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之前和大家分享了:“老年人需要大聲說話才聽得到,要不要驗配助聽器?”的話題,有的粉絲就問我啦,我們知道了發現聽力下降要盡早干預,保護起來,那我需要配多少錢的助聽器呢?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里,有轟轟的火車聲,有潺潺的流水聲,也有清脆的
之前和大家分享了:“老年人需要大聲說話才聽得到,要不要驗配助聽器?”的話題,有的粉絲就問我啦,我們知道了發現聽力下降要盡早干預,保護起來,那我需要配多少錢的助聽器呢?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里,有轟轟的火車聲,有潺潺的流水聲,也有清脆的鳥叫聲…… 不同頻率,不同響度交織出了多彩的生活。
正常聽力曲線在25dB以內,能聽到非常細微的聲音,比如落葉飄落的聲音,空調的呼呼聲等。我們正常人語交流聲大概集中在40-60dB之間,所以即使聽力下降,但沒有超出言語香蕉圖的范圍,會感覺基本能正常交流,偶爾聽不清。
一旦聽力下降到超出言語香蕉圖,就會感覺交流非常費勁,老人才會重視起聽力問題,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老人從發現聽力下降,到配助聽器會耽誤5到10年的原因。
我們都覺得知道了聽力程度就可以配助聽器,配了就可以聽到聲音了,實際助聽器的驗配可沒有這么簡單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聽力損失會加重,大腦對聲音的反應與記憶也會快速衰退,言語識別能力降低。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以前學習的英語單詞,長時間不用,會忘掉詞語的意思,能夠聽到但是無法理解。所以言語識別能力也是影響助聽器預后效果的重要因素。
目前市面上的助聽器琳瑯滿目,價格從百元到上萬,這么多的選擇,到底哪種適合自己的呢?除了結合自身情況和生活需求,價格是大家最關心的。
最后,照例提醒,助聽器是二類醫療器械,是輔助聆聽的電子產品,需要結合患者的聽力損失程度,性質,下降時間,言語識別能力,生活環境,需求,經濟能力等綜合判斷,就像醫生開處方一樣,需要經過專業的驗配調試。千萬不能隨意購買哦!
我是聽力師張艷艷,在聽力康復指導和助聽器驗配領域有20多年的從業經驗,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助聽器知識,哪里有靠譜的聽力機構和驗配師,都歡迎在留言區或者私信問我。
張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