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21年10月的一個深夜,家住安徽的小劉在網上認識了一個美女,對方坦言自己想要“找點刺激”。面對如此誘惑,小劉放棄了抵抗,開始主動和美女聊了起來。二人在聊天過程中感情迅速升溫,對面女子也不斷通過語言引誘、發送暴露圖片慢慢攻破小劉的心理防線
2021年10月的一個深夜,家住安徽的小劉在網上認識了一個美女,對方坦言自己想要“找點刺激”。
面對如此誘惑,小劉放棄了抵抗,開始主動和美女聊了起來。
二人在聊天過程中感情迅速升溫,對面女子也不斷通過語言引誘、發送暴露圖片慢慢攻破小劉的心理防線,直到時機成熟,才提出自己的想法——“私密視頻”。
被欲望沖昏頭腦的小劉二話沒說便同意了請求,但誰料想,本來應該是深夜男女排解寂寞的戲碼,卻成了小劉單方面被害的結局。
對方將小劉視頻的過程全部拍攝了下來,并以發送“私密視頻”給他人為由,威脅小劉花錢來買這份視頻資料。
就這樣,小劉被剛認識3分鐘的“美女”連環詐騙將近10萬元。
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并不少見,并且隨著騙子手段技術的更新,方式更是多種多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騙子常用手段,提高自身防詐意識。
蜂麻燕雀,防不勝防
在舊社會中有一種名為“做舊業”的行當,而從事其中的人,都以作假、詐騙為生。而在這之下,又將其分為“蜂麻燕雀”四個江湖行業,每個行業的行騙方式不同,各有各的門道。
所謂“蜂”,指的就是一群人蜂擁而至,蜂擁而去。這一行講究協同行騙,他們會提前寫好行騙的劇本,然后一群人給一個人當托,讓受害者逐漸降低防備心里,從而上當受騙。
在舊社會時期,“蜂”門多以字畫古玩之類的物件行騙,他們會提前制作好一副假文物,等到挑選好目標后,便由同伴中長相老實,看起來人畜無害的那個人出去“售賣”。
賣東西的話術同樣講究,不能不懂,也不能全懂。此人一般扮演的都是大戶人家中的仆人,而說法有的是“干了幾年老爺不開工錢,家里老母急著用錢,只能偷偷把他心愛的寶貝拿出來變賣。”
等到目標問價后,此人還要表現出一副“不懂”的樣子,以低于市場價幾倍的價格讓對方意識到自己在撿漏,另外還不能讓對方察覺有假,所以對售賣人的演技也有很高的要求。
等到目標心動后,隱藏在周邊人群中的同伙便會一涌而出,假扮前來緝拿家賊的隨從,將扮演售賣的人一頓暴打后,再把他帶走。
此事目標通常都會被嚇倒,對于文物的真假也就信了個大概。等到這個時候,魚兒也就上了鉤。
等待其他同伙走遠后,最關鍵的人物才上場。此人一般扮演府中管家或是管事之人,一邊感慨著“寶貝還在”一邊罵著最先出場那人不識貨,最起碼價格要翻一番才能賣。
目標聽到此話后大多都會動心,三言兩語后“管事”才會心不甘情不愿地將東西賣出。
只要錢一到手,這單“生意”就算完結。
這伙人一般都是流竄作案,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目標也大多是向外地人下手。
現代社會中這種行騙手法依然有,手段也在不斷升級,他們利用網絡廣撒網,只要有人上鉤,就會全員配合拿下。
如今最常見的就是“跟著老師炒期貨(或股票基金)”和“內幕博彩”。
2021年5月27日,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公布了一起特大電信網絡詐騙,441名受害者被騙超8500萬元。
他們被騙的唯一共同點,就是相信群內的“老師”能夠帶他們通過期貨(或股票基金)一夜暴富。
然而騙局從他們進群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
詐騙團伙用社交軟件添加對期貨有興趣的客戶,用虛假宣傳誘騙客戶進群,而群內的成員,很可能除了這個客戶以外,都是騙子,都是托。
他們分工明確,有的扮演股票老師、開戶顧問等身份為客戶分析、推薦股票,并讓客戶下載虛假平臺,用假數據來證明自己的“正確的內幕消息”。
其余成員則是扮演普通股民的身份,每天在群內用假平臺的收益襯托“老師”的權威水平,一步步攻克受害者的心理防線,誘騙客戶到虛假平臺上開戶交易。
當客戶向虛假平臺注冊賬號轉入資金后,這筆錢就會直接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轉入詐騙團伙的銀行賬戶中,然后在通過虛假平臺為客戶的賬戶上填入相對應的資金數字。
此后,客戶在此平臺購買的股票百分之70以上都會虧損,等到他們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時已經為時晚矣。
此類手法屢見不鮮,但年年都有不同的人因此上當,能讓騙子次次得手的原因,還是因為“貪”。
“麻”在四行中排名第二,也被稱作“馬”,指的是單槍匹馬的個人行騙。
在二三十年前,全國各地有很多走南闖北的行腳商人,他們會在人流量多的路口擺個地攤,上面放著類似“虎骨”“熊掌”“犀牛角”“羚羊角”“靈芝”等各種奇珍異寶。
這些人口才很好,一般都會將自己的經歷編成一段順口溜,像賣草藥常用的報口如下:
闖南北,走江湖,哪洲哪縣我不熟?賣錢不賣錢,圈子先扯圓。今天來到貴碼頭,一不賣膏藥,二不賣打藥,只是賣些中草藥。
常言說得好,腰桿痛,吃杜仲。夜尿多,吃蜂柯,四肢無力,吃點五加皮。
小人今天不賣老藥,賣點新藥,新藥名叫隔山澆。隔山澆,生得高。生在半山腰,十人上去采,九人把命消。
在那個百姓見識普遍較少的年代,這些賣著草藥,滿嘴順口溜的人,無疑成了眾人眼中見多識廣的人。
再憑借其特有的腔調,不出盞茶功夫,攤位前就會圍上一圈觀眾。
眾人見地上“熊掌”“虎骨”盡是些稀罕玩意兒,自然會在好奇中產生懷疑。
但這也正是騙子要的結果,只要有人提問,那就有了介紹的機會。
他們大多偽裝成藏民或者東北人,因為這兩處一個地廣人稀,充滿神秘色彩,另一個森林濃密,野生動物眾多。
當眾人半信半疑時,他們會將提前準備好的一小瓶藥酒放到眾人面前,說這藥酒不但抹在身上能治跌打損傷,喝了還能強身健體。
說著便在自己手上倒上一點,說有人不信的話可以試試,藥酒摩擦后能產生特別功效,放在酸痛處有很好的療效。
只要有人上前體驗,那就中了他們的圈套。因為雙手在快速摩擦下本身就能產生熱量,這種感覺哪怕什么東西都不添加,放在身上仍會讓人覺得熱熱的。
而這種效果在騙子的口中,自然成為虎骨藥酒的神奇之處。
而當有人詢問價格后,騙子一般都會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來表達,比如說的是一個十塊,結果等到買家掏錢的時候就又變成了一克十塊。強買強賣之下,買家只能任人宰割。
除此之外,現代也有這種獨自行騙的案例,這人憑借一己之力,在香港明星富豪圈詐騙4億多元。
此人名叫黎偉業,為了包裝自己的身份,2017年他在香港著名豪宅小區租下7000平別墅,車庫和天臺加起來共有7層。
之后更是在富豪圈中刷存在感,各種慈善捐款和拍賣晚會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一段時間過后,他順利成為了香港眾多明星富豪的好友,然后通過建立各種基金項目,誘導名人富豪參與投資。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便成功騙取4億元港幣。
等到黎偉業消失不見后,眾人才意識到自己被騙,開始紛紛調查黎偉業的身份信息。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黎偉業早就被人曝光是個騙子,而當時他的身份,還是一名“玄學風水師”。
“蜂麻燕雀”中的“燕”,也作“艷”。一般指的是以女色為誘餌進行行騙。生活常見的“仙人跳”和“私密視頻聊天”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這種騙術在我國古代就有流傳,《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中有描寫:“睹色相悅人之情,個中原有真緣分。只因無假不成真,就里藏機不可問”。
意思便是說世間男歡女愛原是人之常情,但有些心懷不軌的人利用這種人性的弱點,設成圈套,引誘良家子弟邁入陷阱。再加上對于這種事大家都認為見不得光,怕名譽和面子受損,只能選擇破財免災。
一般常見的就是讓姿色不錯的女子勾引單身或落單的男性,這種女子一般經常出現在酒吧、迪廳等地方,伺機而動,物色目標。
只要男子上鉤,進入房間脫衣行事時,房門就會被眾人踹開。他們自稱是女子的老公、兄弟或者是父親等等,將欲望高漲的男子按在地上,說要將他送到警局,用他的手機給他的家人打電話。
一般到了這份上,男的都會選擇妥協,然后被迫簽下巨額賠償金。
如果男子反抗不從,那自然少不了一頓拳打腳踢,不拿到錢這群是誓不罷休。
隨著網絡社交平臺的興盛,“仙人跳”陷阱也從線下挑選轉到了線上撒網。而地點也從最開始的賓館酒店,變成男子或女子的住房內。
有的騙子為了打消男子的防備心理,甚至甘愿和其“共赴巫山”,只是這場“云雨”早就被女子用錄像設備給錄了下來,而視頻中只能清晰看到男子的樣貌。到此階段,男子只能拿出幾萬到十幾萬不等的遮羞費。
2011年,43歲獨自到三亞打工的老張,因經不起站街女的誘惑,就遭遇了仙人跳的陷阱。
那時他經常聽工友在自己耳邊念叨說附近的站街女如何如何,不由得心猿意馬。
2017年7月13日,老張在一個偏僻街道碰到一位30多歲打扮靚麗的女性,女子先是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然后主動搭訕。
二人先是商量好了價格,50塊錢一次。老張聽到后大呼便宜,然后便被其帶到一棟民房中。
寬衣解帶后,女子以先幫老張按摩為由,讓其趴在床上。可誰料想,當女子剛剛坐到床上,門就被人踹開。
開門的人二話不說對著老張就是一頓拳打腳踢,最終在對方的威脅下,老張身上僅有的200塊錢被拿走了。
這種事情本就屬于違法行為,而一些犯罪分子就是利用嫖客礙于面子不敢報案的心理,對嫖客實施詐騙、毆打、勒索等行為。
色字頭上一把刀,想要不因此受騙,潔身自好才是關鍵。
“蜂麻燕雀”中的“雀”,也作“缺”。指的是一幫人花錢買“官缺”,然后打撈一筆。
在清朝歷史上,為了保證滿洲貴族的統治地位,清朝特意設立了“官缺”制度,指的是“官的缺額”。而這群人便是合伙集資,買官發財。
常言道: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在當時那個社會制度下,哪怕是清官,一任三年下來也會有十萬兩銀子的進項。如果是貪官的話,那就不知道要撈多少錢。
不過買官賣官的勾當在如今十分少見,而“雀”的行當,也開始變成注冊“皮包公司”空手套白狼的手段。
常見的便是接手一家不是自己注冊的廣告公司,然后拿著這家公司的各種證件去和媒體或路牌公司談合作,承諾一年完成若干千萬的廣告額。為表誠意,騙子還會先繳納一定數額的保障金。
等到合同簽下后,騙子又會利用簽下的合同四處招攬生意,以極低的價格吸引眾多有需求的人前來合作。
等到錢財進賬后,自己賺得盆滿缽滿,這群騙子要么直接跑路,要么直接宣布破產。
但要知道,開“皮包公司”涉嫌詐騙,需要承擔法律責任。而后果最高可達無期徒刑,所以千萬不要嘗試觸碰法律的禁區。
防詐指南
1、不要相信兼職刷單信息。
騙子利用“零成本,高傭金,工資日結”等宣傳話語誘騙想要兼職的人群,如果碰到這類情況,大家千萬不要相信。
刷單本質上就是一種虛假交易,是一種違法行為。當騙子騙取大額資金后,就會以各種理由拖延返現,甚至會承諾讓你再刷若干單才返,實際上只是為了多騙些錢。
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大家有不輕信網絡信息和莫貪便宜的心態。而文字信息中凡是涉及兼職工作、兼職刷單,要求添加好友或下載APP執行點贊、網購、刷單、下注等任務的,均為詐騙。
2、不要輕信網絡貸款。
有些朋友個人征信不佳或碰到急事急需用錢,無奈之下就會將目光放在網貸上。然而騙子正是利用了這種“急用錢”的需求,以“百分百下款”、“當天到賬”、“低利息”等廣告語,引導受害者填寫個人信息,以各種理由要求繳納某些費用。
面對這種情況時,大家需提高警惕。凡是放款前要求繳納保證金、手續費或利息離譜、有砍頭息或九出十三歸的,均為貸款詐騙。
3、假冒電商物流詐騙。
隨著網購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法分子也將目光放到此處。
他們截獲公民個人基本信息,以產品質量問題或快遞丟失為名承諾賠償,引導受害人登錄釣魚網站或開啟手機屏幕共享功能,引導填寫銀行卡、手機號、驗證碼等信息,從而進行詐騙。
當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先看一下對方手機號是否為“00”或“+”開頭,當對方自稱“某某客服”的話,就可以直接掛斷。
除此之外,還要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和官方給出的交易信息進行核實。不要將自己的銀行卡信息、驗證碼等重要信息泄露給他人。
結語
自古以來所有騙局都離不開“貪”和“色”兩點,而行騙之人也是利用人性中愛貪小便宜、貪得無厭以及心術不正,色字上頭的弱點,讓人逐步踏入陷阱中。
只要我們在生活中提高防詐意識,綠色文明上網,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事,就不會讓騙子有可乘之機。
高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