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棉企敞開收購,新棉成交量少近期,疆內籽棉收購價差較10月份明顯拉大,“優質優價”得到充分體現。北疆部分棉區41級以下機采棉收購價已降至9.2-9.5元/公斤(37-38%衣分,3-15%水分,復采機采棉收購價6-6.5元/公斤);而含雜偏低
棉企敞開收購,新棉成交量少
近期,疆內籽棉收購價差較10月份明顯拉大,“優質優價”得到充分體現。北疆部分棉區41級以下機采棉收購價已降至9.2-9.5元/公斤(37-38%衣分,3-15%水分,復采機采棉收購價6-6.5元/公斤);而含雜偏低的中期花、伏前花收購價(39-40%衣分、13%以內水分)仍在10.2-10.4元/公斤,兩者價差已超過1元/公斤。
一些10月底前謹慎收購的軋花廠抓緊搶收交售量逐漸下滑的中高品質籽棉,一方面目前籽棉價格較10月份高點下降近1元/公斤,擴大收購量有利于降低籽棉平均收購價,攤薄皮棉成本;另一方面農民、棉花經紀人等惜售情緒大幅減弱,交售積極性高,棉花加工企業處于主動位置。
據昌吉呼圖壁、奎屯、沙灣等地幾家棉花加工企業反饋,目前機采棉(39%-40%衣分)平均收購價10.4-10.5元/公斤(籽棉交售價呈低-高-低走勢,個別廠家、區域稍高0.1-0.15元/公斤),按當前棉籽價格計算,皮棉在監管庫的綜合毛重成本在23000-23500元/噸(少數廠家成本23500-24000元/噸)。當前疆內監管庫“雙29”機采棉一口價集中在23050-23450元/噸(公重結算),南疆阿克蘇、庫爾勒等地機采棉因雜質含量低于北疆而報價稍高50-100元/噸,如果能順利銷售,“雙29、雙30”等高升水皮棉能實現稍有微利。
昌吉某棉企反映,2021/22年度棉花期現價格“倒掛”仍在1500元/噸以上,加上棉紡企業對23000元/噸以上的報價接受意愿不強,只有少數棉花貿易商試探性地“一口價”采購“雙29”及以上品質的機采棉(對雜質含量的關注度較高),疆內現貨市場有價少市的現象比較突出。
新疆棉成本有望下降
11月1日-5日,鄭棉偏弱運行,期價圍繞21500元/噸震蕩,在市場暫未出現實質性利多因素的情況下,鄭棉繼續面臨回調壓力。北疆籽棉收購接近尾聲,收購價持續回落,部分品級機采棉價格低于9.5元/公斤,南疆籽棉價格趨穩,機采棉價穩定在10元/公斤左右。整體上,新疆棉成本有望下降,但絕對價格仍處于歷史高位,對鄭棉價格有支撐。
本周,儲備棉競拍積極性提高,尤其地產棉成交率大幅回升。由于對地產棉投放底價計算方式進行了調整,投放的地產棉輪出底價大幅低于新疆棉底價,紡織企業參與競拍熱情較高。盡管地產棉質量指標不如新疆棉,但價格優勢明顯,每噸地產棉成交均價低于新疆棉價格2000元以上。近期,國內限電政策有所放松,下游企業開機生產恢復,其中部分地區中小型紡企開機率已達80%以上,但考慮到棉市高風險,紡企謹慎采購,仍以使用儲備棉為主。
新花規模上市 行情承壓走弱
本周,北疆籽棉采摘收尾,棉花加工企業重心轉向皮棉銷售,高價新棉向下游傳導困難,國內棉花價格繼續震蕩走弱。2021年11月1-5日,鄭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均價為21529元/噸,較前周上漲214元/噸,漲幅1.0%;代表內地標準級皮棉市場價格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均價21578元/噸,較前周下跌230元/噸,跌幅1.1%;代表全國主產棉省(區)白棉3級籽棉折皮棉均價的中國棉花收購價格S指數20466元/噸,較前周下跌425元/噸,跌幅2.0%。
北疆籽棉采摘收尾,國內棉市承壓。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幫助市場主體紓困,推動解決一些地方減稅降費打折扣、大宗商品價格高漲推升成本、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等問題,要采取措施推動解決。國內棉花市場方面,北疆籽棉采摘基本結束,南疆手摘棉采摘接近尾聲,機采棉進度加快。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截至11月5日,全國新棉采摘進度為82.8%,測算累計加工皮棉187.2萬噸。國內棉價未跟隨國際棉價上漲,新棉收購市場價格也回落至9.1-9.7元/公斤,顯示國內棉花供應充裕,市場趨于理性。國內紡織市場方面,下游紡企對高棉價仍不接受,積極采購儲備棉補充原料,普遍延續觀望態勢。據了解,近期限電措施有所放寬,但電價上漲導致企業成本增加,以及棉紡織產業上下游僵持,紗線銷售差強人意,服裝和外貿公司需求沒有起色,紗布庫存繼續小幅積累。短期,正處于新棉規模上市期間,下游企業對后期訂單普遍擔憂,國內棉花市場承壓。
來源:中儲棉信息中心
李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