保保熊在上海各個場景下完成了不同的創作,之后該梗被全國網友爭相模仿,包括蔡少芬、任賢齊等明星也將其融入短視頻中。
“我愛上海,我已經在這里生活了七年。”保保熊認為,上海充滿了活力和魅力,“這正是我眼中 ‘city’的代表。”
話音剛落,法國隊攻入一球,餐廳內瞬間歡聲雷動。
針對這場歐洲杯觀賽活動,餐廳對外出售150元包含觀賽和餐飲的入場券,比賽前10點開始清場,10點15分開放顧客入場。據記者觀察,不到半小時,餐廳內便接近座無虛席,尤其是大屏幕下的最佳觀賽位早就被一搶而空,到0點開賽前,空地上甚至多了不少站著看球的球迷。
這一場景展現了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的活力和吸引力。而歐洲杯觀賽活動不僅帶動了餐飲消費,也促進了夜間經濟的發展。就像“city不city”這一網絡熱梗的核心含義——“非常城市化”“非常刺激”“非常開心”,上海無疑是最好的代表之一。
記者 丁夢婕
來源: 新聞晨報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