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要說現在國產卡車里面最讓人理不清的車型就是江淮格爾發,牽引車、載貨車花樣繁多的命名規則看了就讓人頭大,新舊車型的名稱完全不按套路出牌,車型小改款又非常頻繁,新老款車型同時銷售,完全摸不著頭腦。從2005年到現在,13年時間出現過十幾個不同版
要說現在國產卡車里面最讓人理不清的車型就是江淮格爾發,牽引車、載貨車花樣繁多的命名規則看了就讓人頭大,新舊車型的名稱完全不按套路出牌,車型小改款又非常頻繁,新老款車型同時銷售,完全摸不著頭腦。從2005年到現在,13年時間出現過十幾個不同版本型號的格爾發,真是剪不清理還亂。
原汁原味的現代技術
江淮格爾發的歷史要從16年前開始說起,2002年江淮與韓國現代簽署生產重型車的協議,引進韓國現代重卡技術平臺,重點發展大功率商用車,結合中國道路特點和市場需求開發設計出高端重卡“格爾發”。現代卡車的這個平臺是戴姆勒和克萊斯勒公司聯合為現代公司開發設計的,因此在江淮的一些宣傳中會有“格爾發吸收了德國戴-克和現代重卡尖端技術”的說法。
韓國現代卡車
簽署協議僅1年,2003年10月28日首輛格爾發重卡下線,這個時候的格爾發和江淮并沒有什么關系,因為它采用的是全進口CKD件組裝生產,所有零部件都是進口,江淮負責組裝起來,然后掛個JAC的標志。全進口零部件組裝最大的問題是成本居高不下,難以走量。
依托現代重卡的資源,2003年的格爾發提供的配置非常超前,駕駛室螺旋彈簧減震,豪華版的HD310、HD320還可以配備空氣懸架,駕駛員座椅使用空氣減震,電動玻璃升降、中控門鎖,這些配置放在現在也不落伍。
牽引車主推現代6缸D6AC發動機,排量11.5升,最大功率340馬力,最大扭矩1372Nm(1400轉)。攪拌車使用的則是排量12.9升的現代D6CA發動機,最大功率380馬力。2004年北京國際車展江淮與現代聯合參展,展會上有一款6x2牽引車居然提供了440馬力的發動機,排放符合歐三標準,配備可根據負載前后移動位置的牽引鞍座,當年的格爾發整車都是原汁原味的現代配置。
與現代漸行漸遠
到2005年,江淮開始真正的國產格爾發系列卡車,2月份國產化格爾發駕駛室系列產品推出,使用高頂雙臥鋪駕駛室,大改的前臉已經看不出現代卡車的影子,同時取消了現代的標志。從這一代車型開始,江淮格爾發的前臉設計就與斯堪尼亞糾纏不清。當年斯堪尼亞銷售的是4系卡車,不用現代卡車前臉造型的格爾發就開始模仿4系斯堪尼亞的橫條進氣格柵,高頂駕駛室部分像壽星一樣的大額頭也是來自斯堪尼亞Topline駕駛室的設計創意。
同年6月份,廣州汽車集團與韓國現代汽車在廣州簽署了《廣州現代商用車項目合作基礎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廣州花都區興建全新的廣州現代商用車基地,并在商用車領域展開全面合作,江淮與現代的重卡項目合作漸行漸遠。
項目上的漸行漸遠不表示格爾發就沒有了現代技術,當年國內重卡都是斯太爾技術路線為主,驅動橋技術還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技術,技術不算先進。得益于現代重卡,安凱車橋(江淮集團控股企業)利用上世紀90年代末期歐洲凱斯鮑爾客車驅動橋技術和現代重卡驅動橋技術研發出了一款新的驅動橋產品,江淮格爾發用上了更先進的驅動橋。
格爾發想要降低售價必須使用國產零部件,使用進口現代發動機不利于降低成本,必須尋找國內的發動機供應。10月份江淮與玉柴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格爾發車型將匹配玉柴6M系列重型柴油機。
除了玉柴,格爾發還匹配過濰柴WD615系列、錫柴發動機。甚至在2006年的時候與上海日野合作,推出裝配日野PC11發動機的格爾發,最大功率380馬力,發動機B10壽命100萬公里。
逐步擴大的格爾發平臺
2007年格爾發車型開始走上正軌,銷量首次突破萬臺。年底車型也變得豐富起來,推出H系、M系和L系三個平臺的車型。
H系駕駛室前臉與時俱進,從斯堪尼亞4系前臉換成斯堪尼亞5系前臉風格,個人感覺這一代格爾發是遠看最像斯堪尼亞的車型,主要用于牽引車、載貨車和改裝車平臺。
格爾發H
M系車型前臉和斯堪尼亞4系相同,用途除了牽引車、載貨車、改裝車之外還有工程車,所以這款駕駛室在工程車上能見度高一點。
格爾發M
L系車型是窄體駕駛室,前臉和H系風格一樣,都是仿斯堪尼亞5系,小號的斯堪尼亞,裝車最多的是載貨車,還可用于自卸車和改裝車。
這個時期的江淮格爾發車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區分,車型定位都很明確,除了駕駛室前臉的變化,駕駛室還是現代卡車的模具造型,沒有太多變化。
A、K系列雙平臺
2011年的時候格爾發大改,僅僅是牽引車就把前面說的H/M/L平臺都推翻了,出了個K系列車型,前面罩增加新的“GALLOP”格爾發英文標。駕駛室高頂部分做了很大的改動,不像斯堪尼亞Topline駕駛室頂部了,車內空間也適當得到了增加。
最重要是前臉,雖然遠看格柵還有點斯堪尼亞的風格,但是整體輪廓已經從斯堪尼亞標志性的T型格柵換成了U型。
2012年的時候江淮和美國納威司達合作取得進展,成立安徽江淮納威司達發動機有限公司,擁有韓國現代駕駛室基因的格爾發開始融入美系車的一些風格,最大的改變就是底盤氣管學美式車用彩色氣管,這個設計直到現在還在使用,并從格爾發擴展到了江淮其他車型上。
2013年武漢車展格爾發推出K系列的升級版,被命名為Q系列。這款車型最大的特點就是嘴大,巨大的六邊形前臉真是一點斯堪尼亞的影子都沒有了,但是夸張的前臉也注定車型的悲劇,用戶不愿意為此買單,所以在路上很少能見到這款車型,甚至百度都很難搜到這款車型的信息。
格爾發Q系列
真正的混亂就從這里開始了,格爾發2014年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式,2011年之前的H、M系列車型統稱A系,A3是原來的M系列車型,A5是H系車型升級版,所以2015年出的A5W又逆向倒退回原來斯堪尼亞的前臉風格。
2011年出的K系列車型再次拓展,分為K3、K5、K6、K7。
K3就是2011年改款的K系列;
格爾發K3
K5就是前面提到的Q系列;
格爾發K5
K6是載貨車上首發的一款駕駛室;
格爾發K6
K7最新款的格爾發高端車型。
分為K和A系之后,K5/6/7定位高端,K3和A系定位中高端。說格爾發混亂的原因就在這里,新老款同時生產,實際上除了K6和K7,其他車型駕駛室都還算基于韓國現代修修改改的產品,同質化非常的嚴重。
至于停產的Q系列現在被K5II代替,也就是第二代K5,駕駛室前臉改的更和諧一點,已經很難看出斯堪尼亞的影子,整體造型還是不錯的。
格爾發K5
如果看暈了,那就看下面這張長圖吧。
由于格爾發車型比較多,涵蓋牽引車、載貨車、自卸車等眾多車型,命名方式和車型會有所區別,文章主要盤點的是重型牽引車的一些變化,如果有疏漏或不正確的地方,歡迎留言討論。
圖:互聯網、江淮汽車官網
文:陳接鋒
金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