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子木北京樓市的溫度,降得比天氣快。據中原數據報道,10月北京二手房住宅網簽9340套,同比下調53.4%,環比下調25.7%。這是北京二手房市場連續7個月成交下調,更是年內首次跌破萬套。還記得去年10月,北京人排隊入場買房,而現在,二手
文 / 子木
北京樓市的溫度,降得比天氣快。
據中原數據報道,10月北京二手房住宅網簽9340套,同比下調53.4%,環比下調25.7%。
這是北京二手房市場連續7個月成交下調,更是年內首次跌破萬套。
還記得去年10月,北京人排隊入場買房,而現在,二手房門店連個人影都沒有,感嘆一年是非無常。
最慘的是學區房,大量業主扛不住壓力,開始拋售資產。拿最有名的海淀蜂鳥家園舉例。
去年10月開始,房價瘋漲,距離最高點,漲幅大概在15%左右,但現在房價基本跌回700-850萬/套左右,跌了10-15%。
一來一去,上百萬資金打水漂,期間買房的家長,只能默默站在高崗,頂著寒風流眼淚。
最重要的是,今年,“多校劃片+教師輪崗+二手房指導”,三道政策徹底改變了“孩子上名校,房價賣好價”的學區房投資邏輯。
一切變成了臺桌上的賭博,風險系數陡然拉升,資源不再稀缺,破除了家長們的執念。
除了學區房以外,北京二手房的普遍預期也在下滑。貝殼找房數據顯示,10月北京新增掛牌房源:
85%的業主都在下調價格。
很多門店成交大量縮水,店內的員工都跑去新房案場駐場了,也就是說賣二手房之前先得找到新房客戶。
有一個朝陽的讀者跟我說,房子7月份就掛上了,一開始陸陸續續有人看,但都嫌價格高,他自己也不愁賣,就這樣扛著,但到了10月份,徹底慌了。
因為整一個月看房的人數加起來是3次,中介一天三通電話催促降價,最后把房價從760萬調到了700萬,但看房的人還是不多,一個比一個挑。
很明顯,北京的買房人已經感受到了冷空氣,都在等著房價進一步下跌,甚至有人說,北京樓市就此進入漫漫無期的陰跌模式。
真相到底是什么?
1
杠桿失效
老讀者都知道,子木成功預測了北京好幾輪行情,最近的是我在2020年10月5日,撰文《注意!留給北京買房人的時間不多了》,很多人借此抄到了底。
預測樓市走勢,分為兩部分,一是數據監控,二是邏輯解剖。
現在的北京二手房市場成交冷淡,其實背后可以用一句話解釋:
“杠桿失效下,政策利空的擴散效應。”
什么意思呢?聽我解釋。
北京房價高,買房都靠貸款,信貸杠桿跟購買力深度綁定,這意味著,銀行一旦出現風吹草動,會直接影響買房人的決策。
2020年12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對外發布通知,要求銀行金融機構降低房地產貸款占比、個人住房貸款占比。
假如之前銀行里有10個億,房貸可以隨便放,但現在,設置30%占比,那么就只能對外放款3個億。
大家都知道,今年上半年北京樓市非常火,上半年二手房成交約11萬套,刷新了自2016年以來的新高,大量成交直逼額度紅線。
錢用完了怎么辦?只能收。
從7月開始,北京方面的銀行就開始大規模限制貸款,延期放貸甚至暫停接單。
昨天樓下的中介小哥說,“現在大多數銀行都貸不了款,老房子直接拒貸,自己做的一個單子,5月份賣房簽的合同,7月份過的戶,到現在業主都沒拿到全款,催銀行好多次,都不給錢。”
“前段時間央行提出銀行有序放貸,本以為貸款要放開了,把我們高興壞了,然而北京這邊基本沒有響應,沒成想,銀行額度不夠,我們也揭不開鍋了。”
在北京,一半的改善需求都要靠“以房換房”,如果第一套房子拿不到錢,那么后面的房子也沒法買,這個鏈條就是斷裂的,市場起碼一半的購買力“阻塞”了。
這就是杠桿失效。
而“政策效應的擴散”,大家應該都清楚。學區房政策大利空,外加海淀中介協會內部搞倡議,對部分小區制定了二手房指導價。
二手房指導價這東西威力巨大,現在是29個小區,未來很可能延伸,參考深圳的慘狀,大家都怕這段時間買完房,價格就下跌,于是這種恐慌情緒也在蔓延。
2
購買力原則
當我們理解了背后的邏輯后,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首先考慮“杠桿失效”是否長久。
現在來看銀行額度緊張,但銀行不能不做生意,年后額度放開,貸款周期恢復正常,購買力疏通,這條路終究是要通車的。
其次,二手房指導價是壓不住房價時的必殺技。
而北京樓市當下已經非常理性,尤其高價學區房掉價嚴重,那么繼續擴大二手房指導價的概率并不會很大。
整體來看,利空因素并非市場導致,而是政策手下的周期性調控,這在今年年底會陸續結束,出現真正的“政策底”。
預測明年市場,最重要,還是參考北京的購買力,這個可以從新房市場找到答案。
數據統計,2021年1-10月份,北京新建商品房成交74671套,同比上漲37%,住宅同比上漲47%。
單10月份來講,住宅成交5564套,同比上漲33%,環比上漲2%。成交額達到326.18億,刷新了近5年新高。
這么來看北京新房市場,行情比較穩。
近期,北京市場還發生了幾則大新聞。
比如海淀融創學府壹號院,上千萬的豪宅排隊搶,首日開盤賣了100多個億,創造了2000多人搶2000萬豪宅的歷史現象。
據說開盤那天,香格里拉大酒店金碧輝煌,千萬級富豪蜂擁而至,上演了一部年度大劇,《北京的金字塔尖》。
同時,海淀的萬柳書院也傳來一條消息,成交的一套房單價突破了20萬/平米,再次捅破豪宅天花板。
不得不說,海淀人是真有錢,是那種樸實中藏著巨富,賺的錢都拿來買房了。
地段差不多的,價格相對便宜的產品,也在順銷。
比如昌平的北清云際,第一期賣的不錯,第二期已經拿到了預售證,因為跟海淀離的近,是未來海淀購房人群的溢出選擇地。
萬橡悅府拿到了預售證,因為雙地鐵,比較搶手,認籌已經結束了,對面的龍湖云璟關注度也很高,作為限競房,價格有一定的優勢。
順義的金茂做的國際社區,也預備推下一期,三字頭房價,最低50平,同時內部給的配套比較全面,主要接的是望京商圈購房者,年輕北漂人第一站。
從北京當下的新房市場可以得出一些結論:
1、北京不缺購買力。
2、豪宅市場和基礎剛需市場,成交最熱,中間拉開了距離。
有錢人不在于市場冷暖,只看地段和產品;而底層剛需,只在乎價格是不是合適。反而中間的群體,容易被政策影響,陷入觀望。
3、與此同時區域加速分化,海淀是全北京購買力最強的,過去是,現在是,未來還是,百萬碼農對房價的支撐力是恒久的,其次密云、順義、大興也在崛起,但在房價走勢上,主要還是海淀、朝陽這類主城區為主。
3
趁虛而入
按照現在的購買力,明年開年只要銀行放開貸款,樓市會有一定的反彈。
出現的“小陽春”,雖然不如今年的火爆,但至少還會有一定的“量價齊升”。全年還會呈現“先熱后冷”的趨勢,整體房價依然向上走。
接下來敲黑板了。
“對于購房者來說,2021年11月-2022年3月,是比較珍貴的購房窗口期,其次就只能等到明年的下半年。”
為什么呢?
首先今年下半年,買房的人少了很多,但供應卻沒變,10月、11月入市的房源很多。
需求少、供應多,開發商迫于回款,只能打價格戰賣房,所以接下來市場上會出現一批“真打折”房源,供大家選擇。
比如金地大湖風華,推出11套房89折,御湯山·熙園推出2套特價超惠房。目前還是拿特價房為噱頭,小范圍推廣,接下來一定會加大力度。
一些性價比不錯的新房,挑選空間也很大。
北京買房,就要“趁虛而入”。
現在這些盤會打折,但要考慮,明年年初行情修復后,開發商不再缺錢,優惠條件是否會逐步回收。
同理于二手房。
現在雖然銀行不放貸,但如果有購房需求的可以多去看看房,行情冷淡,業主信心不夠,談價格的余地會很多,然后有好的房子可以撿個漏,等到明年小陽春之前爭取成交。
4
唯一擔心
最讓我擔心的,還是北京的供應問題。
前段時間北京第二輪集中供地,北京二批次供應地塊總計43宗,其中26宗因無人出價而延至下批出讓成交價腰斬。
流拍率60%,北京遭遇了史上最“難堪”土拍行情。
其中原因,并不是開發商不愿意拿地,而是條件太苛刻了,開發商拿下地,不賺錢甚至是賠錢。
當大家以為政府會讓步時,剛剛又出臺政策,要求:
“購房人只有將定金、首付款足額存入專用賬戶后,方可開通網簽,以確保預售資金及時足額直接入賬。”
過去買房,錢先打到開發商那里,但現在,錢從一開始就要進行監管。
政府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防止爛尾樓出現。但對于開發商來說,預售資金可以增加現金流運轉能力,現在這么一搞,無疑又提高了開發成本。
土地流拍率高,沒人拿地,意味著房子蓋得少了,那么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房價就會有上漲的壓力,對于剛需來說,房子的可選擇空間就少了很多。
這是需要北京購房者關注的一點。
很多朋友問我,明年北京房價會不會像今年一樣局部大漲?
放心,概率基本等于0。
二手房市場領頭羊“學區房”,被徹底摁住了,后面還拿著“二手房指導價”大棒,威懾市場。
而新房市場,則全面進入“控價”時代,4環10萬+,五環8萬+,六環6萬+,遠郊4萬+,政府已經給你寫得明明又白白。
這讓北京房價走勢,有了確定的預期。
何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