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上次我們說過一期關于助聽器的那些坑,想必已經給你們避免了一些助聽器選配上的問題。《內行人說一說,驗配助聽器真正的坑到底在哪里?》那么,除了上文那些坑,還有哪些坑呢?下面為你們一一揭曉:只認某一個品牌很多聽障朋友在選擇助聽器時,都比較關注品牌
上次我們說過一期關于助聽器的那些坑,想必已經給你們避免了一些助聽器選配上的問題。
《內行人說一說,驗配助聽器真正的坑到底在哪里?》
那么,除了上文那些坑,還有哪些坑呢?下面為你們一一揭曉:
只認某一個品牌
很多聽障朋友在選擇助聽器時,都比較關注品牌。認為選擇一個好品牌,效果和質量都可以得到保障。當然這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只關注品牌那就成了坑。
因為光從品牌上是難以選到合適助聽器的。
目前市場上助聽器的好品牌還是比較多的,但每個品牌都有不同檔次和性能的助聽器,不同性能的助聽器所能解決的問題也不一樣。
所以想要選配到合適的助聽器,那么就得了解自己的聽力需求,然后結合助聽器的性能相匹配,那才能選配到合適的助聽器。
只認款式
只選擇自己喜歡的款式,卻不知助聽器的每種款式都有不同的適用人群限制。
比如以下案例:
這位聽損朋友雙耳的聽力相差較多:
右耳65分貝,屬于重度聽力聽力損失;左耳84分貝,屬于極重度的聽力損失。雙耳聽力相差近20分貝。
他非常在意助聽器的大小,想兩只耳朵都選配一樣的,最小型號的定制式助聽器。但是最小型號的定制式助聽器,因為機身較小,限制了助聽器的功率(也就是輸出音量),所以其實只有右耳適合,如果左耳也堅持選配最小型號,那么以后左耳聽力一旦有所下降,功率就不夠用,無法再進行聲音的提升了,效果也就下降了,會出現聽不見、聽不清的情況。
只認產地:支持國貨,拒絕進口
國產 OR 進口
作為中國人,支持國貨,毋庸置疑,我也一樣。我們國家的高鐵動車、移動支付等等都是足以讓其他國家民眾羨慕的,我也為自己是中國人深感自豪。但是也不能因此否認國外助聽器技術的先進,特別是丹麥,針對聽力方面的研發已有近200年的歷史了。目前國際幾大助聽器品牌也大多數是丹麥的,技術也確實更高更成熟。我國助聽器起步比較晚(從1958年才開始),中間相差近100年的時間,所以研發與生產暫時落后國外,可是與進口助聽器的價格卻相差不大。
聽到就是聽懂
很多人都認為聽力下降后聽不到聲音,戴上助聽器就應該和正常聽力差不多了,但事實并不是這樣。
有些怕麻煩的用戶和家人會選擇網購或藥店隨意購買一款助聽器或用他人助聽器湊合使用。甚至直接聽之任之,不管不問,都特別不可取。
事實是聽力下降時間越久,佩戴助聽器效果越差。因為一般情況下聽力下降時間越長,患者對言語信號辨別能力越差,對噪聲的耐受度越差,于是就容易出現,聽不清,覺得吵的情況。
想要避免這樣的情況,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關注聽力健康,早發現早干預
如果已經遲了怎么辦?還可以通過堅持佩戴助聽器,堅持言語信號輸入的相關鍛煉來改善。
只相信“他”或“她”
我經常聽到聽損朋友說的一句話就是“我聽誰誰誰講,助聽器......”。我想說隔行如隔山,助聽器更是因人而異,每個患者的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重要的、專業的事情還是得找專業的人,才能事半功倍。
通過這兩期助聽器的那些坑,我相信大家應該不會再被坑啦!如有其他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給我,我會盡量一一回復的。
我是聽力師張艷艷,在聽力康復指導和助聽器驗配領域有20多年的從業經驗,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助聽器知識,哪里有靠譜的聽力機構和驗配師,都歡迎在留言區或者私信問我。
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