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32歲小伙在一次打籃球的活動中,右側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斷裂,手術費花了10萬,現在手術已經3年了,整個右腿的圍度比左腿小8公分,嚴重的肌肉萎縮。他現在很害怕右腿發力,而且很擔心膝關節的問題影響他現在的職業,他是一名體育老師,每天要帶學生們上體
32歲小伙在一次打籃球的活動中,右側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斷裂,手術費花了10萬,現在手術已經3年了,整個右腿的圍度比左腿小8公分,嚴重的肌肉萎縮。他現在很害怕右腿發力,而且很擔心膝關節的問題影響他現在的職業,他是一名體育老師,每天要帶學生們上體育課,問我應該如何做膝關節的運動康復。#健康科普排位賽#
膝關節痛
膝關節的構造
膝關節由股骨、脛骨和髕骨構成,同時有前后十字韌帶、內外側副韌帶、半月板、髕韌帶,肌肉包含有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大腿后側的腘繩肌(股二頭肌、半膜肌和半腱肌)、小腿后側的腓腸肌。前十字韌帶為了防止脛骨向前移動,而后十字韌帶為了防止脛骨向后滑動。
32歲的體育老師小伙,在手術后下蹲只能到120度,再向下就下不去了,說明他大腿前側和后側的肌肉力量嚴重不足,雖然他的右膝蓋做了前十字韌帶的手術,但其功能遠不如從前,一定要強化大腿前側的肌肉。
大腿前側的肌肉
大腿前側的肌肉叫股四頭肌,分別是股外側頭肌、股中間肌、股直肌和股內側頭肌。它們輔助前十字韌帶防止脛骨向前,同時保護前十字韌帶。
股四頭肌的肌肉力量評估
坐姿在墊子上,雙手分別放在膝關節上端的內外兩側,自己主動收縮大腿前側的肌肉,看是大腿外側先發力還是大腿內側先發力,正常應該是內外側同時發力,大部分人是大腿外側先發力,大腿內側后發力,原因是大部分朋友走路是外八字腳,外八字腳是腳外側、腿外側發力更多,而內側就相對少了。
解決方案
調整骨盆到中立位,走路時,腳尖和手掌朝前。放松腿部的筋膜、肌肉和膝關節的穩定訓練以及大腿前后側的訓練,強化腹肌。強化腹肌的主要目的是,維持骨盆的穩定和腰椎的穩定,減少上半身重量對膝關節的額外負擔。
動作一 步態調整
身體姿態和骨盆的調整,如下圖,腳落地的順序,腳后跟先發力-腳掌外側-前腳掌。
動作二 狼牙棒放松大小腿外側
大小腿外側的筋膜放松,放松整個腿部,恢復腿部筋膜的張力,增加腿部的供血供氧,促進膝關節的恢復。
側臥如下圖,把狼牙棒放在大腿的側面,上下滾動,重復20次。細節描述,肘關節支撐,雙肩下沉,腹部收緊,骨盆始終指向天花板。
動作三 坐姿腹式呼吸
增加骨盆和身體核心的穩定,保護膝關節。仰臥坐在椅子上,雙手放在肚臍上下3指的位置,脊柱拉長,肋骨下沉,下巴內收,肩膀下沉。
鼻子吸氣,肚臍向前保持3秒,嘴巴吐氣,肚子向后背方向收緊,保持6秒。重復10次。
動作四 大腿前側拉伸
放松大腿前側的肌肉,增加膝關節的供血供氧,促進修復。
站姿扶墻,吸氣脊柱拉長,腹部收緊,肋骨下沉,雙肩下沉。吐氣,屈膝手抓住腳,把大腿向后抬高15度,保持20秒,重復10次。
注意事項,脊柱始終保持拉長,抬腿只有15度,如果過大,你的腰會痛呃。另外如果做這個動作膝關節痛的在大小腿中間放一個枕頭。
動作五 大腿后側拉伸
放松大腿后側的肌肉,放松膝關節,增加供血供氧。
站姿,吸氣脊柱拉長,吐氣,腹部收緊,將腿放在固定物上,腳尖要勾起來呃,吐氣在原地保持20秒,重復10次。
動作六 膝關節的穩定訓練
增加膝關節的滑液分泌,避免關節損傷,和提高運動表現。站姿手扶住墻,雙腿分開和髖關節同寬,身體先保持在中立位(側面看腳踝-膝關節側面-髖關節側面-肩膀側面-耳垂成直線),一手放在骨盆前面吐氣的包包(髂前上棘),腹部收緊,腳尖離開地板。
鼻子吸氣,脊柱拉長,嘴巴吐氣,慢慢屈膝30度以內,原地保持10秒鐘,在保持的過程中,用一手敲肚臍下橫著三指頭,讓腹部收緊,保護腰椎。然后慢慢還原。5-10次組,重復3-5組。在靜蹲的過程中你發現膝關節微微發熱,但這個發熱是舒服的,不是刺痛的發熱。
進階動作,如果可以在30度內完成靜蹲,且無疼痛感,加大角度到45-60度,然后到90度,甚至更多。做完這個動作后,你走路就輕松多了。
動作七 徒手深蹲
增加大腿前側的力量,維持膝關節的穩定。前后腿站立,雙腳中間的距離是一個拳頭,脊柱拉長,腹部收緊,一手可以扶住墻。
鼻子吸氣,脊柱拉長,雙腿向下蹲,嘴巴吐氣,慢慢起來。下蹲的角度,從30度以內,過度到60度以內,依次增加深蹲的幅度,前提是,膝關節沒有疼痛感覺呃。每組5-10次,3-5組。
動作八 大腿后側訓練
增加大腿前后的力量,保護膝關節,保護前十字韌帶。雙腿分開與髖關節同寬,腹部收緊,脊柱拉長,下巴內收,肩膀下沉。
吸氣,慢慢下蹲,保持3秒,吐氣,慢慢回到骨盆中立位,每組做5-10次。下蹲的角度從30以內到60度,再一次增加,全程在無痛范圍內。
小結
保護膝關節,要注意走路的步態、骨盆的穩定、腰臀比是否標準,男性腰臀比0.80,女性是0.72.保持大腿前后、內外的肌肉相對平衡。以上的康復流程要按照步驟一步一步來呃。
關注@健身李林蔚,持續分享14年實戰運動康復、實戰孕產和健身干貨。
何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