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形容海水一般都用”藍色“,這是人們眼睛看到的海水的顏色,然而,9月下旬以來日本的北海道東部海域海水卻變成了橙紅色,顯然這里的海洋水質發生了變化,而且,伴隨而來的還有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其中最嚴重的是海膽,海膽死亡比例接近了9成,在當地來說,這
形容海水一般都用”藍色“,這是人們眼睛看到的海水的顏色,然而,9月下旬以來日本的北海道東部海域海水卻變成了橙紅色,顯然這里的海洋水質發生了變化,而且,伴隨而來的還有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其中最嚴重的是海膽,海膽死亡比例接近了9成,在當地來說,這可是史無前例。
要知道日本的北海道海域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漁場是世界上主要的漁場之一,而且發生海水變紅色的北海道東部海域是北海道捕撈量最多的地區。
關于赤潮
實際上,北海道東部海域海水變紅色是由于發生了赤潮。
赤潮又被稱為紅潮,主要是由于海水中的浮游植物、原生動物和細菌在短時間內爆發性繁殖,導致海水顏色異常的現象,雖然從名字來看,赤潮代表著紅色,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赤潮都是紅色,不同浮游生物會引起海水發生不同顏色,赤潮只是各種顏色潮的總稱。
一旦海域發生赤潮,其危害非常大,就像前面介紹的日本北海道漁場,近9成海膽死亡,由于海膽生長周期長,部分海膽已經養殖5-6年,如果北海道赤潮還是無法遏制,甚至會出現未來5年該海域無海膽可以捕撈的窘境。
除了海膽以外,鮭魚、櫻鱒等生物的死亡數量也在不斷上升。10月6日的統計數據就顯示已經有2萬條鮭魚死亡,鮭魚可是日本人最愛吃的三文魚。
赤潮如何影響海洋生物的呢?
赤潮的發生是由于大量赤潮生物爆發,這些生物在活著時,聚集在魚類等海洋生物的鰓部,導致魚類死亡。而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體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導致海洋的生物缺氧而死亡。
此外,很多導致赤潮的藻類本身就是有毒海藻,有數據顯示,能夠形成赤潮的260多種海洋浮游藻中,就有70多種能夠產生毒素。魚類等海鮮食用后會中毒死亡,而且,這些毒素甚至會通過食物鏈進入到人類身體,對人類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赤潮引發的赤潮毒素統稱貝毒,暫時確定有10余種貝毒其毒素比眼鏡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 麻醉劑 ,如 普魯卡因、可卡因還強10萬多倍。
因此,赤潮海洋的海鮮實際上是有毒的,食用后是對人體有損害的,這里的海鮮非常容易變成“毒海鮮”。
全球赤潮指數上漲
赤潮是一種自然現象,引發赤潮的因素很多,人類關于赤潮早有記載。
《舊約·出埃及記》中就有關于赤潮的描述:“河里的水,都變作血,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這里的水了。”意思是河里的魚必死,河也要腥臭,埃及人就厭惡吃這河里的水。
中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發現赤潮現象,一些古書文獻或文藝作品里已有一些有關赤潮方面的記載。如清代的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就形象地記載了與赤潮有關的發光現象。
雖然,赤潮是一種自然現象,然而,人類的活動已經加快了赤潮發生的頻率。下圖統計了全球范圍內赤潮出現的頻率,根據數據顯示,近幾十年赤潮頻率爆發性增長,特別是在2000年以后,赤潮發生數量更是呈指數上漲。
人類活動如何影響赤潮發生?
人類近幾十年的對全球自然影響已經愈發嚴重,比如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海水溫度上升,冰川融化。
而適宜的溫度為赤潮的發生提供自然條件,不過,僅有自然條件是不夠的,因為要想讓赤潮生物短時間內爆炸式繁殖,還離不開營養。
近幾十年工業化發展,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水、農業廢水、以及生活廢水等,這些廢物和廢水排入海洋,會導致進化、海港等區域海水富營養化,同時,近海養殖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人們為了讓海鮮盡快長大,投入過量的餌料,也會導致水富營養。
有了舒適的自然環境,加上充足的營養,導致了赤潮發生頻率不斷增加。
日本北海道水域水溫相對較低,正常情況下浮游生物等很難短期內集中爆發繁殖,此次,爆發的北海道赤潮原因雖然沒有查明,但是,考慮到其之前往海水排放核污水,生活垃圾排放到海洋中,在今年東京奧運會上也已經不止一次曝出丑聞。
▲東京奧運會賽場飄滿生活垃圾
淡水會有赤潮嗎?
赤潮屬于海洋生態系統中異常現象,而且,其對人和動物都會有影響,那么淡水有沒有赤潮呢?
實際上,在淡水中也有類似現象,只不過不叫赤潮,而是叫水華。也是由于淡水中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直接或者間接導致了淡水發生變色的現象。
寫在最后
赤潮已經成為海洋的一大公害,這也難怪人們將其稱為“紅色幽靈”。或許,這次北海道的赤潮事件,是海洋在警告日本,對于海洋過度捕獵、倒廢棄核污水等行為,最終還是要接受大自然的報復。
王陽