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者:小米來源:健識局2018年10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通知宣布,新一輪國家藥品談判結果已出,阿扎胞苷、西妥昔單抗等17個抗癌藥,在通過談判實現平均56.7%降價后,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乙類范圍,并確定醫保支付標準。國家醫保局局長胡靜林在接受央
作者:小米來源:健識局2018年10月, 國家醫保局發布通知宣布,新一輪國家藥品談判結果已出,阿扎胞苷、西妥昔單抗等17個抗癌藥,在通過談判實現平均56.7%降價后,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乙類范圍,并確定醫保支付標準。
國家醫保局局長胡靜林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機構改革為此次談判工作創造了很好的條件。醫保制度的整合,使國家醫保局有了更大的戰略購買力,進而使我們在談判中有更強的話語權,能夠更好地實現“以量換價”的目的。
事實上,隨著醫保準入談判的動態進行,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抗癌藥大幅降價,讓療效明確,臨床必需的藥物使更多的患者獲益,并減輕醫保支付的負擔。
以價換量,抗腫瘤藥在各省平穩落地
雖然此次腫瘤藥實現了較大幅度降價,但落地執行還需諸多細節。
據《關于將17種藥品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范圍的通知》要求,各省(區、市)藥品集中采購要確保11月底開始執行。
據健識局了解,此次談判的17個腫瘤藥品種中,有10個品種是2017年才上市的新品種,無論是跨國藥企還是本土企業都必將積極占領市場,一旦占得先機,無疑會有巨大的利潤回報。
作為此次醫保談判成功入圍的愛必妥?,在中國上市已有10余年,但也是國內唯一一款治療結直腸癌的精準靶向治療藥物,對RAS 野生型患者有顯著的治療效果,是國內轉移性結直腸癌治療必需的藥物。成功入圍醫保,可以讓精準治療觸及更多患者,極大減輕患者負擔,使患者獲得實惠。
默克中國腫瘤事業部高級總監袁澤之表示,截至目前,我們是看到了新病人數是有成倍的增長,在國家配套政策逐步落地之后,我們看到了產品用量也有明顯的提升。公司正積極與醫療機構溝通,保證有足夠的藥品能夠供給患者,能夠讓真正需要的患者用上藥。
”現在的談判價格已經遠遠超過總部下發的授權價格,因此談判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和總部進行溝通,而談判的結果,是藥品的價格由4200元降到1295元。” 此價格的制定是經過國內藥物經濟學專家反復論證而得出的,符合這一品種在中國人群中的治療價值。同時,也能夠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和潛力,很好的反映了廠家對國家醫保政策及其落地執行的堅定信心。
袁澤之表示,默克中國應該是給了愛必妥?全球最低的價格。通過這次醫保談判,默克能夠通過以價換量,讓老百姓得到應用,這對中國的老百姓是個好事情。
與靶向基因檢測聯用,否則腫瘤藥效將大打折扣
眾所周知,癌癥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對家庭與社會穩定造成沉重影響。然而,靶向藥物并非對所有腫瘤患者都有效。
目前,全國多個省市已將癌癥治療靶向藥物納入大病保險特藥支付范圍,但是作為靶向腫瘤藥“準星”的靶向基因檢測卻仍需患者自掏腰包,給癌癥患者及家庭帶來較大負擔。很多患者因此選擇了“盲吃”,這不僅會貽誤治療并或影響治療效果,對精準治療的普及也會帶來一定的阻礙,同時對醫?;鹨矔斐蓸O大的浪費。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腫瘤中心主任、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張蘇展在接受健識局采訪時呼吁,臨床實踐證明靶向基因檢測是靶向藥治療的基礎和前提,與靶向藥密不可分并直接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因此靶向基因檢測應作為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納入醫保。
“普及靶向腫瘤基因篩查是未來規范使用抗腫瘤藥的最佳手段?!?張蘇展表示,接受基因檢測與不接受基因檢測相比,前者讓治療更有針對性,反而是一種更為經濟的方式。以結直腸癌為例,一個簡單的RAS基因檢測,就可以讓臨床醫生更好的為患者推薦后續治療方案。
同時,張蘇展認為,由于靶向基因檢測只需要一次,即可知曉患者大致的身體情況,無需重復檢查,尤其是進入醫保目錄將有效遏制醫療機構檢查費用的濫用。
事實上, 動輒上千,乃至上萬元的靶向基因檢查,顯然是目前醫保體系不可能報銷的高昂費用,其成本遠遠高出了國家能夠承受的范圍,甚至比藥物治療的費用還高。因此靶向基因檢測若想進入醫保,就必須把費用降下來。
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韓晟曾公開表示,判斷一種新的衛生技術是否值得推廣,要從直接成本、直接醫療成本、間接成本以及相應延伸出來的隱形成本等多角度分析。
據日本研究顯示,腫瘤基因檢測的獲益是每增加一個患者生命年,需要增加338萬日元(約合20.6萬人民幣)的檢測費,而日本的支付意愿為5萬美元左右,約合500—600萬日元(30.5萬—36.6萬人民幣),因此日本允許報銷這一費用。
截至目前,從我國醫保的角度,重點在藥物治療上,并未涉及基因檢測。張蘇展呼吁,談到精準治療,一定要靶向基因檢測合作聯用,否則腫瘤藥的效力將大打折扣。
陳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