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今天下午,我看到一位農民在網上的求助信息,就是下面這袋尿素,他132元買的,問有沒有問題。因為買回來后他感覺顆粒有問題,一捏就開了,而且袋子里的面子也比較多,不像之前買的尿素那么光滑有硬度。尿素包裝袋,問題多多我仔細看了一下他提供的3個包裝
今天下午,我看到一位農民在網上的求助信息,就是下面這袋尿素,他132元買的,問有沒有問題。因為買回來后他感覺顆粒有問題,一捏就開了,而且袋子里的面子也比較多,不像之前買的尿素那么光滑有硬度。
尿素包裝袋,問題多多
我仔細看了一下他提供的3個包裝袋圖片和1個肥料顆粒圖片,再三對比觀察,提出了以下3個問題所在,并且為他指明了2個解決方案。后來他回復了我,具體去不去因為一袋肥料去找有關部門反映,不得而知。但從這件事,我們能看出來 ,農民朋友對于肥料鑒別真的太大意了。我認為有如下5個方面需要農民朋友注意:
1、肥料是農民來買的,自己是不是要懂些肥料外包裝鑒別知識?
這個問題其實都用不著討論,大家也肯定認為農民是需要些肥料外包裝鑒別知識的。但是為啥直到現在,仍舊有農民一買就是假肥料呢?據我的觀察,有幾個因素:一是農民去農資店買肥料喜歡聽農資店主的介紹;二是來村里開會訂肥料的一聽了就訂,當然顧不上看包裝袋上寫著啥;三是一講學習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今天記住明天忘,說白了就是學習不系統;四是回家看肥料不對勁,才仔細端詳肥料袋,問題就出來了。
不知道我說得夠不夠準,但第三條我認為是準的,肥料鑒別知識的系統化學習勢在必行了。至少得系統學一下肥料包裝袋的知識吧,省得回去感覺不對才看包裝。
2、肥料好不好咱先不論,肥料外包裝就那么難鑒別嗎?
為什么我說對于農民來說不必要看內在,因為即使農資從業者也很難從顆粒看出肥料好賴來,這是需要化驗的。即使是通過火燒呀、眼觀呀、鼻子聞呀、手摸呀都是不太現實的。
那么,農民把肥料外包裝知識學到位,難道有那么難嗎?看看上面那款所謂的尿素,上面寫著“總成分 ≥46.0%”就很容易可以斷定這款肥料有問題,正確的寫法是”N ≥46.0%”或者“N ≥45.0%”,這么明顯的標識習慣,農民應該不會記不住吧。
再如上面所示的尿素,標示著一個企業標準號,這也是不符合尿素標準的,即使是所謂多肽尿素,含鋅尿素等,也得執行尿素標準GB/T2330-2017,上面沒有標,這不也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嘛。
關于肥料外包裝的鑒別其實也沒那么難,具體的可參看本人之前發表的文章,今天暫不談。
3、農資商難道真不知道肥料有假嗎?若不知道,是不是需要吊銷銷售資格?
如果說農資商也不知道這是一款假肥料,我是不大相信。但有一種可能,就是村里的人去廠家搞回來的肥料,自己圖個便宜,考察廠家和肥料沒經驗。心里相信了這個廠家,但是不是真肥料,自己也真的搞不懂。
這就虧了老百姓了,一個村的人,都是為了相信才付款買了他們的肥料,結果鬧個假肥料回來,還不能鬧事,一個村都相互有點情面。你看,這是不是農民自己就不往假肥料這方面想的結果。
因此,希望有關職能部門還是要考慮對農資商的考核和報備,以便掌握農資商的動向。
4、肥料監管難道形同虛設?靈魂拷問農業執法大隊和市場監督管理局
接著上面的講,農資商都沒有被有關部門掌握,那么包括農業執法大隊和市場監督管理局能起到肥料市場監管的作用嗎?答案是一定的。我曾經去這些執行部門進行肥料登記的時候就碰到過,他們人少,不可能一一去查證肥料,有的只是等待來登記,那些有問題的肥料也不可能來登記,農資商更不會來。
我們需要把這些職能部門的能動性激發起來,規范農資市場秩序并不能靠一個“315”吧。
5、都說假肥料不多了,為啥肥料廠家還是要打擦邊球?
今年我們談論最多的,就是假冒肥料幾乎不見了,就連忽悠團都把產品做到無假化了。可事實是假冒偽劣肥料依然有,而且有的做得實在假得可怕,從前還打個擦邊球,現在假肥料咋那么肆無忌憚呢?
有農民說,我們就是個消費者,肥料有農資商銷售,有農業執法大隊監管,買到假肥料,我們該怪怨他們嗎?只能怪我們,一不小心就上當了。那些不良廠家難道真的就治不住?我想也是,這不就是職能部門的責任嘛。他們不產假肥料,農民能買到假肥料嗎?
一袋假尿素,折射出這么多問題來。回過頭來,我還是想跟農民朋友說,盡管事實是這樣的,咱們自己一定要學習一些肥料鑒別知識,哪怕只是搞懂了肥料外包裝識別,也能很大可能地杜絕買到假肥料。
李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