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最近,看到網上有一些讀者對骨癌治療的方法——“骨頭煮熟了再放回去,或者是骨頭冷凍以后再放回去”這個話題很感興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種方法真的靠譜嗎?
實際上這也是骨腫瘤處理的一種方法,我們知道,一旦骨長了惡性腫瘤,或者患上癌癥,那么直接的方法就把腫瘤徹底切干凈。但是切除之后,又面臨一個新的問題,就是如何重建這一段缺損,因為骨骼中間缺了一截,患者就無法再站立、行走。
一般重建的方法有幾種,一種就是把長了腫瘤的骨切除下來做一個處理,這個處理我們通常稱為消融。
這種消融可以是冷凍消融,也可以是熱消融。但不管是冷凍消融還是熱消融,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所以在選擇時,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權衡利弊去選擇。
一、冷凍、熱消融的優點
冷凍消融,就是我們把切下來的這一段腫瘤骨,放在一個極低的溫度下,例如-80°,只有這樣的溫度才能夠足以殺死一切的活細胞,把它凍死。
通過這樣的冷凍,再復溫,那么這個骨頭上的細胞就會破裂壞死,然后再把它裝回去。通過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保留骨的硬結構。
熱消融,就是通過加熱的方法,讓溫度上升到80°、100°以上。這樣也可以讓所有的細胞都壞死,變性壞死,這些方法也可以保留骨的結構。
圖片來源知乎
總之,將得了腫瘤的骨切除之后,滅活處理再回植,這種方法實際上是一種經濟實惠的方法,因為你切除之后只需要加一個滅活,花費不了太多,這也是在國內是一個經常會用到的一種方法。因為它你不需要再去買異體骨,也不需要去定制昂貴的人工假體或者人工關節。
經濟便宜是一個優點,但冷凍、消融這些方法,同時也存在幾個不足之處。
二、冷凍、熱消融的不足之處
首先,通過低溫冷凍、高溫的方法對骨頭細胞進行殺滅之后,骨的有機部分都會變性壞死,硬結構雖然保留但也會壞死。這個壞死是繼發性的,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延長,骨就變得脆了,變得鈣容易溶解了,這時候骨就容易骨折。
其次,萬一冷凍的溫度或者加熱的溫度,不足以殺死所有的腫瘤,它還是會有一個復發的可能性。而且如果復發的機會太大,患者也是很難接受的,因為這個骨頭雖然可以用,但是一旦復發后,這個手術的價值就大大下降,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
再者,通過冷凍消融或者熱消融處理后的骨,等同于一塊由鈣鹽堆積而成的一塊石頭,通俗點說就是一塊“死骨”。 這樣的一個死骨能不能再跟病人自己的骨頭長在一起,也是一個問題。
當然除了用自身的骨頭之外,還有一些比較常用的方法,例如利用骨金屬關節來重建,又或者是采用異體骨。
然而,這兩種方法也各有利弊。
三、骨金屬關節
通過骨金屬關節來重建缺損的骨,從而連接肢體,可以起到一個快速固定的作用。因為鋼釘、鋼板或者人造的關節,它很容易通過螺釘固定在遠端和近端,讓肢體能有一個很好的支撐。
這樣的優點就在于,它可以快速地恢復站立、行走和關節的活動,但是它也有不足之處。
因為骨關節都是金屬造的,所以它永遠變不成自己的骨頭。行走跑步時間長了,骨關節金屬也會疲勞,存在斷裂的風險。
此外,骨關節金屬是一個沒有血管和營養的死物,它是沒有抵抗力的。所以一旦身體發生細菌感染,骨關節金屬就成為細菌的避風港,藥物進不去,殺不死細菌,病人就會出現疼痛、發熱,假體跟骨之間的連接便容易發生溶解,引起假體松動或者移位。
最后,還有一種方法是用異體骨來重建。
四、異體骨
所謂的異體骨,就是用其他人的骨,來重建你這一段缺損的骨的連接。不過,異體骨它是一個新鮮的骨,它不會那么容易復發,也不會那么容易骨折。
但是問題還是在于這個骨能不能跟病人的骨長在一起。就像我們輸血那樣,如果血型不匹配,這個血就會產生排斥反應,而骨頭能不能被你接受也是存在這樣的問題。
總的來說,骨腫瘤切除之后的重建有好多種方法,每種方法都是有它的優點和缺點。所以實際中,選擇哪種方法也是要根據病人的不同部位、家庭經濟情況和病人能否接受的意愿來決定。
李陽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