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毛主席的煙癮有多大,最近上映的《長津湖》中為了還原毛主席真正的形象,都不忘對他手中的煙來個特寫。毛主席舉著煙輕皺眉頭思索事情的樣子讓人尤為深刻。在毛主席的生活中從不缺席的就是香煙,工作也吸煙,生活也吸煙。對于事務繁忙,整日滿頭愁緒的他,也許
毛主席的煙癮有多大,最近上映的《長津湖》中為了還原毛主席真正的形象,都不忘對他手中的煙來個特寫。
毛主席舉著煙輕皺眉頭思索事情的樣子讓人尤為深刻。在毛主席的生活中從不缺席的就是香煙,工作也吸煙,生活也吸煙。對于事務繁忙,整日滿頭愁緒的他,也許吸煙是難得的精神放松。
毛主席煙齡有六十年之久,作為國家主席,他除此之外也在無暇其他的放松方式了。他為了我們的國家操勞,為了人民幸福日夜工作。毛主席也因為吸煙對身體健康造成了很大影響。有研究稱,抽煙的人會比不抽煙的人平均縮短八到十年壽命。
吸煙雖然是不好的習慣,但在從前的時代和從前的中國中,若是沒有煙,那些壓在毛主席身上的重擔,他又該怎樣一力扛起。
中國“最大煙民”:戰爭中的煙
在西方國家煙經常是戰時必備品,尼古丁對于緩解壓力和焦慮有很大的效果,所以一些必要時候煙也并不像我們想得那樣罪惡。
我國近代的大多是政治家革命家都有抽煙的癖好,尤其是同毛主席這一時代的老革命家們,如鄧小平、劉少奇……他們的習慣各不相同,只是這只點燃的香煙都有著同樣的使命,是燃燒他們的健康換來清醒冷靜的頭腦繼續工作。
毛主席的煙癮尤其大,在許多的記錄中照片上,手中夾著的香煙已經成為了他的標志。毛主席的煙癮到底大到什么樣?毛主席僅有的幾項愛好中唯有香煙讓他成癮,在他身旁也時常圍繞著白色的煙霧。
對毛主席而言手中的煙不過是一種思考時的下意識動作,尤其是大事來臨的時候更是煙不離手,根本不停歇。
在1947年8月,毛主席遇到了棘手情況,那天毛主席的部隊被國民黨的精銳部隊逼至了黃河岔,情況緊急上有飛機下有追兵,一下子被困在了死胡同中。此時的天氣也不好,天時地利一個都不占,在傾盆大雨下,黃河比以往還要湍急。
部隊靠著簡易的皮筏和木筏嘗試渡河,危機四伏。這時候毛主席要了一支煙,他把香煙一口氣吸完,下了道命令:部隊不過黃河了,要掉頭迎面向著追兵的方向前進!追兵可沒有毛主席這樣的氣魄,以為中了埋伏,選擇了撤退。
于是毛主席安穩度過了這一難關,毛主席與香煙又多了個故事。
毛主席愛煙,尤其是在危機時刻毛主席就想來一根煙好能沉心思考,這更像是一種多年的習慣。還有個說法是在1938年,那時候毛主席寫《論持久戰》的時候一天抽的煙有五六十根。
很難想象那到底是一幅什么光景,在昏暗的窯洞中,一張破舊木桌和一把木椅,取暖的只有燃得不旺的火盆,毛主席伏案書寫著這份“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手中點著一支正在燃燒的卷煙。
那時候的條件很不好,這從簡陋的環境也不難看出來,因為條件有限,毛主席那時候抽的煙都是當地的土煙,對身體和肺部的危害極大,部隊里的保健醫生勸過毛主席很多次,讓他戒煙,毛主席則是笑笑說:還是等革命成功再說吧。
毛主席煙齡幾十年,但具體是什么時候開始抽煙得實在說不清了,也沒有任何關于毛主席的書籍和文章有記載,畢竟年代久遠,毛主席年輕時又到底抽不抽煙也難下定論。我們所說的毛主席至少六十年的煙齡也只是推測。
但是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毛主席在五四期間組織“新民學會”之時就已經有很大的煙癮了,等發展到井岡山后,毛主席的煙癮已經到了嚴重地步。
從背景來分析,這也是有原因的,在那一階段毛主席作出了重大決定——上井岡山,在這時期毛主席遠離自己的妻兒并且無法聯系,還要和敵人進行斗爭和糟糕環境對抗。
1934年毛主席隨紅軍主力突圍西征來到中央蘇區,在這里毛主席與當地的百姓群眾來往甚多,在群眾中學習調查。那時,毛主席吸的煙就是來自當地農民自己曬得“生煙”。毛主席經常深入群眾做調查研究。生煙是沒經過加工的只是將煙葉曬干碾碎就卷起來吸了。
這種煙勁大,一般老煙槍才會吸這種煙,毛主席當時就是和村里的百姓一起吸這種煙也是為了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向他們了解想法溝通感情,和百姓們的關系非常好。
毛主席吸煙年頭久,對他來說煙的好壞沒什么差距,他忙起來的時候思考事情會連手上的煙都不記得抽,只是任由他自己燃燒。
他曾對保健醫生說,吸煙時候其實自己吸進去的并不多,大半都是在手中燃燒掉的,沒有煙在手上的時候他總覺得缺一點什么,在思考問題時候不吸上幾口總是不習慣的。要是有了煙,一下就彌補了這些不足。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煙癮更大,他整日神經緊繃策劃戰略,對煙的需求也逐漸提高。那時候由于局勢緊張毛主席逮著什么吸什么,一點也不挑剔。有時候徹底沒辦法了,毛主席就抽最廉價的那種旱煙,或者干脆自己隨便拿張紙卷,里面放上點煙絲就行。
這種煙自然難抽,簡直算得上對肺部的折磨。但是毛主席毫不計較,不過這就苦了在當時不抽煙的周恩來,那時兩黨兩軍正處在關鍵上,上百萬的士兵在前線拋頭顱灑熱血。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一個錯誤指揮就是大量的傷亡,毛主席作為我軍的最高指揮,每天都像一根繃緊的弓弦,食不下咽,這種情況下也就只能靠吸煙緩解,因為他不可能棄百萬將士于不顧,只是吸煙也作用不大,這不過是一種心里安慰。很難想象這種強度的精神壓力,毛主席到底憑借如何超人的意志堅持下來的。
后來情況好了,毛主席也終于不用總抽這些旱煙了,毛主席可以抽到一些質量較高的香煙,是那些從前線回來的將領們給毛主席帶的幾條在國民黨繳獲的香煙,想幫他改善一下口味。
國民黨當時的軍備大多是美國提供,所以這些戰利品里還有美國“三五”牌勁大味重的名煙,這種煙勁大還嗆人到是很合毛主席的胃口,于是愛抽“三五”的習慣也是此時有的。
這些繳獲的香煙品牌繁多,什么五花八門的都有,毛主席還笑談過自己是“吃百家飯,抽百家煙。”
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的煙癮也沒怎么變過,毛主席吸煙依舊不看品牌只要煙勁大味重,五十年代時,毛主席就抽繳獲的鐵罐美國三五香煙,在這之后因為各種原因,毛主席又改抽了國產的“中華”。
毛主席閱煙無數,1958年那時候煙類品牌一下增多,像是云南的"云煙"、山東的"大公雞"、陜西的"金絲猴"、河南的"散花"和上海的"熊貓"等,就這樣嘗試無數后,毛主席就選抽上海的"熊貓"牌香煙了。
這種煙是很大的國產牌子,毛主席對其口感也很滿意。所以在后期較長的時間里毛主席都是抽這種煙,不再抽三五進口煙了,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進口煙花費大,而毛主席節儉慣了,很怕浪費。
煙對身體的傷害是非常巨大的。當國內局面好轉時,工作人員也開始勸毛主席戒煙,哪怕只是減少點煙量也是不錯的,但毛主席煙癮大得很,想改可不容易就和工作人員打趣狡辯說:∶"吸煙是愛國,給國家交稅嘛。"
面對固執而且需要吸煙緩解操勞的毛主席,工作人員也只是無奈笑笑。
還有一次戒煙是在王鶴濱擔任毛澤東的保健醫生期間,他舉行了一場督促毛主席戒煙的戒煙運動。全體衛士,還有毛主席的女兒以及身邊工作人員的孩子們,都會去勸說他還會直接沒收毛主席的煙,不讓他吸煙。
毛主席兜里揣的煙也變成了工作人員放的瓜子水果糖。不過最終這個“聲勢浩大”的戒煙行動還是失敗了,毛主席在忙起來的時候或者是思考的時候,實在抵不住沒有煙的感覺。
毛主席與煙:新中國之后
美國作家R·特里爾就曾評論毛主席:任何國家的的政治領導都沒有毛主席吸煙多,他也試著戒過煙,但是作用不大,也沒能成功。對于這毛表示他們的工作太辛苦,不能不抽煙,有時候連受潮的煙也不計較。
毛主席第二次嘗試戒煙,那是在斯大林逝世之后,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元帥訪問中國時,他和毛主席簡單提了下同樣愛抽煙的斯大林,蘇聯的醫生說若是他早戒煙幾年或許會更長壽。
毛主席聽后居然真的開始戒煙了,可惜的是并沒成功。1958年六月外交部長陳毅和其他一些回國大使來到中南海游泳池。
毛主席在遞煙給陳毅的時候,陳毅推讓說:“我戒了。”毛主席聽后笑了笑把煙放在嘴上說“還是你有決心,我戒不了。”看來毛主席也對自己的煙癮略感無奈。
在1960年,毛主席的侄媳婦韓瑾行也來到中南海游泳池,看望了自己的伯伯。這時候毛主席抽的依舊是“熊貓”“中華”等國產煙,這些煙雖是國產但在一種牌子里還是算得上高等,所以價格也不便宜,毛主席時常會感覺在吸煙上的花費太多,讓他很煩惱。
兩人寒暄了一番后,毛主席打算吸煙,就自顧的在茶幾上拿起了一支煙,他先是遞給了韓瑾行,但是她并不會抽煙便拒絕了,毛主席還很高興的說不抽煙好。
接著毛主席吧那支煙放回了桌子上,拿起了另外一支已經所剩不多的煙頭,接著在自己的上衣口袋里摸來摸去,韓瑾行見狀以為毛主席是在找火柴,就拿起了茶幾上的火柴問道“伯伯,你是要火柴點煙嗎”“嗯,要。”毛澤東答道,可仍在找著什么。
韓瑾行不禁奇怪,煙有了,火柴也有了,毛主席還需要什么呢,這時毛主席拿出了一個延長的煙嘴,把那支快吸完的煙套了上去。韓瑾行這才知道,毛主席是連一個剩下的煙頭都舍不得浪費的,于是她連忙劃開火柴為毛主席點上了煙。
也許因為面對的是家鄉人,毛澤東沒有太多的顧忌。發生在國家困難時期的這個小故事,使我們看到毛澤東與全國人民共度難關的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一代偉人樸素節儉的生活習性。
應該說明的是,毛澤東吸煙方面的花費都是在他的工資和稿費中開支的,毛主席吸煙很厲害,情況不好的時候一天三包煙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毛主席每月開銷在煙上就占了一大部分,他時常囑咐工作人員一定要拿他自己的錢買煙,不能動用公家的分文,于是每月幾十元的煙錢都是由工作人員買完后從他工資支付的“家庭賬單”內“報銷”。
毛主席不想浪費,但是勞心公務時候實在不好沒煙抽,戒煙也戒不掉,所以他就開始找便宜又好抽的煙。
一次毛主席去武漢,在那里聽當地的一位同事說湖北有一種叫“珞珈山”的香煙,價格很實惠,味道也好。毛主席聽了后幾下牌子就托人捎了兩條這個煙,抽過以后毛主席覺得確實不錯,便改抽了這個牌子。
1959年6月,毛主席回故鄉韶山時,隨身帶的就是“珞伽山”香煙。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久違的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韶山,當天夜里,毛主席請當地的同志到他的住處來座談。人們到齊后,毛主席指著桌子上的“中華”香煙讓大家自己拿,接著毛主席在自己的口袋摸煙。
有個同志看到毛主席找煙,就連忙撕開那包中華,遞給了主席一根,毛主席拒絕了他說道:“我自己有。”毛主席繼續在口袋里摸索著,終于掏出來了半根煙,接著高興地把它放到了嘴邊。毛主席吸一口煙后,開玩笑說“飯后一支煙,賽過當神仙。”
他環視了一下周圍的人,接著說“你們會抽煙的就抽。這煙是招待所招待你們這些客人的,我可揩不得油夠。”說話間,大家瞧著毛主席那半截煙,都對主席更為崇敬了。
毛主席的節省素來出名,尤其是對自己。以前毛澤東沒有可以用來裝煙的煙盒,身邊的工作人員就將"前門"、"恒大"或"中華",總之,凡是有錫紙的空煙盒,兩邊一疊,口一疊,自制了煙盒來給毛澤東主席用。
為了盡可能地限制他抽煙,里邊一般一次只放5支煙給他用。
毛主席的節省體現在各個方便,但是因為節省而常年抽品質不怎么好的煙和燃過的煙,讓他的身體也每況愈下。在1969年時毛主席生過一次病,醫生勸他戒煙,但是長年累月的煙癮實在難戒掉,于是后來醫生就勸他帶著濾嘴吸煙,至少可以過濾掉一些尼古丁。
于是工作人員就打聽到有一種國外的過濾煙嘴可以過濾掉藥物,最大限度減少有害物質的吸入,于是便委托海外部的工作人員買了兩打。
煙嘴送到了毛主席手中還有一張報銷單,工作人員想在招待費中報銷這筆錢,卻被毛主席阻止了,毛主席堅持要自己掏腰包。這以后毛主席抽煙都要帶著濾嘴抽煙。
這種“進口煙嘴”很適合身體日漸衰弱的毛主席,為了保持煙嘴衛生,工作人員還特意做了一個小木箱,放置煙嘴還有消毒用具和過濾藥物等物品。毛主席使用過就可以拿酒精和棉花為其消毒,防止滋生細菌,過濾藥物也用鑷子夾出來,替換上新的,這樣更為安心。
毛主席真正下決心戒煙的時候,是在他晚年身體已經實在承受不住時候,毛主席血壓高因為抽煙還經常咳嗽,經過醫生的勸解和毛主席開始了戒煙。
這幾十年的煙癮有多折磨人我們無法切身體會,但是毛主席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為中國解放、新中國發展勞心而染上嚴重煙癮,如今祖國大好,毛主席也因為這煙癮產生病痛,讓他又要經歷一次辛苦才能將其戒掉。
有一次周恩來到毛主席這兒商談工作,目睹了后者戒煙的痛苦,就勸他可以少抽一點,毛主席還是不抽。就這樣,毛主席在他生命的最后兩年,再也沒有和煙打過交道。
總結
毛主席的煙癮很大,那一根根從他布滿老繭的手上燃燒殆盡的香煙也帶有從前的無奈。是毛主席摧毀了從前阻礙中國發展的一切惡勢力建立起了新的中國。
我國近代史上抽煙的領導人非常多,他們無一不是以生命為代價換取清醒而交換中國的發展。毛主席是中國的精神是中國的指路人雖,生命燃盡但他依舊在我們心中熠熠生輝。
何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