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最近翻找資料,又重讀了一遍二毛的《民國吃家》。想要的東西沒找著,倒是收獲了一些從前未曾留意的有趣細節。這些細節,皆來自于少帥張學良的篇幅。張學良一生漂泊,口味也隨之流轉,縱橫南北,橫跨中西……可謂精彩。在大帥府吃著遼菜長大,常駐北京后鉆研起
最近翻找資料,又重讀了一遍二毛的《民國吃家》。
想要的東西沒找著,倒是收獲了一些從前未曾留意的有趣細節。
這些細節,皆來自于少帥張學良的篇幅。
張學良一生漂泊,口味也隨之流轉,縱橫南北,橫跨中西……可謂精彩。
在大帥府吃著遼菜長大,常駐北京后鉆研起譚家菜和宮廷菜,軟禁在寧波時每頓必有一道海味,幽禁地從湘西轉移到貴州,轉而又愛上了食辣和山野味。
后來,張學良隨國民黨撤退到臺灣,與張大千、張群、王新衡交好。
愛吃、懂吃之人聚在一起,少不了要交流美食經。
他們的玩法也頗有意思:四家輪流做東,每月歡聚一天,于一人家中宴請吃飯。
這樣的聚會形式叫做轉轉會,起源于四川地區,在民國時期十分流行。
“三張一王”轉轉會,是持續時間最長,且最富盛名的一個。
其中的美食交流,自然也是精彩紛呈。
張大千、張群都來自四川,宴請均以川菜為主,但偏重有所不同。
張大千對食料要求苛刻,吃得名貴又精細。
他家的獅子頭、雞汁裙翅、西瓜甜湯等菜品,都備受張學良喜愛。
張群注重養生,常常會用到一些特殊的食材和搭配,且必定以食補粥結尾。
他的家宴還非常講究新鮮感,除了水煮魚經典不變外,每頓菜色絕不重復。
輪到王新衡做東,主打就更新鮮了,是俄式西餐。
俄式口味較重,偏好酸、辣、甜、咸,做法簡單,以烤、腌、熏為主。
奶油肉片、軟煎大馬哈魚、三鮮烤通心粉、鐵把雞、羊排骨、紙包蝦、波蘭魚、雪花冰糕……王家家廚擅長的真不少。
在王家的宴席上,張學良打開了俄式西餐的興趣大門,甚至轉變了喜好。
“本來張學良討厭菜點中的酸味和甜味,但喜歡上西餐后,倒離不開這兩個口味了。”
不過,眾多俄式菜肴中,最叫張學良念念不忘的卻讓人意外:
“有幾周不去王新衡家吃西餐,他就對王新衡說:又想你家的酸黃瓜了。”
沒錯,正是俄式酸黃瓜。
別看它不起眼,來頭可不小。
俄式酸黃瓜,和涪陵榨菜、德國甜酸甘藍一起,并稱世界三大著名腌菜。
在俄羅斯乃至整個歐洲,酸黃瓜的身影隨處可見。
配漢堡、三明治、沙拉、烤肉……堪稱是西餐里的最佳配角。
和我們常吃的中式酸黃瓜不太一樣。
俄式酸黃瓜一般選用個頭小小、帶著刺棱的黃瓜妞,沒有的話也可以用旱黃瓜或水果黃瓜。
無需切分,去除兩頭,整根腌制即可。
有點像壇子泡菜,很耐放,放冰箱里冷藏保存上半年都不成問題。
舊時腌制用的是發酵法,只放白水、鹽和香料,得等上十天半個月才能吃上。
后來改成直接放醋,大大縮短了時間,只需一天就能初具風味。
最好的選擇是白葡萄酒醋,略帶果香,酸度足卻不烈。當然啦,若是追求性價比,用普通白醋亦可。
香料是俄式酸黃瓜的靈魂所在。
尤其是茴香籽和芥末籽,增香、殺菌、防腐,必不可少。
浸泡在腌料里的酸黃瓜,慢慢長出皺紋,色澤逐漸暗淡,飽和度被調低。
酸和脆的明度,卻驟然提高。
咔吱咔吱地咀嚼,酸爽在口腔蔓延,食欲被沖破一個口子,呼嘯而至。
不怪張少帥幾周不吃便想念得緊,我光是瞧著那幾句文字,都直咽口水。
正逢黃瓜上市,也給你們的夏天的餐桌上,帶一份清爽!
- 俄式酸黃瓜 -
[ 食材 ]
水果黃瓜/黃瓜妞500g 洋蔥1/4個 蒜瓣2瓣 白葡萄酒醋/米醋150g 冰糖/白糖120g 清水100g 鹽15g 小茴香3g 芥末籽3g 香葉2片 花椒 10g 新鮮茴香1根(可選)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譜 ]
1.提前一夜水果黃瓜/黃瓜妞洗凈瀝干,放在通風處,晾干表面水分,第二天削掉兩頭
風干表面水分,一來可以防止腌漬時候變質;二來能讓口感變脆,更好吸收味道
2.腌漬玻璃罐放入沸水煮10分鐘消毒或洗凈后噴食用酒精消毒
3.洋蔥切絲、蒜瓣切片,新鮮茴香摘成小朵
4.奶鍋里加入150g白葡萄酒醋/米醋、120g冰糖/白糖、100g清水、15g鹽、3g小茴香、3g芥末籽、10粒花椒,中火煮至糖融化
5.玻璃罐放入洋蔥絲、蒜片、新鮮茴香、晾曬好的黃瓜,趁熱倒入煮好的腌料水,蓋上罐子
黃瓜冷藏腌漬,至少1天后再食用,時間越長風味越佳。
每次取用,記得要拿無水無油的筷子或夾子。
不怕酸的,直接啃一根,感受口水瘋狂分泌的快樂。
這一大罐子,有許多吃法來慢慢消滅。
搭配漢堡、三明治都是常規操作,嘗試中式清粥小菜也未嘗不可。
不怕麻煩的,試試把酸黃瓜切丁,用現成的蛋黃醬調個塔塔醬,配炸雞翅吃美味翻倍!
我還嘗試了把酸黃瓜切片,同蛤蜊一起涼拌。
蛤蜊煮熟過冷水,剝殼,加入酸黃瓜片、韭菜段、蘿卜絲和涼拌汁。
平常的調味,風味卻大大提升,下飯下酒均是一流,你們做涼菜時也可以試試。
從前看《民國吃家》,多少抱著些獵奇心態。
瞧著名家的吃食,或精細,或樸素,想象自己不曾經歷過的生活。
如今再看,倒是自如很多,橫豎不過是“民以食為天”的一個側面。
饞了,便想法子復刻;心動了,也能即刻跟朋友邀約:“我們也來玩轉轉會吧!”
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